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台独分子为达成以拖待变、以武拒统之目的,不断调整武器装备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台军以海、空军优先发展显得特别明显,采取买、租、造的办法,大量增加武器装备,改造武器装备的性能,着力提高防空、制海、反封锁和抗登陆能力。但其武器装备和发展思路也有很多的弱点,了解台军武器装备现状,对粉碎台独美梦,跨海登岛作战,实现祖国统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耕海  牧洋 《当代海军》2006,(3):60-64
台湾四周环海,其经济属于典型的海岛型经济,收入主要靠出口加工,对对外贸易依赖性很强。岛内能源物资缺乏,一旦遭到封锁,必将导致经济瘫痪和政局的动荡。台军的武器装备大多依赖进口,如果战时遭到封锁,战损的武器装备无法得到补充,将直接影响台军的作战能力。为此,台军一直十分重视反封锁作战。利用海军反潜机进行空中反潜作战,是其反封锁作战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台军装备及载体均受制于国外,因而台湾海军建构反潜武力一直十分困难。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海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台军的早期预警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制空制海能力、探潜反潜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等都有所加强,从而增强了台湾当局对其“抗登陆”能力的自信。然而,剖析台军的所谓“抗登陆系统”,不难看出,台湾当局的自信只是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4.
王强 《国防科技》2002,(9):44-46
火力和机动是构成军队作战能力的两大要素。台军“精实案”后,为了增强其战略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制空、制海、反登陆”及“资讯电子战”等反制性作战要求,使出了浑身解数,到处求购急需的武器装备,试图提高其机动作战能力。那么,台军当前的战略机动能力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军事转型是台军近年着力推动的重点,也是台军建设“质精量适”武装力量的主要措施。其目的是在有限的“国防”资源条件下,通过对军事组织、兵力结构、战略构想、武器装备、准则发展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计划性变革,创造整合一体的功效,以带动台军整体战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两岸长期分离和台湾独立的政治目的,一方面积极发展与美国的传统关系,谋求美国的政治、军事庇护;另一方面,主动调整其军事战略,即由“守势防卫”战略调整为“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战略。台湾军方根据这一军事战略,加速武器装备发展步伐。加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全面提高空军以空制空、以空制地、以空制海的能力台军认为,空军是达成高技术战争目的的主导性力量,是完成多种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军为实现“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军事战略和“决战境外”的战略妄想,把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作为达成其战略目标的首选,而发展各型导弹则是台军的重中之重。 现役导弹万枚有余 台军目前已装备的导弹主要有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少量地地导弹。其中大部分导弹是台湾耗费巨资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购进的。  相似文献   

8.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台军武器装备全面更新换代的重要时期,台军将以海、空军为重点,常规武器和尖端技术相结合,全面提高三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陆军将全面换装新型主战坦克和“天弓”系列地空导弹,并大量装备武装直升机;海军将拥有一支以“佩里”级、“拉法耶特”级和“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为  相似文献   

9.
豫夫 《环球军事》2012,(19):53-55
台军近日连续抛出“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2012年中共军力报告书”和“2013年度国防预算”三大施政计划,提出了台军近期发展目标、武器装备采购项目及预算分配方案。媒体分析认为,尽管台军计划缜密,并拿解放军军力发展说事,但由于经费有限,将成为制约台军战力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陈斌 《环球军事》2014,(16):50-51
近期,台湾《防卫快门》杂志刊文称“台军炮兵落后30年,亚太地区垫底”。此文虽有夸张之嫌,但也折射出台军炮兵的某些现状。那么,台军炮兵部队现状如何?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到底怎么样?台军炮兵部队隶属于台湾陆军,从国民党军队到台军,炮兵部队一直是陆军的主战兵力,尤其是在金门炮战中曾经显赫一时。由于炮兵部队在火力压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直被台军当作“击敌于海上”“决胜于滩岸”的精兵利器。台军炮兵部队主要分布于陆军各军团和外岛防卫指挥部。  相似文献   

11.
隐形武器在战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竞相研制和发展隐形武器已成为世界各国新世纪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新亮点。面对这一趋势,台湾当局也不甘落后,从2004年开始投入巨资研究隐形武器。台军高层将该计划命名为“黑狼”。实际上,它并非台军武器隐形计划的开始。在此之前台军就曾出台过“庐山”计划。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随着民进党陈水扁通过玩弄政治花招第二次当选,台湾当局"去中国化"步伐逐渐加快,在军事上更加强调"攻击性"。2004年1月1日,在"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军事战略指导下,台"国防部"开始启动以"减少人力、提高火力"为目标的"精进案",对台军的兵力结构、防卫部署、指挥系统、作战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内容涉及陆海空三军以及2004年新成立的有台军"第四军种"之称的防空导弹司令部。在武器装备建设上,2004年台军大力强化主战飞机、直升  相似文献   

13.
台军武器装备的发展经历了完全依赖美援到向外采购、合作制造及部分自制相结合的发展过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台军武器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且正逐步向现代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装备的战机、战舰、战车、导弹、电子战装备及自动化指挥系统等较为先进,部分空、海战武器已达到较高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台湾陆、海、空三军主要武器装备有:飞机9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400多架;舰艇500余艘,其中主战舰艇约50艘;  相似文献   

14.
兵家素有“海上无掩体”之说,空中优势对于渡海登陆、对敌发动毁灭性打击意义重大。台湾军方一直把防空作战能力列为发展重点,近年又提出“战略持久,拦截第一,有限反制,保存战力”的防空作战方针,加紧研制和购买先进的防空武器装备,提高防空作战能力。2004年4月1日,台军还成立了新的防空导弹司令部,该司令部将掌管所有属于陆军和海军的陆基导弹部队。由此可见。台军的地面防空力量是台湾防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简单分析台军地面防空武器装备的配置特点、性能局限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环球军事》2014,(2):71-71
昨天并未走远 本书涵盖了从“国军”到台军建军思想、组织发展、战略战术、人事变动、三军战力、武器装备、军事演习、军工生产、军备采购等内容,内容翔实,叙述生动,是一本有助于全面了解台军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破译台军信息战密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当代海军》2004,(7):48-51
近年来,台军明确将发展信息作战能力列为整个军事力量建设的优先项目,大力筹组信息作战部队,加快发展相关武器装备,以建成攻防兼备的信息作战能力为目标,图谋达到“以软抗硬、以小博大”的目的。其信息战力主要由指挥体系、作战力量、武器装备三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初,美国政府通知美国国会决定向台湾地区出售包括114枚“爱国者-3”(PAC-3)反导导弹在内的六种武器装备.总价值近64亿美元。该交易完成后.台军“爱国者”导弹的总量将超过300枚。美售台先进的反导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台军的反导能力.加大对大陆导弹力量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2000年6月16日,陈水扁在三军官校76周年庆典会上公开提出“决战境外”的狂妄口号。同年台湾当局将“决战境外”确立为台军建军备战的方向。随着台空军在2001年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后,台空军自认为已经羽翼丰满,足以与大陆抗衡了。台军随即将重点转向了海军。2001年4月,台海军花费数十亿美元从美国采购了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8艘潜艇、12架P-3C反潜巡逻机,此举似乎使台海军一些高层看到了“决战境外的希望”,于是他们围绕这些武器装备开始满嘴胡话,大话连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当局为推行其“分裂分治”的政治路线,更加注重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此,台湾军方根据“量少质精战力强”的原则,推行“以质代量”的精兵政策,在自行研制新型武器的同时大肆购买先进武器。未来10年,台军武器装备发展将以“打什么、有什么”为目标,以“自行研发和对外采购”为途径,全力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与发展,企图以此谋求对我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和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台海问题的关键年,2008年台军主要做什么,引人注目。据台军参谋本部的军事要务和台"国防部"日前抛出的"五年(2008年至2012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台军2008年在加强军事演练的同时,重点筹建采购先进的武器系统,优先发展"信息与电子战"、"联合制空、制海"及"国土防卫"等关键战力,建置所需武器装备,提升三军联合作战能力和必要的自我防卫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