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一个情节,看后深有感触,久久不能忘。康熙决意撤藩,孝庄则出于各种考虑不同意撤藩。但一直把“撤藩”作为人生三大奋斗目标之一的康熙主意已定,并许诺:如吴三桂反,自己则引咎退位。撤藩开始运作后,各地奏折报上的情况是形势一片大好,一切按康熙的设想在向前发展。吴三桂对撤藩也很是配合,并把撤藩的日子定于“二月初二”。拿到这份奏折后,康熙兴高采烈,兴冲冲地来见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让她看这份折子。哪知孝庄连看都没看,只抬了一下眼皮:“我从来不相信折子,我直到看到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他们撤了…  相似文献   

2.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高鹏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代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因其年号为康熙,且政绩卓著,故后人也尊称其为康熙大帝。他亲政后,由于前朝刚刚经历4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加之北方有沙俄侵扰,南方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噶尔丹民族分裂...  相似文献   

3.
笑对挫折     
赤壁一战,曹操参战的水陆兵马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侥幸突围的几百将士跟随其北撤。在孙刘联军眼里的曹军可谓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但此时作为主帅的曹操,面对如此惨败的结局,仍然能够在突出重围后放声大笑。而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败走后,却抑郁而死于白帝城。同样是遭遇惨败,一个仍然可以放声大笑,豪迈依旧;一个则痛哭流涕,郁郁而死。曹操的这一大笑,正显示出其大英雄之真本色,显示出其大胸襟、大气魄。也正是这种胸襟、这种气魄,使他笑到了最后,成就大业,实乃真英雄也。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青田县章村乡吴村退伍军人张守坤,1995年在市区摆起了水果摊,经营多年后,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品位越来越讲究。想到自己的家乡,海拔和气候正适宜果树栽培,便撤了水果摊,回家植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康熙统一台湾前国内形势的发展、台湾岛内政局的状况论述了康熙统一台湾的意义以及康熙对台湾的治理措施,突出了他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感谢对手     
清朝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皇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酒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康熙端起第三杯酒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个县官叫宋达安,自诩“宋龙图”,为图清官之名,定下规矩,凡告官者须送匾,而且视匾额的大小、词义的好坏来定官司的输赢。当听说钦差巡查时,竟办起了匾额陈列展,其贪名之心可见一斑。贪财贪色是腐败,而贪名则是一种隐蔽性和潜在性的腐败。从表面上看,贪名不以权、钱、色为目的,往往给人一种追求人生境界、体现人生价值、推动事业发展的错觉,不易识破,或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其危害则是深远的。贪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偶享驻京办     
《政工学刊》2010,(6):79-79
驻京办的存废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保省、留市、撤县”的结局,让我长吁一口气。说句心里话,要是省、市、县三级驻京办全撤,我真舍不得,毕竞,我亲历过驻京办的“无微不至”。几年前,持领导写的二寸宽的条子,我一家三口去北京旅游时落脚某驻京办,体验了一把“官至如归”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当代海军》2003,(3):8-13
2002年9月13日凌晨,孟加拉国两个海盗团伙在孟加拉湾的考克斯巴扎尔出海口发生火并,双方至少有10人死于非命。据警方披露,一个海盗团伙13日凌晨武力抢劫了一艘货轮后,驾驶机帆船撤离作案现场,途中遭到另一伙海盗的伏击,双方随即展开激战。警方闻讯赶到后,两伙海盗又联手与警方交火,边打边撤,最后逃之夭夭。  相似文献   

10.
李大光 《环球军事》2012,(14):24-24
6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然而,针对中国撤办事处、设三沙市一事,越南表现非常失态,对中国撤办设市指手画脚甚至恼羞成怒。  相似文献   

11.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9):40-42
太平岛原名长岛,是我国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台湾军队现在此地驻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10月,国民政府派出海军将长岛收复,以“太平”舰舰名命名之,并设立海军南沙群岛管理处,建有气象台及无线电台,经常派海军舰艇巡弋周围各岛。1950年5月,当国民党军队败退海南岛时,蒋介石下令驻守西沙及南沙群岛的海军部队撤往台湾,太平岛遂成无人驻守的空岛。此后,  相似文献   

12.
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统治时期是清王朝最强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时期,清王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边防政策。 一、外御列强、立约定界。清灭明统一中国后,外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势力开始不断地对我国领上进行蚕食。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康熙时期沙俄对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和乾隆时期英国唆使尼泊尔廓尔喀部对我国西藏的入侵。  相似文献   

13.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军事.究其用心,非全为摆脱龙凤政权之羁縻以谋求独立发展或利用文官任职大都督府以加强对军事大权的直接控制,而实欲扶持朱文正,为朱元璋增设一道朱姓的藩篱,以此而使行中书省与大都督府两大中央机构在名分上和实际上皆受朱氏之控制.洪武十一年诸子之藩后,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节制北部边防诸军,正体现朱元璋对武将的防范和对诸子之信用,而究其源,则在大都督府之创设中已见其萌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王朝政权繁多。其中实现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等。这些王朝实现统一的情况不尽相同,大致可分成四种类型:一是自下而上式,即由社会底层造反实现统一,如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建立的东汉、朱元津建立的明朝等,他们参加农民起义军,并利用起义军的力量夺取了全国政权;二是中层开花式,即介于朝廷与社会底层之间的地方诸侯、藩臣们兴兵起事统一天下,如秦、唐即是如此,起事前他们已是一方诸侯或地方藩臣,起事后夺取国家政权并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三是自上而下式,即先利用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庾莉萍 《军事史林》2008,(11):36-39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 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它是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都由满族王公大臣充当其成员,表现出满族在清朝统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6.
齐夫 《政工学刊》2010,(7):10-10
快乐,人之所欲也。清官与贪官到底谁快乐,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贪官贪污受贿,腰缠万贯,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当然比清官快乐。但肯定有很多人不会同意这种看法,既包括众多清官也包括支持清官的人,康熙皇帝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据《清史稿》记载,康熙非常注意奖掖扶植清官,他不是等清官去世后才谥什么号,而是在清官还健在时就予以表彰重用。他还大力宣传做清官的好处:“尔等为官,以清廉为第一。  相似文献   

17.
康熙自己好学不倦,对皇子们的学习也非常重视。皇子们最早从四岁起,就要接受教育,年满六岁就要到懋勤殿或畅春园的无逸殿正式入学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康熙帝亲自为太子胤礽选定了师傅: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三位皆为饱学之士,能被皇帝亲点为太子的师傅,自是荣耀无比。但是,结果大大地出乎他们预料。在康熙眼里,这些师傅不过是自己的奴仆,根本无须顾忌他们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东风汽车公司所属武装部不撤不并东风汽车公司(原第二汽车厂)在机构改革中企业科室撤并占50%的情况下,武装部一个不撤不并。现有36个专业厂(处)武装部全部单独挂牌办公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康熙西巡至山西阳城,召集当地文武官员训话时,因山西巡抚上的奏折中提到知府周云龙爱民如子、勤政廉政,便称赞周云龙为“三晋楷模”,并封其夫人为一品诰命。然而,后来从民间得来的消息却是,周云龙暗通平西王吴三桂,剥削百姓,恶贯满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