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从1988年10月起,部分现役军官改为文职干部,被装供给也由实物发放改为发服装费,这无疑给我军被装供给方式拓开了一条新路,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如何保证发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的地方在清理非国务院批准的统一着装部门和人员时,误将专武干部服装作为清理对象,这显然是错误的。不过,笔者以为,这与我们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和一些人武部门随意发放使用专武干部服装和符号有关。 笔者分别在东部和西部当兵,出差探家走动多。到各地常发现有的人武部或者民兵训练基地有众多着专武干部服装,佩  相似文献   

3.
我军被装供应体制如何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期部队工作的要求,作者提出以下四点看法:一是巩固被装生产单位的地位和性质,改革企业运行机制;二是确定备供应机构职能,改革被装供应环节;三是以折发被装购置费为主,改革被装发放的形式;四是完善被装供应手续,改革被装供应制度。  相似文献   

4.
人员供给介绍信是部队人员后勤供给的依据,是后勤实力转供的基本凭证,也是调入、调出单位进行结算的重要根据。因此,人员供给介绍信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但是,从目前的管理状况看,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领发不严密。有的单位对人员供给介绍信没有进行统一编号,个别单位在领发时不进行登记,致使领发环节有空子可钻,留下了潜在的漏洞。二是使用不严格。有的单位使用不按规定,填写不按要求,甚至弄虚作假,为“后门兵”提供方便。三是检查不认真。有的单位对人员供给介绍信使  相似文献   

5.
深化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解决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必须实现军事后勤保障商品化。笔者仅就后勤保障商品化的主要特征、客观必然性及发展趋势,谈点粗浅看法。一、后勤保障商品化的主要特征军事后勤保障的运行机制,从来就不是一种固定模式。一般而言,产品经济条件下的后勤保障,以实物供给为主体;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后勤保障,以货币分配为主体;我军后勤保障商品化,就是在计  相似文献   

6.
呼声与回声     
应尽快理顺人武干部服装发放渠道编辑同志: 自1986年人武部移交地方以来,我们人武干部的服装发放渠道一直不畅。至今不少单位只发过一套夏常服,使人武部平时很难统一着装,直接影响人武部的正规化建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在冬季适应性训练中,为检验契约化保障效果,进行了后勤保障演练。然而,当团领导对物资进行检查时,发现有的单位只是象征性地在车厢内摆了几件样品,有的车内居然空无一物,使这次演练又成了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8.
笔者最近翻阅一些案例发现,近年来人武系统预防犯罪工作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一是干部、职工思想不稳定情况突出。分析反映,人武部干部和职工中有的同志感到年龄大,发展没希望,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从上级机关调整到基层,有的从平原调整到山区,有的从边远地区调到偏僻地区,有的甚至从大城市调到小县城,以致产生失望心理,不安心工作。二是预防犯罪工作的组织不健全,工作开展不力。按照规定军队团级单位都要成立政法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预防犯罪工作。但是,目前多数人武部没有建  相似文献   

9.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中央军委作出的英明决策,是质量建军在后勤建设中最直接的体现,是后勤工作做到“保障有力”的必然要求。一年多来,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体制上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改革中新出现的,有的是主观的,有的是客观的,这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勤保障社会化向全军推广的进程。因此,本文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建校以来,已为我省各乡镇武装部输送了200余名武装干部,不少已成为基层武装部的骨干力量,有力地促进了民兵预备役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武学员分配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个别单位在选送学员时没有预见性,不考虑学员毕业后的使用问题,不预留位子。二是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不够。难以及时安排人武学院毕业生上岗。  相似文献   

11.
渡海登陆作战具有战场跨度大、持续时间长、作战强度高、保障任务重等特点。因此,针对作战部队被装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周密计划,健全被装保障预案;完善机制,建立应急保障组织;预有准备,合理储备被装物资;因地制宜,灵活组织被装保障;加快研究,提高被装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对所供部分单位的探亲路费管理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在探亲路费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差旅费报领混乱。有的单位在探亲路费管理中实行“双轨制”。既有凭据报销路费,又有发放包干路费。这种做法容易出现重报、多报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国防》1997,(2)
应加强预备役军官着装和佩戴军衔的管理 编辑同志: 经中央军委批准,自去年8月1日起,对预备役军官授衔,并佩戴军衔。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预备侵军官的关心和爱护,对于规范预备军官工作,促进预备役军官队伍正规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近来我们发现,预备役军官在着装和佩戴军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是有些预备役军官不按规定着装,有的军地服装混穿,有的冬夏服装混穿。特别是有些没有当过兵、没有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官,其军事素质较差,缺乏基本的军人姿态和仪表,再加上不按规定着装,实在有些不伦不  相似文献   

14.
一是要科学拟订转业复员计划。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一些单位在确定转业复员数量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不看所属单位干部超缺情况,分配指标搞“一刀切”;有的受多腾出位子好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思想支配,申报指标盲目性较大。这种眼睛只盯着转业复员指标,而无视编制和工作实际的做法,对干部队伍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各级必须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规的思想,在拟订转业复员计划时,要严格执行总部和军区有关政策规定,合理确定转业复员数量。在分配各职级转业复员指标时,应综合衡量所属单位干部队伍状况,既不能“平均分配”,也不能把驻地条件好、超编干部多的单位指标转嫁给驻地偏远、缺编干部多的单位。总之,要通过安排转业复员,真正使本单位干部的超编数量明显下降,缺编数量相对减少,干部队伍结构有所改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晓虹 《国防》2005,(11):24-24
兵家有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应急作战准备中,既要深入研究作战力量动员问题,也要重视研究后勤保障动员问题,努力提高战时后勤保障动员能力,为打赢未来战争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目前,在我国地方军事工作中,明显存在着重作战力量建设、轻后勤保障准备的问题。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忽视后勤保障动员建设,势必对未来战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本文就后勤保障动员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后勤保障动员指挥机构搞好后勤保障动员,组织指挥是关键。从我国国情看,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6.
姚火照 《政工学刊》2013,(11):13-13
近期,结合下部队蹲点,对基层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感到,各级对组织生活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都比较清楚,思想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时间落实不够。有的营连主官把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看作是“软指标”,往往有空就过,忙起来就忘。条例规定,连队党支部每周安排半天党日活动,但少数单位用一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有的单位随意占用党团日时间,把一些工作安排在党团日时间进行,尤其是外训、施工、执行临时性突击任务时,随意挤占组织生活时间的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的义务兵家属优待办法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优待标准不统一。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以乡镇为单位(有的甚至以村为单位)规定的优待标准难以统一,有的每年高达1500元,有的每年仅200元,致使义务兵家属认为国家优待政策不平等。二是各乡镇所负担的优待金不平等。以乡镇  相似文献   

18.
探亲路费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每个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自探亲路费由先支出后报销改为统一发放以来,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在标准上、发放时间上、方法上的不统一,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交通工具的并存,运行价格的不一,地区环境条件的不同,给各单位统一发放探亲路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财务工作造成了不应有的矛盾。1 目前探亲路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有的单位按交通工具的最低价格发放,此种作法不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据我们了解,一些军队单位在军民共建活动中,常有忽视保守军事机密的现象发生,如有的部队在“双拥”大会上介绍经验时,将部队的番号、编制和实力暴露无遗。还有的军事设施、武器装备按规定不得参观,却也常常因不好意思谢绝而有求必应。希望有关单位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在军民共建活动中莫违反保密规定。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最近在后勤某分部代供单位调查时发现,在分部经费保障代供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党委集体理财制度不落实。调查时发现,许多代供单位普遍存在主官臆断,个人说了算,党委集体理财形同虚设,一切经济活动及重大决策不是经党委集体研究决策,而是由主官一人说了算,大家“雾里看花”。二是财务统管不力。有的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坐收坐支现象,搞体外循环,有的甚至在非国有金融机构开设银行帐户。三是虚摊乱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