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放军报》2000年6月12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我军年仅35岁的于全研究员研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无线电通信平台——“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电台,成功实现了我军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电台间的五连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军协同通信的难题。文中提到了一个崭新的技术概念:“软件无线电”。  相似文献   

2.
随着软件无线电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无线电引信成为了引信的主要发展方向,并成为了现代武器系统终端效能的倍增器。根据软件无线电引信的发展和特点,以软件无线电引信/无线电导引头一体化设计技术为牵引,综述了软件无线电引信的研究现状,归纳了软件无线电引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软件无线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主要是利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评价标准和发展过程,并展望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国外军用软件无线电(以美国Speakeasy计划为例)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阐明了软件无线电中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军软件无线电的设想,说明了软件无线电是军事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人工的方法产生了无线电波,并在另一个地方接收到了它,人类的通信就进入了无线电时代。无线电波总是以一定的频率传播的,只要有两个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空间出现,接收这一无线电波的收讯机就会同时收到两种无线电讯号而使真正有用的讯号模糊不清,于是,就出现了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信波干扰对方和保护己方无线电通讯的电子斗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巡洋舰“绿宝石”号和驱逐舰“响亮”号对日本舰艇的无线电通信施放无线电干扰,从而拉开了历史上电子战的序幕。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论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军事需求及其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实现途径及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西方各军事强国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发计划及其军事应用,同时也探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最甲是为了解决三军联合作战中,军事通信的互连互通问题而提出的。本文首先讨论了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多频段,多模式电台和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发展动态,并简单介绍了其他软件无线电台的动态。然后本文分析了软件无线电设计思想在电子战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解释了软件化电子战侦察接收机、软件化电子战干扰发射机和软件化雷达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设计思想;然后对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包括硬件总体结构和软件模型做了简要的分析;最后着重讨论了实现软件无线电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宽带天线、宽频段射频前端、功率放大、宽带A/D变换和高速DSP技术。  相似文献   

9.
软件无线电因被认为是无线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数字信号处理器是软件无线电发展的瓶颈.通过分析、比较目前几种较为典型的软件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归纳总结各种结构各自设计出发点和优缺点,并对软件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无线电系统的发展以及军用无线电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软件无线电解决现存主要问题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典型软件电台的基本结构,并介绍了由美国空军负责研制的Speakeasy计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并探讨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和跳频信号侦察中的应用。最后对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特点,关键技术和带来的好处及发展的可行怕;分析了针软件无线电导入军事通信中的必要性,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在我军通信中发展软件无线电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会议信息     
DRD 16和DRD 35引信 顺利通过生产条件鉴定 2001年4月27日,由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在兵器第304厂主持召开了“DRD 16型机电引信和DRD 35型无线电引信生产条件鉴定会”,总装防装科订部军械订购局、总装装技所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DRD16型机电引信和DRD 35型无线电引信在顺利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军目前研制的软件无线电典型装备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外军下一代软件无线电。  相似文献   

15.
由我院承担的“储存无线电引信(电-22)可靠性研究”于1995年5月25~26日在京通过技术审定, 该项目揭示了无线电引信在贮存过程中失效率变化的规律,并给出了用静态检测结果估算靶试效果的方法。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为领导机关及时掌握该种引信每年批质量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研究检测仪器和  相似文献   

16.
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导弹武器的无线电引信上,提出了软件无线电引信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该方案是建立在中频数字化基础之上的,是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实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中的实时操作系统的分析,选用了性能可靠、实时性好的VxWorks作为系统的实时操作系统。然后构建了基于多DSP处理器4通道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使软件无线电的运算能力达到12 000 MFLOPS,很好地满足了系统的运算速度的要求。整个系统具有处理数据量大、传输速度快、实时性好、可扩展性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8.
辛勤  周良柱 《国防科技》1998,19(1):90-93
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来在通信领域兴起的一个热点,在军用通信和移动通信中都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合论述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以SpeakEasy计划为例,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研究现状,最后就其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1973年英国普莱赛(PLESSEY)等公司和法国汤姆逊(THOMSON—CSF)等公司分别承包了英国和法国国防部提出的为各自军队研制的地域通信网,前者为“松鸡”(Ptarmigan)地域通信系统,后者为“里达”(RITA)自动综合传输网。为了能使地域通信网中的无线移动用户能在网中既能进行移动用户间的选址通信,又能使移动用户和网内有线固定用户沟通联络,这两个地域通信网都各自建立了双工无线电移动通信分系统。这种分系统在“松鸡”中称为“单信道无线电入口”(single Channel Radio Access),缩写为 SCRA;在“里达”中称为“信道自动选择无线电连接”(Liaison Radio lectrigue Se'fectionAutomatipue de Canal),缩写为 LIRSAC。两个分系统的使用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即它们是各自地域通信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公司都分别认为 SCRA 和 LIRSAC 是“松鸡”和“里达”地域通信系统中的最成功部分,是实现野战移动无线电通信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在军事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并对比综合论述了军用软件无线电在功能、结构、数学分析等方面的新进展,并分析它的一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