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广阳战斗 战斗时间:1937年11月4日和7日 战斗地点:山西省平定西南广阳村(今属昔阳县) 战斗手段:山地沟谷伏击战 战斗规模:旅级 我军部队:第一仗,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第686团.第二仗,第129师第386旅第771团、第772团和第385旅第769团. 日军部队:日军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第40旅团主力一部和辎重部队. 我军主要指挥员:第115师师长林彪,第343旅旅长陈光、政委肖华、参谋长陈士榘,第685团团长杨得志、政委吴法宪,第686团团长李天佑.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处处长李达,第386旅旅长陈赓,第771团团长徐深吉、政委张南生,第772团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第385旅第769团团长陈锡联、政委黄振棠.  相似文献   

2.
二、雁门关战斗 战斗时间:1937年10月18日和21日 战斗地点: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 战斗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战斗规模:营级和团级 我军部队: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主力 日军部队: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 我军主要指挥员:第358旅旅长张宗逊、第716团团长贺炳炎、副团长廖汉生 战斗部署:位于晋北雁门山的垭口附近,峰峦耸峙,陡壑错落.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即置关,以防匈奴.  相似文献   

3.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所经历的战斗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香城固的一次诱伏战。 1939年初,日寇对我冀南地区进行大“扫荡”。为粉碎敌人的进犯,我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在陈赓旅长的指挥下,机动于曲周、广平、肥乡以东地区,以阻击、伏击和袭击等手段,箝制敌人北进。当时,我在第344旅第688团任团长,归第386旅指挥。  相似文献   

4.
1939年11月4日,日寇第2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亲率1.500余日军,对我晋察冀边区雁宿崖等地进行报复性“扫荡”。我晋察冀军区调动了六个主力团、一个支队和炮兵营等单位在黄土岭(位于河北省沫源县和易县交界处)、上庄子、寨蛇一带设伏。7日下午,敌人进入伏击圈,我军当即展开猛烈攻击。这次战斗,共歼敌900余人,阿部规秀也被我迫击炮弹击中丧命。日寇中将指挥官被击毙,这在华北战场还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也是第一次。敌华北方面  相似文献   

5.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判断日军可能在任丘、吕公堡、大城等据点日伪军配合下,对河间齐会地区进行"扫荡",遂决心集中所部7个团及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围歼进犯日军。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相似文献   

7.
1941年8月至9月下旬,日寇集中了五个师团、六个混成旅团和一部分伪军,共七万余人的兵力,向我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平西根据地大举“扫荡”。我军在反“扫荡”中,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欠第2营)奉命跟随军区机关行动,保护机关、首长的安全,在狼牙山麓、易水河旁与敌周旋了一个多月。9月24日,驻管头、龙门庄、界安之敌共三千五百余人,向我坚持在狼牙山(涞源东南)地区的第1团第2营发起进攻。当晚,第1团团长邱蔚命令该营第7连在兄弟部队策应下,完  相似文献   

8.
1939年11月7日,在河北省涞源县的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部击毙有"名将之花"之称的日军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中国史学界以及各种媒体对此有大量的研究和报道,但尚未见到翻译介绍的相关日文原始资料。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丁晓杰副教授将日文档案‘陸軍中将阿部則秀戦死ニ关スル報告’译成中文,介绍给广大读者,希望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1939年12月27日,我所在的冀中军区第27团在雄县神堂防御战斗中,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特点,同仇敌忾,苦战12小时,以较小的伤亡代价,换取了毙伤日伪军450余人、击毁敌机一架、炸毁敌坦克一辆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进犯日军的嚣张气焰。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同志评价这次战斗是:“用正规战的方式,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冀中来说还是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1941年底的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是罗荣桓政委就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后,第一次组织指挥的山东(津浦路以东)八路军反对日军"大扫荡"的重要军事行动.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直属队、中共山东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战工会)等机关被敌合围5次,被敌袭击1次.第一次在留田,第二次在大古台,都是在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英明判断、具体指挥下巧妙地脱离了险境,使敌人扑空.第三次在岸堤附近的北村,罗政委、陈代师长等指挥部队,激战一天,打破了敌人的合击.在安保庄受敌袭击,罗政委带一个排并指挥特务营掩护,陈代师长率机关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第四次被敌合围在大青山大古台地区.第五次突出敌人的合围是12月3日拂晓前在大沟,是陈光、陈士榘和萧华指挥的.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初期,杨得志、罗瑞卿、耿飙率领的华北第二兵团,集中4倍于敌的兵力,将素有“王牌”之称的敌第35军,包围在仅一平方公里的小镇——新保安。就是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一名董存瑞式的英雄,他以连续爆破的拚命精神,炸毁敌铁丝网、雷场、碉堡数十座,为刚刚拉开帷幕的平津战役首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活着的董存瑞”。他就是河北省平泉县人武部离休老干部,原8纵23旅581团2连6班副班长许学顺。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他“独胆爆破英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的时间,一些书刊上说法不一。作者据当时文电考证:第八路军于1937年9月11日奉令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二、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与我军伤亡人数,过去流传的说法是,灭敌三千,伤亡八百、近千。有个学校的专题讲义上说“实际上我们也损失了三千。”作者据有关资料考证,认为“灭敌千余,伤亡五百余”较为  相似文献   

13.
据国内公开出版的书刊资料的不完全统计,我军历史上用身体堵敌人枪眼而牺牲的有英名留下的英雄有14名。按牺牲时间的先后,他们是: 1、徐佳标,新四军第3师第10旅特务团班长。1945年9月6日在两淮战役中,用腹部堵住敌人枪眼,掩护突击队登城壮烈牺牲。 2、王正同,东北野战军1纵某团2连排长。在兴隆岭与国民党王牌新1军的战斗中,大部队受阻。为了给大部队打开通路,  相似文献   

14.
新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王诚汉回忆录》一书,以生动的笔触,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出身于染布童工,在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我军优秀将领--王诚汉。他13岁就参加了红军,16岁加入共产党,19岁任红军第262团团长。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先后在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一方面军战斗过;抗日战争时期,是威震豫西的"老虎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第一、第二、第三和华北野战军里当过指挥员。在70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历经大别山的斗争、红军长征、直罗镇战役、豫西抗战、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太原战役、成阳阻击战、成都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在枪林弹雨中,他九死一生,从班、排、连、营、团、旅、师、军,一级未漏地晋升为大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兼党委书记,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5.
在巍巍太行山区的黎城县北部,有座海拔两千米的黄崖山。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这峭壁如削的7里巨崖峡谷里,创建了我军最大的兵工厂。这里制造的武器弹药,源源不断供给抗日前线。1941年11月,侵华日军5000余人,对黄崖洞实施“铁壁合围”。彭总和左权将军亲自组织和指挥了保卫黄崖洞的战斗。总部警卫团1500人,在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的率领下,英勇顽强,扼守阵地9昼夜,击毙日军近2000人,创造了敌我伤亡8:1的辉煌战绩,从此黄崖洞驰名中外。如今这里已建成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16.
忻口会战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937年10月1 日,日军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至忻口与日军会战。阎锡山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 及第101、第73师,新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 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 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崞县(今崞阳镇) 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4旅团4日饶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  相似文献   

17.
1946年11月,三五九旅在山东组建渤海教导旅。1948年2月,三五九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渤海教导旅改编为步兵第六师。1949年冬,二军五师抵达南疆重镇阿克苏后,立即开展了大生产、减租反霸、建立政权等重大行动。不久,三五九旅老部队一分为三:718团改编的五师14团驻阿克苏(包括师部);719团改编的五师15团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了和田;717团改编的五师13团大部北越天山进驻巩留、新源,参加剿匪平叛战斗。他们用热血和汗水,在新疆创建了四大垦区,从伊犁河谷到昆仑山下,从开都河畔到塔里木河两岸。今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本文记述了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49年8月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进军福建,连续进行了福州、漳州、厦门战役,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歼灭国民党军近10万人。紧接着攻击金门一仗,却痛遭失利,登陆部队3个多团9000余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无一幸还,是华东我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 10月17日厦门战斗刚胜利结束,第10兵团第29军第85师奉命以第253团配属给第28军,参加攻取金门作战。师长兼政委朱云谦亲率少数人员到该团帮助进行临战准备工作。当时我是师部作战参谋,也在其列,自始至终目击战斗的组织与实施,有极其沉痛的感受,毕生难以忘怀。1988年,看到《文摘周  相似文献   

19.
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春天,一支部队用坎土曼唤醒了沉睡的准噶尔盆地。从此,农七师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震古铄今的屯戍史话,犁剑交响,流韵千古。兵团第一师1950年,部队进驻准噶尔盆地东部的炮台一带开荒。浴血奋战,戎马倥偬,一朝转变为驻地屯田,日作夜寐,那该是何等的满足啊。然而,战士总有战士的性格。小拐开出来了,他们嫌地面太小摆不下阵势;下野地开出来了,他们又嫌师部驻地炮台偏于一隅,便要搬迁师部。长期任农七师政委、党委书记的史骥,15岁参加八路军,抗战胜利后,他又参与组建渤海教导旅,从东海之滨战斗到天山脚下。征尘未洗,便和战友们开赴茫茫荒原,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20.
如果没有韩略村伏击战,会不会有电视连续剧《亮剑》?作者都梁没有正面回答。但他说他反复研究过六师前身部队三八六旅十六团的战史,王近山指挥的韩略村伏击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10年10月10日,我们一行来到韩略村,见到了当年的战斗遗址,见到了后人立的纪念碑,见到了当年配合八路军作战的民兵。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民兵说:"洪洞县是老游击区,听说八路军要在这儿揍鬼子,民兵、妇救会很快动员起来配合部队作战。天一黑,我们就封锁了道路,切断了韩略村和外界的联系,我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