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他们曾八下太平洋,十赴南沙,数十次上西沙执行各种远航任务;他们曾圆满完成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颗运载火箭、第一次潜艇水下运载火箭、第二颗同步卫星发射和“神舟四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着陆场系统中海上应急搜救打捞等重大任务:他们曾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4次.2004年1月15日被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联合授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南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863船被誉为——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冲云霄,划破苍穹,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嫦娥二号卫星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成功详勘了落月区域,环绕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成为距地飞行超过9000万公里、环绕太阳飞行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小行星,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总参某测绘大队】1989年3月2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授予该大队"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自1954年组建以来,该大队官兵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同步通讯卫星、第一枚导弹和"神州"系列飞船的成功试验,提供了精确的测绘保障。  相似文献   

4.
4月22日,国防科工委隆重举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35周年纪念座谈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金壮龙出席会议。来自航天领域的1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欢聚一堂,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难忘的研制历程,畅谈35年来中国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共同谋划航天事业发展大计。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科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以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航天育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由国防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我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成功发射并回收。9月26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农作物种子交接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颗专门服务于农业科技的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已圆满完成从研制、出厂到发射、回收的工程任务。经农业专家审验鉴定,“实践八号”育种卫星返回舱装载的水稻、麦类作物、玉米、棉麻纤维、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林果花卉、微生物菌种和小杂粮等9大类2020份农作物种子材料完好无损,符合交接各项技术要求。这些种子将分发到全国94个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学用于研究工作,我国航天…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千乘一号"卫星发射入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科工203所圆满完成了"千乘一号"地面监测站电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为卫星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千乘一号卫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公司,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卫星。补充我国在轨空间的技术能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回首奋进岁月航天发展成就斐然6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年6月3日长征三号乙发射风云四号B卫星,我国在轨卫星规模和综合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了人类探索空间新纪元,军事大国对空间的争夺也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9.
以下是过去半个世纪航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哈萨克新坦共和国境内拜料努乐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 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 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 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土月球的目标; 1962年——美国首资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10.
2021年8月22日,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主刀手"原公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与世长辞。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因其加工的最后关键三刀,被亲切的称为"原三刀"。  相似文献   

11.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 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 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 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 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仰望星空.6颗中国风云卫星稳定运行,密切关注世间风云。这6颗星中.既有至今已在太空稳定运行9年的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星.也有”风华正茂”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B姊妹星。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一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13.
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进军卫星业务领域,比美国和苏联晚了数十年,并且直到1995年才拥有了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无穷花”- 1号。但由于具有包括电子工业在内的技术基础和较好的经济实力,韩国航天技术发展呈现出迅猛态势。按计划,韩国将在2007年成为世界上又一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2008年左右其卫星侦察监视网络以及信息传输体系初具规模,这将进一步提高韩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后来将原子弹和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则是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现在一般指的是导弹、核弹和人造卫星。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就是说,仅仅十年功夫,在党中央的坚定支持下,以钱三强、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  相似文献   

15.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美国和苏联都在稳步扩大太空的军事利用,时至今日它们都很倚重卫星来增强各自国家的安全。虽然太空常常被称为“新高地”或“军事竞赛的新领域”,但其军事利用并非鲜为人知。军用卫星可用于侦察、早期预警、通信、导航、天气预报和搜集大地测量资料。但是从目前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和对天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日益重视来看,太空军事化已明显地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尽管30年来太空一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中国人迫寻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让我们随着倒溯的时光,一同走进过去那难忘的岁月,一起回顾我国载人航天所走过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一、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 1957年10月7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一历史性事件受到中国许多科  相似文献   

17.
近四十年来,六院人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为祖国、为民族争光争气的铮铮风骨,步步攀登,开拓发展,先后开发、研制出30多个型号的火箭发动机,获得 300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其中,某型号火箭发动机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密切合作,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震惊寰宇;与“长征二号”系列火箭配套的火箭发动机连续17次成功地将返回式卫星送回华夏大地,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国际航天领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第17颗返回式卫星,在太空翱游15天后,搭载着被人们称为第一面“太空国旗”的五星红旗翩然而归,在199…  相似文献   

18.
<正>坚持租赁本源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航天金租")不忘初心,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积极贯彻监管部门的要求,坚持"风控第一、稳健经营、产融结合、以融促产"的发展理念,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服务于湖北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9月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将2颗立方体星依次释放进行亚轨道验证飞行,其中1颗用于验证数据传输,另一颗用于验证分离机构。虽然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更大规模的航天发射任务,但是这次发射还是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國航天     
<正>欢迎订阅2017年《中國航天》月刊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合作伙伴"、"空天暸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