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6月10日,巴尔鲁克山之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1团女民兵孙龙珍,在卫国戍边任务中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新疆自治区和新疆军区将孙龙珍所在的班命名为孙龙珍民兵班。  相似文献   

2.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女民兵戍守边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孙龙珍民兵班的一茬茬女民兵,在边防线上扎根安家、爱国戍边,被人们誉为戍边“花木兰”。该民兵班先后被全国妇联和自治区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多次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军区表彰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边防工作先进单位,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卫国戍边做模范 1969年6月1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1团女民兵孙龙珍在卫国戍边中光荣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今,35个春秋过去了,孙龙珍民兵班换了6任班长,先后有96名女民兵在这里戍守边防。一茬茬女民兵继承孙龙珍精神,在西部边陲演绎  相似文献   

3.
边塞女儿情     
曾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授予“孙龙珍民兵班”光荣称号的农九师161团12连女民兵班有着辉煌的历史:先后被全国妇联、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光进单位”、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农九师树为“标兵集体”、第三任班长班翠莲曾作为访朝友好代表团成员,赴朝参观访问,受到金日成等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孙龙珍民兵班何以获如此众多殊荣?近况如何?带着惊奇和疑问,我们踏上了寻访之路。 我们乘坐的“陆地巡洋舰”在起伏跌宕的山谷中急驰,倚车  相似文献   

4.
正"一、二、三、四……"在祖国西部中哈边境线上的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一队晨训的女民兵,每天都会用一串串清亮的口号,把宁静的巴尔鲁克山从梦中唤醒。她们身着迷彩服,个个英姿飒爽;她们都毕业于各地高等院校,正值美丽年华;她们放弃专业特长和城市就业机会,来到边疆一线,忠实履行维稳戍边的神圣使命,被誉为新时代边防线上的"铿锵玫瑰"。她们就是由10人组成的九师孙龙珍民兵班第十二届女民兵。来到了孙龙珍民兵班,才知道什么是成长,才知道什么是奉献。孙龙珍民兵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统一的作息时间。10位女民兵同训练、同巡  相似文献   

5.
正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染红漫山积雪的时候,戍守在中哈边境的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已经苏醒。1月15日,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孙龙珍民兵班的12名民兵开始晨训。民兵们身着迷彩服,英姿飒爽,嘹亮的口号声在山谷盘旋。与此同时,在兵团各垦区的冬季军事训练场上,唱响兵团精神暨全员军事训练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他们是生产能手,精通"三化"建设技能,他们也是战士,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6.
张光辉 《兵团建设》2013,(9):30-31,35
在巴尔鲁克山的山坳中,有几排红顶白墙的营房,操场上,国旗高高飘扬。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民兵班就在这里。在巴尔鲁克山的山坳中,有一条芍药谷,每年春夏,满谷的芍药花开红艳艳。在巴尔鲁克山的草原上,山花烂漫,星星点点如繁星,孙龙珍民兵班12位女战士最喜欢的就数芍药花。全国唯一一支以屯垦戍边为使命、成  相似文献   

7.
巴尔鲁克山,在祖国版图——雄鸡尾部的最顶端。在这座大山的深处,驻守一个英雄的民兵班,常年与部队并肩守边防,这就是“孙龙珍女子民兵班”。  相似文献   

8.
《兵团建设》2013,(21):16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歌曲《小白杨》中的小白杨哨所就坐落在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境内,在那里有一个特殊的女民兵班——孙龙珍民兵班,多年来,她们成为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界碑。1962年4月,前苏联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  相似文献   

9.
流金岁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开展"全民皆兵"活动,很多人响应号召,应征入伍,成为民兵。1965年9月,农九师(现九师)一六三团民兵比武大会在团靶场举行,各个连队组建民兵的队伍前来参赛,掀起一股比武热潮。当时,民兵队伍没有先进的武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3,(10):31-34
在巴尔鲁克山的山坳中,有12个女孩子,她们20岁出头,青春飞扬。在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有12个女战士,她们站岗放哨,意志坚定。她们是孙龙珍民兵班,也是全国唯一一支以屯垦戍边为使命、成建制的女民兵班。4月底本刊记者走到她们身边,深入采访她们的生活,也带回了她们为家人写的一封家书。细读她们的家书,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她们的性格,一本正经、古怪精灵、温柔体贴、多愁善感,不一而足,每个人的形象都鲜活了起来。不同的性格,对自己的家人所讲述的事情却几乎一样——关心家人的身体,讲述生活的快乐和辛酸,向家人表示坚定的工作态度。家书的文字也许并不文采飞扬,却极易让人感动,感动于12个女孩的成长,或许在这些文字里,她们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美丽的。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04,(9):80-87
孙龙珍江苏省泰兴县人,中共党员,1959年5月支边进疆,在吐鲁番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山化工厂当工人。1962年5月,“伊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随部队赴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西部山区承担代牧任务,在工二师十二团一分场牧业队工作。1969年6月10日,孙龙珍在反击苏边防军入侵、保卫祖国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斗争中英勇牺牲,16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孙龙珍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2.
哨所为家     
高剑平  杜纲 《兵团建设》2009,(23):44-45
每天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赵永胜总会庄重地将五星红旗升起在农九师163团民兵哨所上空。  相似文献   

13.
广东梅岭,一片红色的革命热土,陈毅曾在这里打过3年游击,写下了著名诗篇《梅岭三章》。1971年,这里诞生了"三八"女子民兵班。40年过去,她们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有3任班长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女子民兵班锻炼半年后入伍的战士徐影,作为国庆60  相似文献   

14.
胡艳霞 《兵团建设》2009,(23):58-58,F0003
农九师165团地处美丽的达因苏草原,这里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牛儿壮,羊儿肥,处处散发着加快发展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邢菊华这个名字,久熟于耳,她是四川阆中市共和乡女子民兵班班长,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种养业能手”、“民兵科技致富标兵”。 邢菊华其实是四川农村最普通的一个妇女,她也曾随女子民兵班的其它姐妹南下广东打过工。1997年她和一帮姐妹毅然返家,身为女子民兵班长,她不相信在农  相似文献   

16.
杜纲 《兵团建设》2012,(5):44-45
队列训练、8公里越野、边防线巡逻……让23岁的大学生李健多少有些"招架不住"。但小伙子觉得值,因为他过了一回"兵瘾"。"只有经历过驻边合训的人,才能感受到身体的筋疲力尽和内心的异样激动。"2月20日,李健有些腼腆地说。李健家在农九师一六三团,爷爷和父亲都是屯垦戍边的军垦战士。目前,他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书。李健家"世代为兵",回家过寒假时,他看到团里正在开展全员军事训练活动,按捺不住,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7.
短波     
巾帼民兵多风采△山西文水县在纪念刘胡兰烈士牺牲45周年前夕,刘胡兰民兵班历任班长12人欢聚一堂,共同回顾1964年命名刘胡兰民兵班的情景。(杨买全)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女民兵欧永莲,大力发展种桑养蚕,成为粤北地区闻名的致富女能  相似文献   

18.
近日,兵团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及上半年交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农九师召开。150名代表参观学习了农九师团结农场、一六四团、一六六团、一六七团、农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支小演出队,只有14名演员,乐器、服装、道具装不满一只木箱。可在方圆几百公里的哨所毡房,有他们甜美的歌声;地头麦场,有他们翩翩的舞姿。这支“乌兰牧骑”,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五团民兵文艺演出队。一六五团坐落在新疆北部边境  相似文献   

20.
1月21日,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地间一片苍茫,在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中哈边境塔尔巴哈台山脚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8团6连,近千名各族群众自发地从机关、连队、学校赶来,为一名战士的忠魂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