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目前舰艇电子对抗装备作战效能分析、作战使用方法研究和训练平台实用性不强的现状,采用复杂电磁环境生成技术,运用电子对抗作战使用理论,结合系列研练电子对抗反导积累相关数据,建立电子对抗仿真模型,实现仿真系统控制、复杂电磁环境接收与生成、三维海战场环境仿真显示、多型电子对抗显控界面仿真、舰艇电子对抗作战效能评估、舰艇电子对抗仿真训练成绩评定等功能,研制贴近实际的复杂电磁环境水面舰艇电子对抗装备作战运用仿真系统,以充分发挥舰艇电子对抗装备的作战潜能。  相似文献   

2.
数据是舰艇通信训练效果评估组织实施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针对舰艇通信训练数据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的问题,从训练效果评估需求出发,将改进优化后的聚类划分、立方体归约、贝叶斯分类和直方图归约等技术方法应用于训练数据挖掘工作中,构建了一套规范化的训练数据挖掘体系,可为舰艇通信训练效果评估工作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电子对抗能力评估在军事领域是一个重要课题,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估方法主要从能力指标聚合难以全面剖析作战部队的电子对抗能力,评估结果更难以直接反映电子对抗作战效果和分析检验作战过程中优劣环节。构建基于作战对手的评估参照系,并提出基于作战过程的电子对抗能力评估标准建立方法,以此建立的评估标准衡量评判各作战阶段的电子对抗能力。通过对电子防空作战过程的分析,该方法能够建立准确评判电子防空作战电子对抗能力的标准,可直接用于作战过程优劣环节的分析检验,解决了综合评估方法的不足。此方法已在训练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组网电子对抗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评估组网电子对抗的干扰效能,通过分析组网电子干扰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模式,构建了组网电子对抗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组网电子对抗的干扰效果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层次评估模型。该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对组网电子对抗效能评估体系中不确定性指标的量化和对干扰效果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估。实例结果分析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组网干扰效果的评估和组网干扰资源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太空训练评估是改进太空训练质量、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太空训练的特点入手,研究太空训练评估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从评估理论与指导思想、评估组织机构与人员、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信息采集系统、评估模型与方法及软件系统与平台等方面分析太空训练评估体系内容,设计太空训练评估体系运用流程和步骤,可为改进和优化太空训练评估、促进遂行太空任务能力生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子对抗训练导控系统是集电子对抗部队训练导调、指挥、控制、裁决、评估和管理等功能需求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信息系统。依据美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标准规范,结合电子对抗训练需求,按照结构化的设计方法,对电子对抗训练导控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包括系统功能定位、指挥关系、指挥流程和接口关系等,希望为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构建指标体系是合理评估训练成绩的重要环节。首先,着眼舰艇作战模拟训练周期,以目标为驱动建立了训练需求模型;然后,基于训练需求模型,分析了评估需求演化过程,提出了评估指标提取方法。该方法使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更易于沟通,数据来源更明确。  相似文献   

8.
使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能够确保电子对抗情报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针对电子对抗情报保障体系的突出特点,提出了一种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确立电子对抗情报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确定了包含三层指标的指标体系框架,明晰了各层之间的聚合关系,并进行了仿真实例分析。所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可为解决电子对抗情报保障的一些实际问题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可靠的数据保障是舰艇通信训练效果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针对舰艇通信训练数据记录存储不规范、处理技术运用不合理和可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构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舰艇通信训练数据支持系统。该系统充分融入数据挖掘、数据仓库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优点,可对训练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处理,能够直接服务于训练评估工作和构建存储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复杂电磁环境下水面舰艇的训练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磁空间形成了与海战场并存的"第五维战场"——电磁战场,出现了与传统海战场环境并重的新要素——电磁环境。实践表明,战场电磁环境对训练对象的影响把握难,构建逼真的模拟战场电磁环境难,复杂电磁环境下水面舰艇训练组织实施难、效果评估难。应当系统筹划,建立复杂电磁环境下水面舰艇训练的内容体系;确立途径,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水面舰艇训练的方法;科学保障,建立复杂电磁环境下水面舰艇训练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舰载激光武器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要求和应用方向,通过对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组成、功能和作战过程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一套较完整的舰载激光武器仿真模型,其中对激光能量传输仿真模型和毁伤效果仿真模型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仿真软件设计方案,包括软件功能组成、软件结构、软件运行流程等仿真软件设计要点;最后介绍了软件的仿真输出结果。文中设计的仿真软件可支持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设计开发,也可以应用到舰船新型防空反导火控系统仿真认证中。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白天或夜间利用远方可见固定目标(距离大于3 km)检测舰炮零位,来取代在夜间利用星体检测舰炮零位的传统方法,给出了检测数学模型,并对检测误差进行了分析.该检测方法在通用型舰炮零位检测仪中得到了具体应用与实现.试验证明:该检测仪能适用于各种口径舰炮,检测精度达到0 1 mrad.  相似文献   

13.
光电型舰炮武器系统模拟训练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舰炮武器系统日常训练与检测问题,设计了舰炮武器系统模拟训练仪。介绍了模拟训练仪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硬件、软件技术设计。其主要技术的应用涉及电视视频图象模拟技术、外弹道仿真及水柱坐标处理技术、距离方位法校射模拟技术及计算处理实时性技术。通过试验验证,该模拟训练仪能够很好的用于武器系统的检测和舰员的日常训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舰载武器系统对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局限性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利用差分算法的舰载武器系统对准方法,并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图像处理算法和程序设计流程以及图像比较基准坐标系的建立方法,使得武器系统的对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精密.该方法适用于舰载武器系统的对准联调和类似的民用设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了基线修正误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对舰炮火控系统中应用的传统的近似基线修正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作者指出:在现代中、小口径舰炮火控系统中,不能再沿用传统的近似基线修正方法,必须进行精确的基线修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的发展,舰炮武器系统的精度水平越来越高.在真实目标环境下一些影响系统精度评估的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将具有相当外形尺度的目标作为点目标考虑势必带来系统精度评估的误差.针对大尺度目标,在目标坐标系下建立了目标外形尺度模型.利用目标坐标系和瞄准线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得到目标外形尺度在瞄准线法面上的描述,据此提出了一种大目标瞄准精度评估修正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舰炮武器系统对低照度、低反射面积目标无法自动跟踪和有效测距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目标视频的手动跟踪及射击控制方法。操作手控制跟踪器对目标实时瞄准,并通过激光测距或距离装定,以获取目标的量测数据。该方法原理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并且具有诸元快速校正功能,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并经过试验验证,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对该类目标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层次分析法在舰船作战能力分析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载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估与分析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不同武器配置的作战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以检验武器配置是否优化合理,研究的着眼点就是探索能够最真实检验一种武器配置方案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作战能力的评估的各项指标。文中采用层次分析理论(AnelyticHierandyProcess),简称AHP方法,引进科学评估方法,所有基本指数由专家确定,并对专家的判断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最小偏差处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使最终的指数最大限度地符合现实,其评价体系是直观的,易被军事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19.
舰炮武器系统最大有效射程是指系统在规定的射击条件下,对规定目标,使用规定弹药射击时能达到规定射击效力指标要求的最大作用距离。系统使用不同的弹药对付不同类型目标,最大有效射程是不同的。本文界定了舰炮武器系统最大射程和最大有效射程的关系,从舰炮武器系统弹丸存速、毁伤能力、系统精度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系统对空和对海(岸)最大有效射程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确定最大有效射程的方法和准则,为舰炮武器系统设计及使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高机动目标的跟踪、瞄准精度是舰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也是未来装备状态鉴定和列装定型工作的主要考核项目。以舰载高能激光武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动态精度试验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其跟踪瞄准精度要求高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阵列式探测器的试验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完成对舰载高能激光武器动态精度的试验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