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50年,美国准备侵略朝鲜。但是,美军从什么地方登陆朝鲜国土呢?美国华盛顿的军事首脑,美军远东参谋部的高级将领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主张美军从朝鲜西海岸的仁川登陆。麦克阿瑟的方案一提出,便遭到强烈反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其他成员蜂拥而起反对仁川登陆方案。有的说,朝鲜半岛最差的港  相似文献   

2.
贵在不意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军根据麦克阿瑟的决策,在仁川登陆成功,使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在这之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人都坚决反对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主张。他们认为:仁川的地形和水文条件都不适合登陆作战,由于受潮汐的影响,物资器材难以在短暂的两小时以内全部上陆,仁川港的入口处有海拔105米高的月尾岛扼守,更增加了登陆作战的困难。麦克阿瑟则认为,上述不能在仁川登陆的论据,正是取得奇袭效果的理由所在。因为对方的司令官一定没有料想到我们竟会进行如此鲁莽的作战,因而容易达成突然性。仁川至汉城是朝鲜人民军防御的薄弱部位,可以攻其不备;仁川地处朝鲜西海岸中部,突然在此登陆可拦腰切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及退路,策应第8集团军夹击人民军,有利于挽回颓势。战场上,确有按照用兵的常规打胜仗的,但高明  相似文献   

3.
美军仁川登陆作战是二战后突袭战术成功运用的经典战例,曾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坎尼之战".美军在仁川登陆作战中的后勤保障样式丰富,既有海上的运输保障也有对登岛作战的保障;既有对登陆作战的保障也有对登陆后陆战样式的后勤保障.本文从美军登陆作战四个阶段中的后勤保障入手,简要地分析美军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过程、要素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谁最早对美军的仁川登陆作出判断姚莲瑞齐德学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支援南朝鲜军作战。朝鲜人民军向南一路势如破竹,进展顺利。8月上旬后,由于战线延长和美军兵力增多,人民军攻势减弱,战场胶着于洛东江一...  相似文献   

5.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局势逆转.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占平壤,并向中朝边境逼近.美军飞机对朝鲜北方展开惨无人道的轰炸,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安东(今辽宁丹东)也遭到美军的野蛮轰炸.  相似文献   

6.
情报是作战的基础,情报分析在联合作战指挥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情报资料中“信号”与“噪声”并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竞争性假设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进行情报分析.以仁川登陆前美军可能登陆点的分析判断为例,对此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传统定性分析与现代数学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计算结果与历史实际作战情况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前后 ,美军的情报工作出现了三次重大失误。第一次是在美军仁川登陆之后 ,其情报部门认为苏联和中国对朝鲜进行全面干预的可能性很小 ,美国政府于是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 ,悍然决定美军越过三八线。第二次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之前 ,美军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剩下人民军的残余 ,麦克阿瑟令其部队长驱直入 ,直奔中朝边境。第三次是在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之前 ,美军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有少量中国军队 ,不足以抵挡他们的进攻 ,麦克阿瑟令其部队再次向中朝边境发起进攻。这三次情报失误都对随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69年1月13日至2月5日,侵越美军及南越伪军共7000余人,在越南广义市东北的巴桑安角发动了代号为"勇敢的水手"的两栖登陆"扫荡".这次登陆作战,是美陆海、空三军配合,对一个半岛浅近纵深实施的立体登陆作战,西方通讯社曾大肆宣传,说其是"仁川登陆以来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  相似文献   

9.
1969年1月13日至2月5日,侵越美军及南越伪军共7000余人,在越南广义市东北的巴桑安角发动了代号为“勇敢的水手”的两栖登陆“扫荡”。这次登陆作战,是美陆、海、空三军配合,对一个半岛浅近纵深实施的立体登陆作战,西方通讯社曾大肆宣传,说其是“仁川登陆以来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巴桑安角北临朱莱,南靠广义,面积40多平方千米,居民近1万人。该地区是越南人民武装20多年的根据地,也是越南人民武装从陆地和海上对美军、南越伪军实施攻击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美军、南越伪军对该地多次进犯均遭失败。这次,美军、南越伪军趁巴黎会谈刚刚开…  相似文献   

10.
聂云 《当代海军》2010,(6):78-79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为了挽救朝鲜战场上的失败命运,突然在朝鲜半岛中部西海岸的仁川实施大规模登陆偷袭战,总兵力达10万左右,战舰达250多艘,战机达数百架。据美军参战老兵在《海军时报》上载文回忆,在那场登陆战中,美军虽然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然而,很快遭到空中反击。17日凌晨,朝鲜人民军两架教练机雅克-18突然空袭海上美英大型指挥舰,差点炸中麦克阿瑟的战舰。  相似文献   

11.
仁川登陆     
朝鲜半岛西海岸,有一个小小的仁川港。半个世纪前,由于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在这里做了一个梦幻般的军事冒险,一夜间,世人皆知仁川港!  相似文献   

12.
马智冲 《军事历史》2005,(10):46-49
1950年9月,美军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战局随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势急转直下.9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然而“联合国军”却并未停下脚步,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长驱直入,并一直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很显然,麦克阿瑟已经突破了中国的底线。  相似文献   

13.
综观美军登陆作战史,不难发现,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登陆作战在作战形式和方法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直升机和倾转旋翼飞机的广泛运用,尤其是通过近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美军已经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垂直登陆,产生了不少新的战法。以更多的第一梯队兵力实施垂直登陆美军认为,垂直登陆是指直升机平台由海上运载登陆部队向敌岸实施的机降突击行动。在现代条件下,美军针对垂直登陆具有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8,(18):20-21
1943年,太平洋战事出现转机时,美军却没有做好大举反攻的准备。当年5月,美军进攻被日军占领的阿留申群岛时,以伤亡1800人(日军阵亡仅150人)的高昂代价夺回阿图岛。同年8月的基斯卡岛之战更加离谱,美军对日军的撤退行动一无所知,竟然对着空无一人的小岛轰炸两周,在随后的登陆行动中,美军还误炸误伤百人。如果这种表现在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上都重演一回,美军等不到在日本登陆就没人了。  相似文献   

15.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军在仁川登陆后,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疯狂北犯,逼近鸭绿江,并派飞机不断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爆发时,我正在福州一中念高中。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我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被海军录取。我在南京海军联校第一分校水中武器专业进行了一年半时间的突击学习,于1952年5月毕业,被分配到华东海军,先后在济南舰、瑞金舰上服役。接受战斗任务1953年2月22日是我一生中记得…  相似文献   

16.
1944年6月5日凌晨,在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中,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由378架C-47运输机和52架滑翔机运送,似神兵天降,很快占领了科唐坦半岛至毖堡公路上的要点,迅速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失去抵抗能力。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也随着诺曼底登陆的胜利而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17.
硫黄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此战美军虽然获胜,却损失惨重.充分的战前准备、绝对优势的兵力兵器、正确的登陆方向和地段、积极有效的保障支援是美军在此次战役中的成功之处,其教训主要集中在情报侦察方面.此外,作者对日军在此次防御作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代登陆工具的不断开发,美军提出了“超视距突击登陆”两栖作战的新理论,又被形象地称为“超地平线”作战模式理论。MV—22和AAAV为此应运而生,因其作战特点优越,将成为两颗  相似文献   

19.
1944年12月,在诺曼底登陆后的盟军已经横扫了整个法国北方,冲到了德国边境。此时的美军乐观地认为:战争将在1945年初结束。然而,没有人想到希特勒正酝酿一场绝地反击。12月16日拂晓,阿登反击战爆发,美军措手不及,战线被德军装甲部队很快撕开,后继部队冲向美军腹地,正面战线眼看就要被突破。但在进攻中,德军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没有在第一时间占领巴斯通小镇。等到德军高层真正开始重视时,它已被美军空降兵占领。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为加强本土防卫,划定了一个以日本本土为中心,以菲律宾、台湾、冲绳及小笠原群岛为马蹄形防卫圈的“绝对国防圈”,以对抗美国的进攻。就台湾所处的位置而言,它是这个“国防圈”的关键环节。1944年9月,美军席卷了马里亚纳群岛,攻克了关岛、塞班岛以及蒂尼安岛后,建立了出击日本“国防圈”的前哨基地。随后,美军放弃了登陆台湾的计划,把突破点选择在了菲律宾。为了顺利实现在菲律宾的登陆,美军对台湾及冲绳发动了牵制性的袭击作战。1944年10月,美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群自花莲东海岸外蜂拥而至,与日机在台湾空域展开了长达5天的“台湾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