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川山群岛南端一座高山上的空军某雷达站是我国南海最前沿的一个雷达连队,人称“南海前哨”。4月下旬,笔者来到这座远离祖国大陆的海岛雷达站,看到最多的是烟波浩渺的海水和空气般弥漫的大雾,感觉最多的是似  相似文献   

2.
雷达兵是以雷达获取空中情报的兵种。1957年5月空防合并后,防空军的对空情报兵与空军的雷达分队合编,改称为空军雷达兵。它的主要任务是:不间断地探测、跟踪和识别空中目标,为空军的战斗行动、飞行管制和人民防空提供空中情报。  相似文献   

3.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目标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由雷达、地空导弹和高炮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对航空兵突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反辐射导弹的问世正是为了反制敌防空系统。反辐射导弹不是使敌方雷达暂时致盲的“软杀伤”武器,而是对敌方雷达予以摧毁的“硬杀伤”武器。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努力发展反辐射导弹,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因此,系统地分析美国发展反辐射导弹的轨迹与思路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12日,我们随成空雷达某团高原雷达站换班的车队,向海拔4750米的某雷达阵地挺进。这次是我们的采访对象——该团理塘站雷达技师、三级士官李艳第21次上高原了。理塘雷达站驻守在川西北海拔4750米的卡子拉山上,是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经过的地方,每年冰雪期长达9个月。空气中缺氧达50%,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5.
"滴——滴、滴、滴……"清晨,一阵急促的一等战备开机铃声,把成空雷达某团高山雷达站三期士官、雷达操纵员王斌从睡梦中惊醒。"卫星回收保障任务开始了!"在连续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的雷达站,30岁的王斌和他的副班长、二期士官曾邦强迫不及待地冲向嵌入山体的洞库中的工作方舱。"开机完毕!"6点16分,在焦急的等待后,显示屏上的高压指示灯亮,王斌按下"高压"键,专注地盯着荧光屏,同时报告指挥室。作为连续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和"空军优秀共产党员"、闻  相似文献   

6.
雷达装备抗击反辐射摧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战争中,被人们誉为“千里眼”的雷达,已广泛用于预警、侦察、防空、指挥、控制、制导、火控等系统中。进攻性武器性能的改善,尤其是隐身技术的采用,促使雷达加速发展和更新。在电磁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进攻性武器单靠电子干扰的软杀伤手段,已难以有效地摆脱雷达的“跟踪”。因此,许多国家加紧发展摧毁雷达的硬杀伤武器——反辐射武器(或称反雷达武器)。利用雷达的电磁辐射,反辐射武器可对雷达进行寻的、跟踪直至摧毁。除了摧毁雷达阵地外,它还能杀伤雷达操作人员,迫使敌方重新装备或长时间维修,使雷达在作战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  相似文献   

7.
王方语 《环球军事》2009,(15):24-25
7月15日,以色列国防官员宣布说,以色列过去几天成功实施了对“铁穹”反导弹系统的一系列测试,“铁穹”系统拦截和摧毁了多枚火箭目标导弹。“铁穹”系统由以国有军火企业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用于拦截和摧毁“喀秋莎”和“卡桑”等短程火箭弹。这一系统由雷达、控制系统、发射系统和拦截系统构成。以国防官员说,所有组成部分在测试中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系统的组网雷达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规单基雷达演化成组网雷达的过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基本属性———差异性、多样性、相关性和整体性,分析了组网雷达演化的机理。然后指出组网雷达整体涌现具体表现为作战能力的提高和“四抗”能力的飞跃。最后分析了组网雷达作为复杂系统,网内雷达站之间的数据融合是其涌现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炮兵的作用主要是在战场上为已方提供火力支援,以强大的炮火摧毁重要的敌目标。在实战运用中,为了避免在一个阵地待的时间过长而暴露自己,炮兵通常是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反炮兵雷达(又称火炮定位雷达)可以通过探测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计算反推出敌炮兵阵地的位置。在交战中,反炮兵雷达可以快速地确定敌人发射炮弹的位置,并指挥反击火力进行快速摧毁,这让那些指望采用“打  相似文献   

10.
这是驻扎在天山北麓的一个机动隐蔽雷达站。4年多以来,8个鲜亮的红五星印证了战斗力成长的辉煌足迹。北疆的冬天总是那么寒冷和漫长,驱车前往兰空驻新疆某雷达站的路上,只见空旷的原野上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远方升腾的雾气倾刻间将天地都模糊了界限,无限放大的白馈赠给人银装素裹的妖娆,也不禁让人寒意加倍。这是驻扎在天山北麓的一个机动隐蔽雷达站,常年待命开机,担负边境地区警戒侦察、过往国际航线和疆内航班的飞行保障任务。绕过几条弯曲小道,一条笔直的柏油路直通营区。雷达阵地的水泥墙体上  相似文献   

11.
几种防空武器系统的自主操作常常导致同一目标同时遭受多重攻击,从而使该目标往往被击毁。目标分配的协调提高了防空系统的效率。为使火力协调,就要首先了解空中情况。空中情况通过多达20个活动雷达站的监视网络来获得。网络中各雷达站之间的通讯需要解决控制问题,例如数据相关、处理及反馈滤波。在上述系统中,如果通讯用高频数据链实现,则又额外地产生了无线电发射的问题。无线电作用距离、传输可靠性和对于错误数据校正的信道编码是系统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整个雷达的作用范围覆盖监视空域而且形成多重网络,雷达站位置的确定必须考虑使无线电和雷达作用距离接近所处地形环境的地球表面。为了避免相互干扰,每个雷达站的无线电及雷达频率必须分别地与无线电或雷达距离范围内所有雷达站的频率相协调。每个雷达站的跟踪计算机所完成的跟踪算法提供自动跟踪的起始和干扰的跟踪平滑。跟踪算法的设计必须考虑到雷达输出数据的可靠性,使杂波及敌人雷达干扰不能影响雷达跟踪。为了不限制雷达站的高度灵活性,跟踪算法必须解决网络故障及重新组合问题。监视网络和武器系统的工作(包括网络位置的协调)产生了大量C~3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春前夕,记者走进广空雷达某团南澳雷达站采访。按说,这个雷达站去年刚被空军授予"前哨模范雷达站"荣誉称号,被评为基层建设单位标兵,荣立过集体一等功,连续5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可圈可点的经验成果自然很多,但一下抓住我们的,却是连队自己编的一本小册子《南澳好兵的100个细节》,全是官兵身边言行举止、日常养成的点滴细节。小册子上面的一句话可以成为这个模范雷达站的缩影——把大事做精彩,把小事做精细。  相似文献   

13.
高射炮兵是装备高射炮武器系统,遂行防空作战任务的兵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是1957年5月空防合并时,由防空军合编过来的。而防空军高射炮兵,一部分来自建国前后改为担负城市防空作战任务的野战高射炮部  相似文献   

14.
外军瞭望     
于宝林 《现代军事》2009,(12):66-67
俄新建小型三坐标机动雷达站 据互联网俄罗斯网站2009年8月26日报道,在莫斯科MAKS-2009国际航空展上,俄展示了一款引人注目的1L122小型三坐标机动雷达。该型雷达由下哥罗德无线电技术科学研究院研制。陆军防空部队可以用该型雷达站作为空中形势的雷达信息源,保障航空兵在野外和临时机场的飞行。  相似文献   

15.
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各类武装直升机共计3000余架次,参与了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其中,装备数量最多的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尤为出众,在执行“沙漠风暴”的空袭任务中,该机利用夜暗条件,采取超低空飞行,避开伊拉克地面雷达的监视,成功地摧毁了伊拉克的关键防空设施,为多国部队的空袭开辟了一条空中走廊。在随后的地面作战中,AH—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随着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性能的不断提高,对空袭兵器的生存能力及攻击能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进行压制与摧毁,是现代尤其是将来战争中的一种基本战术。而战术导弹武器系统中的制导雷达是整个武器系统的“眼睛”与核心。首先压制与摧毁导弹系统中的制导雷达,进而使武器系统瘫痪失效,是一种普遍的战术。这种战术已经为历次战争所证实。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13,(6):I0003-I0003
在雷达站,有一个在别人看来很奇怪的现象:夏天,外面酷暑难耐,雷达操纵员们却穿大衣值班。由于设备原因。雷达操作方舱里要常年保持恒温20-22℃,因此只要开机保障,就要开空调。空调吹久了对身体不好,更别提常年累月地吹。为了避免身体感冒,站里要求战士们穿大衣上岗。这样的“福”,一般人还真享受不了。  相似文献   

18.
在电子战领域中,反辐射导弹作为“硬杀伤”武器占有突出的地位,在近代多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同沿着手电筒发出的光束攻击手电筒一样,反辐射导弹利用雷达发出的电磁辐射信号跟踪和摧毁雷达,以达到破坏预警、火控、指挥等电子系统的目的。美国军界一向认为,现代雷达的部署密度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先进,仅  相似文献   

19.
曾威 《当代海军》2001,(11):19-21
台海军情报工作由海军情报署负责.任务是对海军作战情报进行侦获、综合和判断,作战情报来源主要有海军陆基雷达探测、电侦监搜,舰艇、潜艇、反潜直升机侦测设备侦搜.以及岸基对潜声纳与水下声响监听,还有谍报侦察等,同时还得到空军“强网”系统配合提供情报。情报指令由海军六二特遣队掌握的“大成”系统负责,该系统由海情侦搜、指挥控制、通信传输组成,目前已建成了由海军作战中心至战区中心,海军联络组、中程雷达站、技侦系统、岸基导弹、主要作战舰只的“指挥、管  相似文献   

20.
<正>当德军制订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计划时,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被列为至关重要的目标之一。希特勒妄图把这座被视为“布尔什维克主义摇篮”的城市从地图上抹去,因此在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的第21号指令中,从东普鲁士出发的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就是一路摧毁波罗的海地区的苏联军队,直取列宁格勒,而这路德军的矛头,乃是第4装甲集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