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反辐射导弹与雷达的攻防对抗形势,详尽阐释了目前反辐射导弹(ARM)抗雷达关机的主要手段及其核心原理,仔细分析了脉冲体制雷达的跟踪扫描机制、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工作特点以及反辐射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工作原理,由此归结出反辐射导弹在应对低截获概率雷达时制导信息的特性,然后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被动定位方法,并在考虑雷达跟踪扫描模型和被动雷达导引头检测模型的情况下通过数学仿真验证它具有较好的抗低截获概率雷达关机能力,落地点的圆概率误差仅在6.40m左右。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反辐射导弹雷达告警技术和光电告警技术的可行性。定义了告警设备的抗电子摧毁因子,并给出了分析过程和计算模型。以命中概率为指标,对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仿真得出反辐射导弹命中概率与告警设备告警距离、发现概率等参数的关系,可为反辐射导弹告警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现代海战中使用反辐射导弹对抗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给出舰空导弹的最大可攻击数和平均攻击数,基于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的概率和反辐射导弹被舰空导弹击落的概率,得到不使用和使用反辐射导弹两种不同情况下反舰导弹损失差异,并通过分析此差异得到反辐射导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雷达间歇辐射对抗反辐射导弹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雷达间歇辐射对抗反辐射导弹(ARM)的作战效能,提出了以平均侦察时间和命中概率作为效能指标的方法.给出了平均侦察时间和命中概率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雷达采用间歇辐射状态对抗ARM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脉冲压缩(PC)雷达是典型的低截获概率(LPI)雷达,基于传统的雷达对抗侦察接收机与传统的检测手段很难有效截获。长期侦察表明:目前外军雷达信号形式多为脉压信号,这对我军现役的雷达对抗侦察接收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字接收机相对传统的模拟接收机有着突出的优势,基于数字接收机对PC雷达信号进行检测是根据PC雷达信号特点,充分发掘数字接收机优势的新的检测方法,有着现实的实际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火控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对抗要求,将雷达组网理论应用于火控雷达,提出了火控雷达协同防空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分析了火控雷达目标跟踪原理,同时给出了跟踪性能的评价指标;其次,为了克服单部雷达的局限性研究了组网火控雷达目标跟踪方法;而后,研究了不同的交替周期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工作模式的跟踪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采用组网雷达目标跟踪方法可以同时实现对反辐射导弹载机的准确跟踪和对反辐射导弹的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普通战机挂载中远程空空反辐射导弹,对抗雷达探测距离占有绝对优势的先进飞机或隐身飞机的新战法,并计算最大发射距离.该战法是在被敌方机载雷达截获并面临导弹威胁的情况下,主动发射空空反辐射导弹攻击目标辐射源,然后进行置尾机动,破坏来袭导弹的中制导,使它脱靶,达到消除来袭导弹的威胁和攻击对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从火控雷达抗反辐射导弹的迫切需求出发,将间歇辐射理论应用于火控雷达,提出了间歇式目标跟踪方法.首先对间歇式跟踪原理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单脉冲技术分析了采样间隔的自适应变化原则,同时提出了跟踪性能的评价指标,并进一步对跟踪效果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间歇式目标跟踪方法可以同时实现对反辐射导弹载机的准确跟踪和对反辐射导弹的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9.
以对防空导弹雷达的杀伤概率作为攻击机对防空导弹的毁伤效能指标,分析了攻击机利用反辐射导弹和辐射源定位/攻击两种方式打击敌方防空导弹雷达的作战过程.针对两种打击方式分别给出了其相应的杀伤概率模型.最后,举出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反辐射导弹杀伤概率、攻击机发现目标概率和进入目标概率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反辐射导弹及其对抗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导弹的快速发展给防空系统雷达及其它辐射源造成极大威胁。针对反辐射导弹技术战术特点,综合分析研究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使用弱点,从技术、战术、指挥三个方面着手,提出了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几种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可较好地满足防空兵部队抗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与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