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的军事战略方针由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从遵义会议已经开始。遵义会议毛泽东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对实现这一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提供了重要保证;抗战爆发后,在党内存在很大争议的情况下,毛泽东力主并全力推动这一方针的实施,从而使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抗日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从而统一了全党对这一方针的认识,推动了游击战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土地革命时期的战争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理论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共中央发起成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会。毛泽东主持研究会,组织编辑《抗日战争丛书》,传播了中共持久抗战战略和游击战战术;编译《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广泛译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宣传推广了八路军抗战经验和战术战法;召集军事理论报告会,探讨了军事战略理论。上述活动,围绕中共中央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带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研究会的编辑出版和理论研讨活动,推动了中共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阐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贯穿于整个敌后抗战的始终,大致可分为逐步兴起、迅速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广泛深入发展、向抗日正规战争转变五个阶段,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不仅是山地游击战争在地域上的延伸和扩大,更是敌后抗战在思路上的调整和突破,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解放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抗日和指导全国人民抗日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展开、坚持持久抗战以及取得最后胜利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战略理论、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1937年,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情势急转直下,民族危亡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战略问题集体探索的历史进程中,朱德提出了红军抗日的“太行山战略构想”:紧密依靠人民群众,依托山地、敢争平原,采用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方法,变日寇占领区为民族抗战的战场。这一构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争理论的大发展,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持久抗战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救亡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果断地实行了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军事战略转变。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怎样实现转变?其意义是什么?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新的战争环境和战争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军事理论创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军事战略转变理论,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构建了人民战争理论大厦,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深化了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并初步提出了国防建设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后期到底有没有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军事战略转变?衡量这一转变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它又是从何时开始到何时完成的?对于这些问题,近来不少党史军史工作者看法不尽一致。笔者根据现在手头掌握的资料认为,抗日战争后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是抗战形势发展的必然;衡量这一转变的基本标准是变游击队为正规军,变游击战为正规战;实现这一转变有一个过程,它发端于抗战后期,完成于解放战争过渡阶段,前后近三年之久。在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的今天,重新来探讨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  相似文献   

9.
新四军第5师,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孤悬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第5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日本投降后的4个月间,新四军第5师实现了其建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战略转变。主要表现为:由一支以游击兵团为主体的抗日人民武装,转变为一支以正规兵团为主体的反内战战略力量;作战形式亦由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转变为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本文拟对这一军事战略转变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同时也有丰富深透的军事战略思想。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刘少奇在协助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过程中,提出许多重要的战略思想,对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研究这些战略思想对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刘少奇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刘少奇在中国革命战争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转变、由抗日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的转变,在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所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过程中,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确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区工作方针。“抗战的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地、平原和河湖港汊的游击战,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特别是从山地游击战发展起来的、以建立敌后根据地为依托的平原抗日游击战,在八年抗战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回首往事,当年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持久的平原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把游击战由山地推向平原是在上海、太原失守后,在创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展开的。1937年11月初,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我第129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留守红军在南方苏区的斗争。它从一开始到结束都与中共中央的战略相统一。中共中央不仅对游击战争进行了战略思考,而且对其进行了准备与部署。留守红军初期的斗争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后期的游击战则与中央红军在北方的斗争相呼应,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游击队适时进行战略转变,坚持了中共中央的抗日统一战线战略。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之一,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担任小共中央北方局、中原局、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等重要职务,为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已泽东和党中央的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的建设,创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展开敌后游击战争,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对刘少奇的抗日武装力量建设思想作扼要探讨,以推进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自1936年春出任北方局书记起至1942年底回延安止,刘少奇在敌后主持抗战达…  相似文献   

14.
论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在华北战局日益危急的形势下 ,八路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与指挥下 ,火速东渡黄河 ,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适时改变战略部署 ,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积极配合国民党友军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这一系列战略举措 ,为八路军在华北实施战略展开 ,开展抗日游击战 ,建立根据地 ,坚持华北抗战 ,影响推动全国抗战局势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始终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成功地建立起苏北抗日反韩统一战线,胜利地实现了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尤其是他制定的游击战争的一系列基本作战方针、原则,体现了人民游击战争的基本规律,被作为一种独特的军事战略受到世界所重视。日本的久住忠南在《战争、战略、日本》一书中指出:“毛泽东论述的最精辟的是游击战,他所论述的游击战,比以往任何战略书籍都丰富,他那富有的想象力,是举世罕见的。在二十世纪出现的各种战略著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  相似文献   

17.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 ,这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巨大胜利。新四军一成立 ,中共中央根据抗战的形势和任务 ,及时地作出了新四军东进 ,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这是抗战初期我党对新四军行动作出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决策 ,它为开创华中地区抗日战争新局面 ,乃至夺取整个抗日战争胜利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新四军东进 ,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确立   1 937年 1 0月 ,经中共中央的努力 ,国共两党代表团多次谈判 ,终于达成协议。1 2月国民党政府军政委员会宣布南方八省 1 3个地…  相似文献   

19.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20.
学界以往对沦陷后的上海抗战研究较少。本文首先探讨了抗日敌后战场的定义和构成,认为沦陷后的上海应属于敌后战场的范畴,并对沦陷8年的上海敌后抗战分期及国共力量对比的演变加以勾勒,然后研究了沦陷后军统在上海市区的抗日游击战,以及忠义救国军在上海郊区的抗日游击战,以期丰富对上海抗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