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文 《环球军事》2010,(6):12-13
据阿根廷《号角报》等媒体报道,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一直是英阿两国关系上的!定时炸弹”,双方曾在1982年为马岛主权开战,结果阿根廷落败。今年2月初,英国政府允许迪塞尔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开采石油,引发阿根廷不满,阿根廷高级将领纷纷表态要收复马岛,英阿两国又处在剑拔弩张之中。  相似文献   

2.
2013年的新年刚过,英阿两国为了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再起争端。1月3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在英国《卫报》和《独立报》上刊发的致英国政府的公开信上,指认英国占据马岛是“公然的殖民主义”行为,要求英国政府向阿根廷归还马岛。在信中,阿根廷还要求英国应该履行联合国1960年通过的有关结束一切形式殖民主义的决议,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争端展开谈判。  相似文献   

3.
2月21日,随着英国渴望石油公司的“海洋守卫者”号钻井平台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附近海域洋底打下第一钻,平静了28年之久的马岛上空,再一次战云密布。  相似文献   

4.
4月的地中海,风正暖,波犹宁。英国“乌干达”号旅游船载着九百四十名青年学生,正在航行之时,船长突然接到游船被皇家海军征用的命令。海军要求他立即靠岸卸载,驶往指定地点执行任务。原来,阿根廷占领马岛之后,英国迅速作出了以武力重占马岛的决定。因为马岛远在南大西洋海域,离英国本土一万三千多公里,运输线长,英国政府决定,动员民间运力,征用和租用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平静了28年的马岛再次让英阿双方剑拔弩张。而引发此次争端的导火索不是马岛的主权归属,而是蕴藏在海底的600亿桶石油。  相似文献   

6.
1982年的马岛海战改变了英国政府不再需要航母的观点,确立了航母在英国海军中的灵魂与核心地位。于是,在冷战时期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无敌”级航母得以保留至今,并成为了英国海军的标志;而且在60年代取消CVA—01大型航母、保持轻型航母的18年后,英国又要重新建造“排水量更大、通用性更好、投送能力更强”的航母。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要从英国国防政策的转变谈起。  相似文献   

7.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5):70-70
二战版“夺占马岛” 1941年9月26日,阿根廷海军拟定一份进攻马岛的作战计划,企图“利用大英帝国忙于二战国际战场、资源捉襟见肘之有利时机,”一举夺占马岛。这份长达34页的作战计划详细规划了每个作战细节,但因为是要运用陆军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8.
海鹰 《环球军事》2012,(6):22-24
1月31日,英国皇家海军(下文简称英海军)宣布将向马岛部署该级舰的2号舰“无畏”号,以接替23型护卫舰“蒙特罗斯”号在马岛执勤,使世人再次关注英国海军,关注其能否在英阿矛盾激化后可能引发的第二次马岛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水师 《环球军事》2012,(6):25-26
2012年1月31日,英海军宣布向马岛部署最先进的勇敢级防空驱逐舰“无畏”号。2月10日,阿根廷外交部长齐默尔曼强烈指责英国在马岛部署一系列先进战舰的举动,英阿马岛局势火药味骤然变浓。面对英海军驻马岛地区实力的大幅提升,阿根廷海军(下文简称阿海军)在发生战事的情况下能否HOLD住战争主动权,战胜英国强大的远洋舰队呢?让我们先看看“白银军团”的实力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10.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等岛屿主权引发了一场轰动全球、规模较大,海、空、陆战俱全的现代化局部战争。4月2日,当阿军进驻马岛和南乔治亚岛后,英国首相便连夜召开内阁会议,宣布“与阿根廷断绝外交关系,成立战时内阁,紧急派遣南大西洋特混舰队开赴马岛战区,不借用武力夺回马岛”。4月7日,英政府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360公里)为“海上禁区”,从4月13日起“阿根廷  相似文献   

11.
所谓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指的是三个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桑威奇群岛。马岛在阿根廷海岸以东约750公里。南岛在马岛以东约1,500公里,而桑岛则在马岛以东偏南约2,100公里。这些岛除马岛上住有英国居民约1,800人外,基本是不毛之地,人烟稀少。由于它们是两个大洋间通过南美洲南端海路的必经之地,南乔治亚又是进人南极大陆的门户,所以历史上曾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的对象。近年来发现马岛附近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这些岛的地位就更显得重要了。自1832年起马岛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但阿根廷却坚持对马岛拥有主权。两国间进行了多年的外交谈判,然而争端一直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2.
焦月 《中国民兵》2014,(11):54-5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预备役制度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备役制度。一直以来,英国政府十分重视预备役部队建设,从马岛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预备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地配合现役部队完成了多样化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13.
1982年3月底,马尔维纳斯群岛海空的火约味更加浓烈,战火一触即发。为加强对马岛的封锁,英国派出“征服者”号等3艘攻击型核潜艇驶往南大西洋参战。4月30日,英海军特混舰队开始实施对马岛全面的海空封锁。“征服者”号被部署在马岛以南海域。英军根据情报得知,阿方部署在该区域的是以“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导弹巡洋舰为旗舰的79.3大队。如若把该舰击毁,将给阿方以沉重的打击。于是,英国指挥部给“征服者”号潜艇下达了任务,消灭“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相似文献   

14.
1982年4月5日,英国国会“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中痛哭流涕:“大英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马岛重新升起!”整个国会此时群情激愤,以反对票为零的奇迹全体通过,立即对阿根廷宣战,收复马岛。3天后,一支以两艘航空母舰为首、由100多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远征队,浩浩荡荡地开赴到地球的另一端,意图将马岛收复。24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对这场战争的性质虽然仍是众说纷纭,但战争中精彩卓绝的空战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马岛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以海洋为主要战场的局部战争。从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中,英国对航母、核潜艇和远洋两栖舰艇的使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英国也有了深切的认识。马岛战争对英国以及西方的海军建设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岛战争也是阿根廷海军命运的转折点,不过并不是从战争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而是战争使得阿根廷海军从此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6.
近日,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关系再度紧张。2月21日,阿根廷宣布封锁马岛附近航线。英国针锋相对,已向该群岛派出了4艘军舰及1个步兵连,提高岛上英军的防御能力。双方剑拔弩张,第二次马岛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皇家空军中,有一科新机型升空,它就是鲜为人知的“猎迷”R.1海上侦察机。虽然荚数量少(仅有3架),但投入实战次数较多,不仅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而且还在90年代以来众所周知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人称为“海上千里眼”。  相似文献   

18.
英国媒体披露,英国反恐部门已列出了350多个可能遭到恐怖袭击的目标,并建议英国政府采取防范措施。消息一传出,英国政府立即出面“辟谣”,称没有任何情报显示“基地”组织要对英国目标下手。但没过两天,英国政府6月11日被迫证实,英国和美国停泊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战舰差点遭了“基地”组织的毒手。此外,恐怖分子还准备袭击伦敦著名的大笨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欧洲国家的新型航母开始服役,以及鉴于“谢菲尔德”号在马岛战争中被击沉和美海军的‘斯塔克”号在两伊战争期间遭受重创的教训,欧洲部分国家对舰载防空武器系统的重视和投入开始不断上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合作开发的舰载防空系统——“主防空反潜导弹系统”(PAAMS),将装备法国、意大利的“地平线”级护卫舰和英国的45型护卫舰,主要用于防空和反潜作战。  相似文献   

20.
在伊拉克战争过程中,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在议会下院宣布,英国政府把对伊战争的经费由原来的17.5亿英镑增加到30亿英镑。这一决定是在美总统布什要求美国国会批准747亿美元的战争经费后做出的。 其实,747亿美元只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足1%,但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一大特点主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海湾战争中的战争经费消耗,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0倍,朝鲜战争时的10倍,越南战争的7.5倍,英阿马岛战争的3.5倍。 战争费用小到一顿快餐费大到一枚精确制导的巡航导弹。具体地说,战场士兵食用的“即时餐”每份6.77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