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不懂粤语,更不懂粤剧,但来到广州,就想了解点地道的岭南文化,而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特点的莫过于粤剧。以及由粤剧衍生的粤曲。于是,在珠江之畔的一座很有名气也很有历史的爱群大厦,对粤曲颇为痴迷又颇有研究的友人H教授陪我去听了一场粤曲堂会。这一听一看,果然受益匪浅,一饱眼福,一灌耳音,使我这个“门外汉”不仅对粤剧有了一知半解,而且经过如此“耳濡目染”的熏陶,我竟然对粤剧、粤曲也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兴趣。高踞于珠江边上的爱群大厦,本身就有着岭南文化雍容华丽的外在特征和优雅清秀的内  相似文献   

2.
河南电视台黄金强档节目“梨园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迅速成长为中原曲苑的一支奇葩,享誉长城内外。庞晓戈作为这个名牌节目的主持人之一,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人物”。然而,当她一身戎装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为她的另一种丰采而惊叹。随行的河南预备役高炮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2000千禧之年,为检阅香港本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粤剧发展情况,让以穗港为基地流向世界各地的八和子弟有机会回聚香江,交流艺术,把粤剧艺术进一步推向世界,由香港临时市政局和临时区域市政局及香港八和会馆联合主办的“国际粤剧汇演”于1999年12月20日至28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高山剧场等处举行,同时还举行粤剧艺术展览、粤剧艺术研讨会和粤剧艺术讲座等系列活动。笔者应邀赴港  相似文献   

4.
闻说中山大学哲学教授何梓焜的大作《艺术哲学——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评述》即将付梓,实在可喜可贺!书中附有他发表的有关粤剧艺术的文章。这位迷恋粤剧的教授退了休,仍返聘担任本科教学巡视员工作,仍然对他的专业、对他的爱好不离不弃,继续著书立说,继续玩音乐、唱粤曲,鄙人对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何梓焜这个名字早已熟悉,因为他在《南国红豆》上曾发表过多篇颇有见地的文章,本人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看相算命”、“做斋事”、“修庙拜神”封建迷信之风,在一些城镇乡村愈演愈烈。 施骗术,算命先生走四方 笔者最近到一些地方出差,在旅游风景点和市区街道上,经常遇到三五成群的算命先生。他们有的在路边放一张纸,胡乱地写上阴阳八卦,可问生死、凶吉、仕途和婚姻等字样,口中念念有词,引诱群众上当。在某名山脚路边,笔者看见七八个算命先生排成一行,给游人看相、测字、摸骨、看掌纹,逮住一个便狠狠地敲一笔钱。有一算命先生,算一次命竟索价80元。 算命先生不仅骗人钱财,还折磨人们的精神,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一名女职工告诉笔者,一天她被一位算命先生拦住,说她近期内会遇车祸,吓得她连自行车也不敢骑了。一名供销员最近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告诉他近期不要到北方去,否则会大难临头,结果厂里向北方送货的计划被迫取消。  相似文献   

6.
四年前,梁玉嵘与潘千芊合作,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举行的中国曲艺节上,以一曲扬琴、古筝弹唱《天涯璧合庆团圆》夺得中国曲协“牡丹奖”,1998年、1999年连续获得中国电视“星光奖”(是至今为止唯一连续两年获此奖的演员),1999年11月,她又在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联合主办的中国牡丹奖首届粤曲大赛上,以一曲《南粤欢歌》再次摘取“金牡丹”。至此,梁玉嵘在1999年光是国家一级的文艺奖项就获得了三项(其余两项是文华奖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词     
一天,班上来了一个插班生,她自我介绍:“我未必会是最聪明的.我未必会是最美丽的.我未必会是最优秀的……”正当班上同学称赞她的谦虚时。她突然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魏碧慧.”  相似文献   

8.
敲开庄景云所在办公室的门,一个略显瘦小的女同志站起来,“您就是庄教授吧?!”我问道,她笑着、应着、招呼我们坐。如果不是事先电话里约好了时间,如果不是办公室里就她一个人,我想我绝不会有这样的问话。她看上去太平常了,如果不是事先听了熟悉她的人详细的描述,换了谁也很难把她与一个四次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全国科技大会奖的功勋卓著的专家划等号,而她就是庄景云。 在她的事迹介绍里有这样一段话:庄景云自1965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钢铁总院以来,一直从事国家军工…  相似文献   

9.
她不是外交家,却多次远涉重洋,出国表演献艺;她是一个普通妇女,却被海外朋友称誉为来自龙的故乡的“女博士”。她,就是人称“蜡染皇后”的贵州省安顺县梅家庄的苗族女民兵杨金秀。  相似文献   

10.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11.
月末文苑     
超微型小说三篇 阴差阳错 暗中的脚步惊醒了她。正是午夜。她摸到了她的左轮手枪。门发出卡嗒的一声,然后是折扣刺耳的声音。一个模糊的影子进了屋子。多丽丝举起枪向影子开了火。“不,多丽丝。”这个影子在倒下去的时候气喘吁吁地说。“乔治?你不是说星期四吗?今天是星期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向读者推荐新书:《名家谈新军事革命与当代战争热点问题》。“入书如入座”,指的是;该书犹如让读者“入座”交谈。和谁谈?和名家;而且不是一位名家,是和军内外40多位将军、院士等名家交谈。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名家”与“名人”一样,“知名度”高;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名家”往往特指那些在学术上有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2日,是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先生一百周年诞辰。马师曾是广东顺德人,17岁开始学戏,立志改革粤剧,毕生演出过粤剧400余出,有数十部传世之作,创下独特的“马腔”,形成了精湛活泼的马派表演艺术,为岭南文化,为粤剧艺术留下了一份丰厚的优秀遗产,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越而且富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杰出艺术家和革新家。广东举行马师曾百年诞  相似文献   

14.
唐山人一提到常玉珍都竖起大拇指,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常玉珍出名不是因她拥有全市一流的家具商场,也不是她那几千万元资产,而是她花好几百万元血汗钱修建的全国第一流的功臣幸福院,义务赡养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功臣安度晚年,以及她那心系军营,情注国防的朴素情感。党和人民给了她很高的荣誉,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她“全国拥军优属模范” 光荣称号。 为老功臣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  相似文献   

15.
爱的奉献     
女民兵董秀英身居城市,摒弃世俗观念,勇敢地把爱情献给农村一个残疾青年。这个故事将会使读者得到一些启迪。初秋的一天傍晚,辽宁省海城市望台乡的小道上,一位年轻妇女抱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手拿着一张当天的鞍山日报,走在下班路上。她推开家门,朗屋里大声说:“士杰,报纸又登你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广州仁爱曲艺社是以退休粤曲爱好者所组成的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组织,成立于1992年4月,经过了7年的自娱自乐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曲艺优良传统。曲艺社为了满足广大粤曲爱好者的需要还于1994年3月举办了粤曲培训班,每期3个  相似文献   

17.
她身为“巾帼”,但不是戎装披身;她不是军人,却对武装工作一往情深。上级军地领导说她是党管武装的“放心县长”;武装战线的同志亲切地称她是武装工作的“贴心人”;然而她只是说:自己只为武装工作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她,就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云南省“十佳优秀公务员”、云南省思茅地区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女县长魏红。  相似文献   

18.
幽默点滴     
开一张证明给我一个男子献血后问道:“请问我的血是温热的吗?”护士点头称是。那男子说:“开一张证明给我好吗?”护士疑惑地望着他,说:“为什么?”“我老婆常骂我是冷血动物,我要向她证明,我不是!”(刘井录田墨林)  相似文献   

19.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0,(10):73-73
前几大,在满目青翠的北京植物园,一个偎依在母亲怀里的小女孩,轻声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打败美帝野心狼!”我站立静听。她,自然难以完全理解歌词的含义,但那朴实的词语、简明的曲调,可能使她觉得这是一首儿歌。“野心狼”不就是那个狼外婆么!一不小心,她就会把你吃掉。小女孩见有人注目看她,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11日下午,笔者陪同《国防》杂志记者采访李国安的妻子郭晓莹,将近4个小时的交谈,再一次领悟了这句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人。决定要写写她,她确实属于这“不同寻常”之列。郭晓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也是一个军人之家。她是红军的女儿,继承父业,20岁穿上戎装,成为部队一名卫生战士。儿子李源去年考入军校,成为预备役军官。然而“做女人难,做军人的妻子更难”。她和李国安结婚20年,至今两地分居,可她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