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红外探测是现代海战场上除雷达探测之外的另一种主要探测手段。由于水面舰艇排热量大,而海上背景环境相对较冷且一致性较好,因此,水面舰艇的红外特征较之其他武器系统更易被探测与识别。再加上红外制导导弹只要接受一定强度的热辐射信号就能有效命中目标,红外辐射特征于是成为水面舰艇防御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降低红外特征已引起各国海军的特别重视,成为提高水面舰艇生存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隐身技术在舰艇上的应用,早在二战末期就开始了。当时的纳粹德国研制出了一种名叫“扫烟突者”的新式武器,是最早在舰艇上采用不反射电磁波涂料,使敌方雷达接收不到电磁波反射无法侦察的“隐形”舰艇。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涂料仅能对某一波长的雷达有效,这种“隐形”效果也大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用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海上舰艇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达与光电等威胁。各种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如雷达、激光告警设备、红外侦察设备和声呐等相继问世且及其有效,而采用多种先进制导技术的高速反舰导弹又能以高精度使现代化的战舰防小防胜。要提高现代舰船的生存能力,就必须降低目标被探测、发现和摧毁的概率。因此,一种全新的舰艇样式——隐身舰艇应运而生。它通过改变舰船自身的物理特性,以求降低被敌发现的可能性及被敌反舰导弹命中的概率。目前,隐身舰艇已成为世界各国舰艇发展的主流,有的已经开始服役。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是当今舰艇及编队面临的主要威胁。为评估反舰导弹攻防能力,以目前世界上防御能力最强的美国航母战斗群为背景,研究采用分层火力配置的航母舰队防御体系对付反舰导弹的有效性。首先分析反舰导弹飞行高度、雷达散射截面及综合效应对防御系统中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之后应用简化公式,对各类典型舰载对空防御武器的最大拦截距离、拦截次数和拦截效率进行量化分析,对防御反舰导弹能力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5.
在浩瀚大海上,巨形战舰威风凛凛排成各种队形向前进的大舰巨炮时代,曾有多少大国出尽了霸权的威风。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进的战舰一反往日嚣张的“打手”形象,“隐形”却成了众海洋强国追逐的时髦。特别是海湾战争中,隐形技术向世人展示出的巨大魅力,使隐形技术的研究成为未来战争中各国关注的焦点。 结构隐形——防雷达探测的特殊体型 雷达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探测设备之一,它在工作时,向一定空域发射电磁波,该电磁波遇到信号后便会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  相似文献   

6.
随着先进探测技术的发展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水面舰艇的生存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为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力和战斗力,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开发研制出一批形态各异、性能卓越的隐形水面舰艇。虽然目前这些隐形水面舰艇大多处于实验阶段,但它们在未来的海战中将如幽灵般出没在浩淼的大海上,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开路先锋:美国“海影”号隐形试验舰 1983年,媒体首次报道美国海军正在研制“海影”号隐形试验舰。之后,“海影”杳无音信。事隔10年,当人们几乎完全将它忘却的时候,“海影”又突然出现,分别在1993年4月、8月、10月  相似文献   

7.
针对舰艇编队雷达协同探测系统作战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池的雷达协同探测系统资源管控策略,通过建立系统资源池,实现舰艇编队各雷达探测节点的自组织管理以及系统资源的统一调度;并通过遗传算法选取最佳的资源调度方案,在提升雷达探测性能的同时,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距干扰作战是反舰导弹突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舰艇编队防空作战的重大威胁.主要通过对DoDAF中的视图描述,结合在火力分配环的概念,对编队防空的雷达搜索过程进行了建模.给出了作战体系结构UML视图产品,描述了雷达搜索的信息资源流向.根据雷达探测距离公式,分析了分布式有源干扰的影响,仿真表明,多干扰机近距离干扰将极大地降低雷达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9.
李莉 《宁夏科技》2001,(2):21-24
高超的隐形设计,全新的武器装备,先进的整合动力系统、多功能搜索雷达,先进的舰炮系统,强有力的战略打击能力、火力支援能力,代表21世纪水面舰艇的新概念,是舰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徐刚 《当代海军》2005,(5):58-61
整体概况由于意大利地处地中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北约中其担任着对地中海进行防御的重任。因此,将“加里波第”号航母与其它舰只组成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航母舰艇编队,将会更好地实现其整体作战意图及作战任务的实现,以使意大利可以对地中海及其海上交通线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加里波第”号航母编队一般由多艘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及保障船只组  相似文献   

11.
航母战斗群是一种攻防兼备、威力强大的海上作战平台,自20世纪初诞生,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越来越受到濒海国家的青睐。近年来,不仅像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海军强国在继续建造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大型航母,甚至一些小国也格外关注中小型航母。目前,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已达到10个,这些国家都希望用航母来增强海军实力。可以说,航母的性能和功用已发挥到极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航母虽有强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些软肋和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身躯庞大,难以隐蔽 航母是最大的水面舰艇,被称为“海上巨无霸”。就单个航母说,有的吨位已达10万吨,舰体庞大,高度相当于20多层的大楼。而航母战斗群一般有近10艘大型作战舰艇和潜艇,海上行动时,兵力展开在纵横  相似文献   

12.
雷达是现代舰艇上最重要的观测设备,通常小型舰艇要安装1~2部雷达,大中型舰艇要安装10多部雷达才能满足作战和航行需要,一些舰艇安装的雷达数量甚至达到20多部。近年来,雷达朝着通用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新一代舰艇上安装的雷达数量有所减少,但功能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3.
航母自本世纪初问世以来,参与过一、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多次局部战争和冲突。一战时期,航母只 是配角。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才使世界改变了对航母的看法,认识到了制空权对制海权所起的重要作用。二战使航母出尽了风头,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军舰艇之王,对作战的进程和结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上期我们回顾了2003年海军装备中核潜艇及常规潜艇的发展趋势,而水面舰艇的发展在2003年也出现了许多亮点。航母——战争证实价值,“代言”强大海军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星座”号航母战斗群是联军第一个成建制抵达战区的作战单位。以航母为核心的大型海上平台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机动和兵力投送的支柱。战后不久的9月,美国海军的第一个“航母攻击群”(CSG)——“企业”号航母攻击群进行首次部署,未来航母攻击群还可与“两栖攻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常规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威胁,采用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方法,基于雷达目标的一类重要电磁散射特性——雷达散射截面积(RCS,radar cross section),对双棱锥形浮空式角反射体布放态势进行了寻优,得到了一种与反导舰艇逼近度较高的角反射体阵列。结果表明:考虑角反射体阵列与目标舰艇的RCS幅值特性相似度,较优的布放态势为[6,15],[8,20],[9,15],[11,15],其中在[6,15]情形下,二者相似度达到60.9%。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二战后的“王牌技术”——隐身技术,随着美国F-117A战斗机等隐身兵器在海湾战争的出色“表演”,倍受世人关注。80年代以来,隐身化已成为现代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雷达探测隐身一是改变了舰艇的外形设计。以往水面舰艇的干舷和上层建筑部分多是垂直或近似垂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面元法的航母雷达散射截面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 3DStudioMAX对航母进行三角面元逼近模拟 ,并用面元法研究计算了航母在X波段的雷达反射特性 ,给出了航母雷达散射截面 (RCS)随方位的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航母的RCS峰值出现在船头、船尾和两舷四个方向 ,这说明航母的雷达回波主要来自于镜面反射。  相似文献   

18.
海上"巨无霸"的作战使用航空母舰编队作为一个完整的作战整体,可以执行防空、反舰、反潜、对岸攻击、两栖作战、反水雷作战、电子战以及探测预警等作战任务。那么,各国海军航母编队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航母编队的使用与其他作战平台有什么不同,最终能达到什么目的?美国海军航母  相似文献   

19.
清月 《宁夏科技》2001,(10):30-31
美国广播公司6月15日播出一条新闻。称俄罗斯与多蒙欧洲及美国公司共同开发一种可以探测美国隐形战机的新型雷达系统.目前正处于研制过程。该新型雷达系统一旦研制成功.美国的B22隐形轰炸机将面临淘汰的命运.F-117和F-22也将在这种功能超强的新型雷达面前无可遁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把早期警戒雷达网的作用距离延伸到北美大陆的视距之外。和大量削减系统的运转费用,促使空军改进现有的防空雷达系统。 空军系统司令部电子系统分部主管的两项计划,即联合监视系统(TSS)和Seek Igloo,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量削减北美防空探测和跟踪雷达网的费用。该部管理的第三项计划——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是本月的一项实验性计划。它可能发展成在今后十年内部署的使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在1800海里的距离上探测和跟踪敌方的轰炸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