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艇自航发射鱼雷可以降低发射过程的辐射噪声,有利于提高发射艇的安全性。通过分析自航发射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现有533mm口径潜艇鱼雷发射管实现自航发射的可能性、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有动力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等几个问题,得出了533mm口径的潜艇鱼雷发射管不可能实现自航发射的结论。另外,对降低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出管速度给鱼雷和发射艇带来的风险作了分析,得出了为保证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安全不能随意降低鱼雷出管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地处欧洲西南部,三面濒临地中海,拥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海军。意大利目前是世界上9个能够研制生产鱼雷的国家之一,早在100年前建立的白头鱼雷公司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和最有经验的鱼雷制造公司。从1864年建厂(在阜姆)到现在共生产了近3万条鱼雷。目前归属菲亚特国际财团,与伊尔沙克公司(EL)、赛帕公司(SE)一起仍然负责研制生产鱼雷。  相似文献   

3.
海洋军事高技术的发展,给水中兵器带来新的契机,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由于作战双方利用高技术对战争环境的深入研究.使原来被看作“黑幕”的海洋.变得半“透明”或“透明”.双方的作战举动不再是突如其来的事件。水下自航平台技术的发展,不但为海洋作战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而且也为水中兵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鱼雷和水雷本身  相似文献   

4.
平西 《环球军事》2012,(5):44-46
众所周知,水雷通过水下爆炸来摧毁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武器,具有造价低廉、杀伤力巨大、布投容易、探测和扫除困难、作战灵活等优点。与深水炸弹最大不同就是预先布于水中,与鱼雷最大不同就是不能自航寻的,但新型自航水雷诞生,水雷与鱼雷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美国曾经是水雷生产大国和装备国,特别是在二战中曾让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吃尽了苦头。但由于美海军是全球进攻型海军,目前媒体对其导弹和鱼雷报道得比较多,但对美国库存水雷和水雷生产能力报道很少,因此大家对美国水雷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也不甚了解,本文将为您作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基于装备情况,探讨了潜艇液压平衡式发射装置自航发射鱼雷的可行方案,并建立了后端自流补水的自航发射方式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试验结果描述鱼雷螺旋桨工作特性,分析了自航发射鱼雷出管速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空投鱼雷入水点距离潜艇较近,潜艇单靠机动规避摆脱鱼雷跟踪比较困难。针对空投鱼雷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规避敌方鱼雷的对抗方案,分析了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的使用方法并建立了噪声干扰器干扰模型和自航式声诱饵发射扇面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表明:采用本模型确定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声诱饵的使用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反潜巡逻机使用声纳浮标和鱼雷反潜武器为研究对象,在简单描述鱼雷和声纳浮标投放、入水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它们的飞行性能,即飞行过程中鱼雷和声纳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方位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这对于研究鱼雷和浮标的空中弹道,提高布放声纳浮标的位置精度和鱼雷攻击潜艇效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中自动推进、导引,用以攻击水面或水下目标的水中兵器。鱼雷速度则是鱼雷的一项重要战术技术指标,速度快,可以扩大使用范围并提高命中率。要想提高鱼雷速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鱼雷在水中高速前进时所受到的巨大的流体阻力。由于水与空气在物理性能上有很大差别,如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多,在海平面上水的密度为空气的835倍。因此以同样速度航行时,在水中遇到的阻力将为空气中(海平面)的835倍。若与高空中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地处欧洲西南部,三面濒临地中海,拥有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海上力量。意大利是世界上九个能够研制鱼雷的国家之一,早在1866年就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条白头鱼雷,到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获得了奥匈帝国著名  相似文献   

10.
微型鱼雷     
80年代末期,一些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发出一种新式小型水中兵器,由于它们的口径小于小型鱼雷的323.85毫米口径,故被称为“微型鱼雷”(minitorpedo)。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意大利的 A200系列,德国的 STN 助推鱼雷、美国的“兰斯”(LENS)即洛克希德消耗性灭雷系统),瑞典的“(鱼安)(鱼康)(Angler)等,由于”(鱼安)(鱼康)是介于小型鱼雷和深水炸弹之间的双重性能武器,被人称为智能深水炸弹或手投鱼雷。由于它们体型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有的造价仅5万美元、相当于小  相似文献   

11.
防御鱼雷是水面舰艇的重要作战任务之一,仅靠舰载声纳难以满足对鱼雷预警的需要.首先分析了直升机对鱼雷预警的可行性,研究了多种探测器材的协同预警模型,并对直升机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的预警模型进行了探讨.可对提高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鱼雷是海军的重要武器装备,按大小可分为重型鱼雷和轻型鱼雷。它是一种能在水下自行推进的海战兵器。它能自动控制航向、航深,能自动捕捉并跟踪目标,隐蔽性好,命中率高,杀伤威力大。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鱼雷便一直在反舰、反潜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海战中,各方共发射鱼雷4.5万条,共击沉舰艇2598艘;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朝鲜军方发射鱼雷击沉美军1.3万吨的“芝加哥”号巡洋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国“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用3条Mk8鱼雷击沉阿根廷1.36万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近几十年局部战争的海战中,鱼…  相似文献   

13.
夏凉 《军事史林》2010,(7):54-56
自从1868年奥匈帝同的英籍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成功研制出第一枚鱼雷后,这种水中“爆破手”就以其非凡的作用和威力,在海战中大显身手,威风八面,战绩显赫。但是,鱼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发生了许多趣事。  相似文献   

14.
SMDM自航沉底水雷是介于水雷和鱼雷之间的一种水雷。它由现有的533毫米或650毫米鱼雷增加一个硬件而成。用于不适合潜艇布雷或有强大反潜兵力地区的潜艇布设。Ⅰ型鱼雷式水雷是把鱼雷的推进部分与含有2个通道音响和磁性爆炸装置的水雷新模块结合在一起。Ⅱ型鱼雷式水雷较简单。它将2个通道的音响和磁性爆炸装置直接装在现有鱼雷的雷头内。 SMDM自航沉底水雷通过潜艇的鱼雷管发射,航速为70节。布雷深度可从4~8米到100~150米。当到达布设地点后,此雷即自行沉入海底,成为沉底水雷。Ⅰ型的有效寿命为6个月;Ⅱ型的有效寿命为1年。  相似文献   

15.
鱼雷被用作海战武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们根据声波能在水中传播的原理,研制成一种能自动发现并跟踪敌舰的鱼雷,叫做“自导鱼雷”。这种鱼雷不是用无线电遥控来操作,而是由它自身的“大脑”——雷体前段的音响自导系统操纵航向和跟踪敌舰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鱼雷由于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电子控制与制导技术,已成为水中精确制导武器,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水下导弹”。当前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水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反鱼雷器材已向鱼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鱼雷的隐蔽攻击能力,使对方声纳、  相似文献   

17.
水雷独白     
“我”是1776年出生的,发明者是美国人大卫·布西内尔。“我”的原名叫鱼雷。其实最早的“我”并没有什么复杂奥妙的技术,只是在密封的小桶里装上火药,系上浮标投放到水中,第一次使用是1777年。当时乔治·华盛顿把“我”漂放在水里,企图炸毁抛锚在费城外的德拉河上的敌国舰艇。从此,“我”获得了“低费用、高效能”,攻防兼备的锐利武器之美誉。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性能优异、功能多样、毁伤率高,甚至可毁灭整个地球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纷纷“横空出世”,“我”却被遗忘了。即使有记得…  相似文献   

18.
闫璞  池建文  茹呈瑶 《国防》2006,(7):68-70
2006年4月2日,伊朗在波斯湾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时发射一枚名为“鲸”(波斯语“胡特”)的高速鱼雷。该鱼雷从一艘水面舰艇上发射,入水后以极快的速度(100米/秒)成功击沉一艘靶舰。从该鱼雷的外形、速度、发射尾焰和气泡轨迹来看,都与俄罗斯的“狂风”超空泡鱼雷相似。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超空泡鱼雷,由此也引发世人对超空泡武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艇使用火箭助飞鱼雷与潜艇对抗的典型样式,分别建立了潜艇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模型、火箭助飞鱼雷对目标提前位置射击参数解算模型、鱼雷运动模型、潜艇机动模型和命中概率计算模型,采用模拟法计算了火箭助飞鱼雷单雷射击和双雷齐射的命中概率,总结了射击距离和潜艇航速对火箭助飞鱼雷命中概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据2014年11月7日的《简氏国际防务评论》报道,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旗下的白头水下系统公司(WASS)正在开发一型名为"黑蝎子"的小型鱼雷,用以对付在近海水域的短航程小型潜艇的威胁,公司最近披露了该型鱼雷的一些相关细节。据WASS称,对于小型近海潜艇数量日增的关注引发了对新型武器的需求,希望不必使用价格昂贵的传统鱼雷就能够应对小型潜艇的威胁。WASS设想的新型武器就是由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