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2.
正在兵团勘测设计绘制的新疆地图上,有170多个红色的小圆点,每一个小红点就是一大片绿洲。在这些绿洲上,跳动着270万兵团人的心,那心中装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渴望。他们将这一切都寄托在了对教育的珍视与期盼上。60年来,兵团人在战天斗地、稳边固疆的同时,即以其远见卓识和扶犁扛枪的手,自己动手办学校、兴教育,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天山南北、戈壁大漠。地窝子里办学校兵团的教育与屯垦戍边伟业相生相伴,从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的那一刻便开  相似文献   

3.
正攻不破的边防线,割不断的国土情,摧不垮的军垦魂,难不倒的兵团人。这是一支特殊的戍边队伍,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这是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他们是开发建设新疆、维护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中流砥柱。60年来,一代代的兵团人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塞外江南的人间奇迹。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兵团人还用血汗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4.
正53年前,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在他的《老兵歌》①里为兵团农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现代绿洲画卷":"务农畜为贵,苜蓿草中王。肥多田增产,粮足六畜强。田在畜身边,畜在田近旁。欲求田畜旺,场队办五坊"。可以告慰兵团屯垦戍边奠基者张仲瀚的是,兵团人经过60年的奋斗,他所描绘的愿景已展现在天山南北的广袤绿洲上。  相似文献   

5.
正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走过了辉煌的一甲子,又迎来了再创辉煌的新甲子金秋十月,五彩缤纷的绿洲大地迎来了兵团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屯垦戍边一甲子,戈壁惊开新世界。翻开西域2000多年屯垦的历史,最为耀眼辉煌的是兵团屯垦戍边的60年。兵团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藩篱,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兵团的屯垦戍边是化剑为犁、和平发展的典范。屯垦戍边使命赋予兵团人既屯垦又戍边的双重角色。1954年10月,17.5万名军人集体转业,投入到  相似文献   

6.
10月底,新疆的秋季还在展示她最后的身姿,在兵团的田野上,采棉机正在"踏浪"前行,一垛垛棉花被堆在田间,等待着转变成职工群众口袋中的财富。兵团人的土地慢慢安静下来,收拾起一年的喧嚣准备入睡,也许在梦里会有来年的播种、生长和丰收。就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兵团人耕耘了近60年,在戈壁沙海中耕种出美丽的绿洲。他们中大部分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创造出的农业奇迹,用伟大不足以形容。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60年代初,郭沫若访问兵团写了《满江红》,其中写到:"保卫边疆,看军垦英雄气概。使戈壁化为绿洲,汪洋如海。"兵团在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绿洲的同时,也创造了如汪洋大海般广阔的文化绿洲。兵团的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和兵团精神。文化团长→文化兵团早在南泥湾大生产时期,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张仲瀚就有"文化团长"的美  相似文献   

8.
正来到兵团,你可能会听说这样一则小故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沙漠肆虐的地方为何会有绿色半岛的身影?联合国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调查之后,小组成员惊叹:原来,兵团的军垦战士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硬是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创造出了一片人造绿洲!60年来,兵团人为了改善新疆生态环境,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布下了上百个团场,数百万兵团儿女用血汗开垦绿洲,  相似文献   

9.
新疆,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在新疆的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之间,有一片片绿洲。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每一片绿洲的诞生,都浸透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辛劳和汗水。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星发现,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有一片绿色,联合国为此派出一支17人的考察团来寻访这片绿洲。这片绿洲位于农八师一五○团,兵团人用20多年的时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劳动,迫使沙漠后退了60公里。这是一个奇迹。新疆,史称"西域",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许多著名的绿洲,如楼兰、高昌、交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渐次被风沙湮没。单纯的农耕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又十分脆弱。自然条件的恶劣,资源的过分开掘,居民的流失,或许还要加上战乱,于是,绿洲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兵团让亘古荒原包括一些废弃的绿洲重新苏醒,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开发荒原的战斗中,兵团人已立下赫赫战功。50年过去了,兵团人开垦出来的绿洲正经受着时间的检验,经受着风沙的洗礼。新中国的绿洲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新中国屯垦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那就是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兵团人立志要在祖国西陲将已经开拓出的绿洲,变成一片片永恒的绿洲。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1,(4):17-18
在兵团精神的感召、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又一代兵团人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在祖国的边疆建起了一片片绿洲、一座座新城。虽然兵团人来自五湖四海,但当兵团精神在他们心中唱响的时候,每一个兵团人都会感到自己与兵团的神圣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兵团各级干部职工表示,兵团精神就是我们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忠实继承、不断丰富、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兵团水利建设一甲子,一路艰辛一路欢歌。翻开兵团水利史,就是一部画卷、一曲交响乐、一座丰碑。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本文就从60年中流传在职工群众间兵团水利建设的片段说起吧——绿洲"运河"哗啦啦一段自述:60年,兵团建设灌溉渠道总长度8.8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8.8万公里渠道就如人体的血管分布在1695万亩的绿洲上,融雪水、雨水、地下水沿着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流进棉田、麦田、玉米地里……  相似文献   

12.
正亮点LIANGDIAN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兵团第一政委张春贤在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兵团优良传统,谱写新时期维稳戍边新篇章。张春贤指出,6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发扬"南泥湾"精神,承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满怀"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赤胆忠心,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了人进沙退、戈壁变绿洲、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每拿到新一期的杂志,我都细细品读。在"辉煌60年"栏目中看到《同在一片蓝天下》这篇文章,细细读来感触很深,我看到了第一批进疆解放军战士的爱国情怀和平定匪患的坚定信念;看到了兵团人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流血牺牲;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建设边疆"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无限豪情。如今兵团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正60年团结奋斗,60年万象更新。展望前程,历史已期许,时代在召唤。让我们聚精会神、大步向前,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再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新辉煌在硕果累累的金色秋天里,我们即将迎来兵团成立60周年。天山南北将把锣鼓敲响,盛装的庆典将把礼炮点燃,兵团人的笑脸洋溢着无尽的幸福与甜蜜。60年前,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举行成立大会,从此,兵团走向了屯垦戍边的伟大征程。60年来,在中央、自治区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在10个对口支援省市的无私援助下,兵团忠实履行中央赋予的屯  相似文献   

15.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每次拿到《当代兵团》杂志时,我都会细细品读"兵团档案"栏目中的文章,认真记录栏目中的"兵团大事记"。众多的历史纪实事件反映了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让我这个刚进入兵团工作的大学生由衷地感叹,今天美丽的团场绿洲来之不易!戍守祖国边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老军垦们的精神激励我做一个踏实肯干的兵团人,为兵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看到标题《地标》,你也许会猜测这是一篇介绍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文章,其实本文的"地标",与现代城市"地标性建筑"不是一回事。"地标":地面上的显著标志。屯垦戍边一甲子,戈壁惊开新世界。兵团人用双手和汗水开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绿洲,而每一块绿洲开发时都有一个标桩,追踪溯源,这个标桩就是"地标"。地标是绿洲的圆心,也是绿洲的源头,兵团人工绿洲都是相似的,但每块绿洲又各有各的不同。相同的是兵团人围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英雄     
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艰苦创业是兵团人的历史写照,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兵团精神的指引下,把沙漠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我们选取的这四个故事,为兵团精神作出了生动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20.
50多年来,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已成为兵团文化的核心、兵团事业的灵魂,成为推动兵团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成为兵团人奋斗的目标。新时期,兵团人再一次将兵团精神唱响,兵团精神正指引着兵团人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