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人向来喜欢评优,因为"优"使人产生信任感、优越感,人们便自然地向"优"看齐。毋庸置疑,适度的评优对人们积极工作,奋发向上会有促进作用,但有的"评优"就夹杂了许多伪劣的成份,令人忧虑。一是评优变成了轮流坐庄。一些单位在评优时,为了减少矛盾,无论工作好坏,成绩大小,轮流坐庄,"皇帝轮流做,明朝到我家",虽然皆大欢喜,却失去了评优的促进作用。二是评优变成了利益均沾。你拿"质量奖",我得"安全奖",你评上"先进工作者",我评上"先进生产者"。于是乎,人人头上有桂冠,优秀成了一般的,不优秀的也照样获  相似文献   

2.
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明宣宗在军事上的建树仅次于明太祖和明成祖。其军事思想在继承明太祖、成祖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形势的需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国防观上,他强调"安不忘危",主张"守备为上";在治军思想上,提出"训练有方,统驭有法";在用兵方略上,注重"兵贵神速",要求不拘古法、灵活应变以制敌。明宣宗的军事思想在明代军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军事百科     
何谓“锦衣卫”“锦衣卫”简称“锦衣”,官署名,即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于明朝洪武15年(1382年)设置。原先是护卫皇帝的亲军,掌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赋予巡  相似文献   

4.
屯垦戍边千年已存,盛极时也曾规模宏大,但是,戍边将士变换频繁,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戍边群体. 班超曾经营西域三十余年.年轻时的班超"大丈夫无他志略",欲仿效张骞"立功西域",以期封侯.班超晚年基本上实现了他年轻时的志愿,如果不是他71岁时上书皇帝的一道奏折"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则有可能成为屯垦戍边、扎根西域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读者文摘     
知识窗 中国古代的"星期天" 汉朝时中国官员的休息日叫休 沐。汉律规定官员每过5日休一沐, "沐"就是休息的意思。到了唐代,改 为10日放一次假,即每月放假三 天,分上旬、中旬、下旬,当时叫做上 浣、中浣、下浣。"浣"是洗身洗头的 意思。明朝时,又出现了另一种节假 日,据《古今事务考》记载:国朝正旦 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加 起来共18天。这样,到了夏天,除了 皇帝可以享受"避暑骊宫"的休假制 度外,其他官员就再没有"星期天" 等节假日了。 (据《知识窗》) 清兵背上的"兵"和"勇" 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  相似文献   

6.
李辉 《政工学刊》2014,(9):88-88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黑暗或光明两种境界。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平阳和太原直逼北京。在危急存亡之际,崇祯帝手里还有一着活棋,他只需将关外的吴三桂调进北京城就可解围。调动军队需要军费一百万两白银,可是国库账面上只有四十万两,缺口有六十万两。大臣们建议皇帝拿出私房钱填补军费缺口,可一向节俭的他哭穷说钱已经用光。一位大臣犯颜直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相似文献   

7.
500年沧桑古关山西自古以来一直是汉民族与游牧民族发生冲突的地方,被称为“四战之地”。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山西遂肩负起拱卫京城的重任。因此,有明一代,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山西就成为国防重地。自15世纪中叶开始,蒙古部落不断侵扰内地,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掳走大明皇帝、包围北京城。为了防御蒙古势力的袭扰,明朝政府逐渐在秦汉长城的基础上翻修、扩修、新修长城,形成了保  相似文献   

8.
银耳     
银耳又叫白木耳,因附木而生,状似人耳,色白如银,故俗称银耳。相传明朝嘉靖皇帝为求长生不老,经常炼服“丹药”,服后心情烦燥,彻夜难眠。后经一位名医指点,服了银耳汤,渐觉心情安定,很快就入睡了。他梦见“白衣天使”摘下朵朵银花奉送给他,醒来便下令宫中必备此物。从此,银耳列入贡品。自古以来,银耳生长在深山峡谷,附生在山乌桕、梧桐、相思树、枫树等树的朽木上,产量极少。1911年,四川省巴州、通江等地农民开始用段木人工栽培。七十年代末,福建省古田县有人在罐头瓶、塑料袋里放木屑栽培银耳获得成功,产量比段  相似文献   

9.
职责     
李文飞 《政工学刊》2009,(12):33-33
近日在明朝冯梦龙所著的《智囊》中读到一篇故事,很受启发。情节是这样的,赵匡胤发动兵变,欲率军入城逼皇帝退位。行至陈桥门,守门人严阵以待、拒绝进入,赵匡胤只好作罢;转而来到封邱门,这里的守关人看情势如此,老远就敞开城门让他进城。太祖即位以后,处死封邱门的官吏,  相似文献   

10.
还有个棋子     
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用在北宋围棋高手贾玄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贾玄是宋太宗时的翰林院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这可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尤其是与对围棋还有点研究的皇帝下棋,赢了呢,皇帝没面子;输了呢,皇帝又不乐意,说你是故意放水、弄虚作假,得在不让而让上把握好分寸,这就是一个需要高智商的脑力活儿,弄不好,不但会丢了饭碗,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这天,贾玄陪宋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初为元末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统帅。他的军事统帅才能在他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建设中得到充分反映。一、整饬军队,严明军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定远土豪郭子兴、农民孙德崖等响应刘福通,起义于濠州,自称红军。闰三月,朱元璋参加郭子兴军。当时濠州有郭  相似文献   

12.
在元朝统治的90年内,起义烽火连年不断,最后汇合成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红巾军起义。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参加起义后,在浙东一些大地主的帮助下,势力不断扩大,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同年9月,明朝北伐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明朝疆域东起朝鲜,西至新疆,南达安南,北尽外蒙,纵横逾万里。开国伊始,朱元璋恢复汉唐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发展生产。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将都城迁到北京,亲率大军"扫  相似文献   

13.
1644年正月初八,李白成统帅大军从西安出发,杀向北京。自从李自成占领西安,明朝崇祯帝朱由检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自知来日无多,不祥的预感,终日笼罩不去。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刚刚立国的清王朝和风起云涌、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军,一筹莫展。尤其是后者,虽然他频频派兵遣将,进行围剿堵截,但依然兵败如山倒。时至崇祯十七年的正月,他在紫禁城内,隐隐听到了农民军咚咚的战鼓声。  相似文献   

14.
沈阳故宫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皂太极两代清朝开国皇帝亲手创建.顺治皇帝在这里出生,并发布了清兵入关的诏令.作为大清开国史上的第一个皇宫胜迹,沈阳故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以保存清朝帝王、清朝武备兵器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居功不自傲     
《兵团建设》2012,(20):49
正宋仁宗在位时,一直没有儿子。有一次他生了重病,文彦博和韩琦等大臣建议皇帝早立储君。病危中的宋仁宗让他们在皇族子弟中推荐人选,就这样,后来的英宗当上了皇帝。知道了事情的来由后,英宗曾当面对文彦博说:"我能够登上皇位,都是仰仗你的力量啊。"文彦博连连推辞说:"陛下能够登基,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是韩琦等  相似文献   

16.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根据国家和边疆实际,确立了"守在四夷,持重固边"、"置司设卫,武备御边"、"怀德柔远,睦邻安边"、"茶马互市,屯田实边"的治边思想,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边防体系,从而奠定了有明一代边防的基本格局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睡狮猛醒     
两尊汉白玉石狮,虽经六百年风雨,那跃跃雄姿,嗷嗷生态,至今仍栩栩然。据光城(今河南光山县)县志记载,这两尊石狮是惠宗皇帝赐给头名.状元龚友福(光城人)的。传说元朝惠宗皇帝要招头名状元龚友福为驸马,但后又听说龚家中已有妻房,便决定把龚派做光城县令。龚状元与皇姑本已  相似文献   

18.
刘振宁 《政工学刊》2003,(11):55-55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称帝执政时,为防治腐败,稳固江山,每逢启用一批地方官员,总要告诫这些预任官员: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里的泉水,井底的泉水虽然不多,但甘甜清爽,每天都可以汲取享用,泉却始终不会干涸。相反,不愿守着井底之泉而去追求薪俸之外的财物,则如投身肆虐的激流,虽可暴饮狂欢,但好景  相似文献   

19.
据史料中记载:我国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起到清朝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最后一科,全国总共出了三百四十一名状元(包括武状元)。其中:宋朝一百零六人;元朝三十二人;明朝八十九人;清朝一百一十四人。  相似文献   

20.
澳门回归,万众欢腾。欣喜之余,很多人都在思考,这400多年的耻辱,竞然产生于"强盛"的大明帝国,实在是不可理喻。而事实上,正是政府腐败,官员受贿成全了殖民主义者的野心。"史鉴常照终不殆",回首嘉靖年间的有关人事,对于坚定反腐倡廉的决心,肯定是大有益处的。明代嘉靖皇帝,"正史"上称其为"中材之主",而实际上,在登基之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他也做过一些如"大赦天下"、"纵内苑禽兽"、"革锦衣卫冒滥军校"等有益之事,其它则无甚称道的了。嘉靖迷信道教求长生,由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朝政,他竟20多年不见朝臣,足见其昏庸之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