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慕安 《现代舰船》2011,(12):44-49
1949年2月25日,"重庆"号巡洋舰官兵毅然决然地在上海吴淞口起义,并安全驶抵解放区。"重庆"号官兵的义举震动了中华大地,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腐败政权。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接连数日派遣空军轰炸机轰炸"重庆"号军舰……被迫转移1949年3月3日夜,时任辽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的朱军收到东北军区  相似文献   

2.
1948年初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党、政、军人员最后从葫芦岛港溃退南逃,东北全境解放。曾在辽沈战役中炮轰塔山、运送国民党高级将领撤退的"重庆"号巡洋舰于1949年2月25日在上海吴淞口起义,3月4日凌晨驶抵葫芦岛港。  相似文献   

3.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重庆”号轻型巡洋舰在上海吴淞口起义,开往解放区。在遭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的情况下,为保存舰体和海港安全,于3月20日自沉于辽宁葫芦岛港口。国民党飞机轰炸过程中,6名战士在战位上光荣牺牲,其中4人葬于葫芦岛,2人葬于锦州。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逃到台湾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空中优势,不断派飞机轰炸上海,企图恐吓赢得自由的人民。1950年2月6日,国民党军各型飞机17架向上海投弹60余枚,炸毁房屋2 000余间,死伤1 400余人。苏联驻上海总领事P.P·弗拉基米罗夫(1941年4月至1945年11月担任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军事记者)向莫斯科通报这次轰炸所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自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初,国民党不甘心丧失上海,同时也为了破坏新上海的稳定与发展,对平民居住区和工业区进行了数十次空袭,给上海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应对空袭,上海市政府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取得了反轰炸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突破后,蒋介石决心重点守备上海,企图凭借上海周围坚固工事,继续抵抗,争取时间,抢运物资,掩护战略退却。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部署是:以6个军守备黄浦江以西地区,以2个军守备黄浦江以东地区。当时,人民解放军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既要解放上海,将上海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势力控制下转变为人民的城市;又要像爱护珍宝一样完整地保全上海,使上海人民生命财产最小  相似文献   

7.
陈广相在《我军渡江后为什么没有立即解放上海》一文中谈到,解放军渡江后没有立即解放上海,是因为中央军委曾有和平解放上海的设想。 1949年4月27日,当渡江大军向南追歼逃敌之时,中央军委根据国民党军的动态及美国军舰于20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上海战役失败后,逃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议论纷纷。当时,汤恩伯部队装备精良,然而只抵抗了10多天就全城崩溃。为了弄清失败原因,蒋介石指示陈减在台北主持召开一次上海防卫战失败检讨会。  相似文献   

9.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约120万人,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汉、杭  相似文献   

10.
1949年2月至1950年5月,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追击(亦称"向全国进军"),是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中下游以南、汉水以北至潼关、澄城、定边、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西及太原等地的国民党军展开的。在历时一年多的过程中,前进数千公里,争取起义、投诚、改编和歼灭国民党军及其土杂武装310万人,解放了全国大陆(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和舟山群岛、海南岛及万山群岛等沿海岛屿,仅剩台湾省及南海诸岛等尚待解  相似文献   

11.
1949年2月26日清晨6时,一轮红日冉冉探出海面,渐渐驱散了晨雾,烟台芝罘岛解放军加农炮阵地和东山炮台都发现了一个大型海上目标,像是国民党的军舰,在向港口锚地接近。作训股长刘兴元一面下达:“各炮台严密监视,军舰不开炮,我们也不开炮”的指令,一面立即向司令部参谋长王泽民、政治部主任张少华报告。随后他们3人登上烟台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国民党大溃败趋势越发明显,华北军事要塞青岛成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一座孤城。经过两次筹划,国民党军最终成功将青岛守军撤往台湾地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为数不多的成建制成功撤退的战例。青岛的撤守问题具有“军事—外交”双重战略价值:一方面它能显示国民党在江北的军事战略力量的存续情况,另一方面它又是中美博弈的砝码和中美关系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13.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海军四分五裂,全国无统一海军机构。1927年3月,上海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率舰队归附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遂在总司令部下成立海军总司令部。后来,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海军。从1928年到1949年,历时20多年,国民党政府的海军机构变动频繁,人事更迭不断。现将其演变及人事更迭情况概述如下。一、组织机构沿革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随着国民党军主力被歼灭和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进入了以战略追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即向全国进军阶段。这一阶段的作战特点:一是敌我兵力对比我军已占绝对优势。1949年  相似文献   

15.
刘德俊 《军事史林》2010,(10):46-5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蒋介石黯然宣布下野,不久便被赶出中国大陆,偏居东南一隅。对于国民党军的失败,美国方面给出了十一条原因,台湾国民党当局也总结了八条。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先后解放了西安、宝鸡、兰州,一路向西,进逼河西。我当时在国民党九十一军二四六师七三六团任上校团长,驻甘肃张掖。在进步力量的影响下,遂于1949年9月20日在张掖率部起义,投向人民的怀抱。  相似文献   

17.
艾超奇,青岛市北区政协离休干部;丁柱辰,青岛市二轻局离休干部。俩人均是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上的水兵。1949年2月随舰起义,在护舰战斗中因承诺了战友史德基牺牲前给家人捎一个口信的嘱托,55年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两位老人逢人就打听,有线索就去查询,“把口信捎到”的信念一直也没有动摇过。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军事史林》2010,(11):35-37
1949年,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一手操控的国民党政权,经历了由南京而广州、而重庆、而成都,再至台北的四次迁移。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使蒋介石尝尽了“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19.
1949至1954年期间,台湾在我党军事斗争中战略地位的演变,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2月至同年底,台湾战略地位的凸显与1949年攻台设想的放弃;1949年底至1950年11月,对台战略重点地位的形成与军事战略重心向东北方向的转移;1950年11月至1954年7月,对台战略防御体系的建立与“解放台湾”任务的重新提出。本文考察了这一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原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因在1949年2月起义而闻名于世,另一艘"灵甫"号驱逐舰也因部分官兵弃暗投明而饱受国人的关注。尽管当年曾经远赴英国接收"重庆"号和"灵甫"号军舰的接舰官兵早已离开了这两艘军舰,但是对曾经承载了他们青春梦想的这两艘战舰却是一往情深,他们留下了一段段珍贵的文字,记述了一批中国年轻军人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