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7日至9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二战及其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央电视台等30多个军地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二战对战后世界格局和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二战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及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观点,为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战争的巨大熔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这些无产阶级军事家以他们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年来,不少学者为了探讨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军事理论及其与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系,积极著文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分别将他们对所述人物的基本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两类战争形态的区别与联系,二战以后两类战争因素的消长;重点考察了二战后局部战争的高技术性、局部性、立体性、快节奏、强化空战和空战形式创新之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1、周恩来指导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贡献.作者齐德学,编辑程广中2、彭雪枫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理论与实践作者张震,编辑林治波.3、毛泽东是如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起点和性质的?作者吴东风,编辑程广中4、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的形成及基本内容作者袁和平,编辑刘志青5、国共两党持久战战略方针之比较作者岳思平,编辑林治波6、朱德带兵思想与实践概述作者李来柱,编辑王式金7、叶剑英的参谋工作实践及其卓越贡献作者金立听,编辑刘志青8、“二战”对世界主要国家改革军队编制体制的影响作者姜富生,编辑林治波9、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作…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战略与军备》一书,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世界军事历史研究室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6万余字。它从军事理论、国防政策、战略原则、战争的经济准备和军队建设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间接地揭示了二战的准备和酝酿过程,对于有关二战史的若干专题,作出了不少较有见解的概括,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这本书具有几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6.
成玮 《政工学刊》2007,(9):10-12
伟人毛泽东在其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中写下了不少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是毛泽东本人战争实践的情感体验,更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抒发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救民于水火、振兴中华的伟大情怀。毛泽东诗词以现实性与浪漫性、政治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研究领域 ,应着力重视的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深入研究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 ;二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 ;三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哲学评析 ;四是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学术界不少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著作、论文对第五次战役中几个问题的认识有待商榷。如有的认为毛泽东在召见前线指挥员之后发出了打小歼灭战的指示电,有的认为毛泽东在与志愿军参谋长解方等人谈话的当天给彭德怀发了电报,有的认为第五次战役是一场失败的战役。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看法,本着求实的态度,对这些看似"微小"却很容易使人忽略的问题进行辨析,以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基于战争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规律的学说,揭示了战争规律的内涵,并侧重从战争认识论的角度,通过把握战争的流动性、不确实性和偶然性等特性,阐明了战争规律的可知论;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一般与特殊关系的原理,阐明了研究战争特殊规律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从中显示了毛泽东对战争规律认识的精深和透彻。 一、把握战争特性 毛泽东认为,战争的规律,是任何从事战争的人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诞生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18世纪法国元帅沙克森认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经说过:“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毛泽东选集》第188页)后来党史界和军事界有不少同志一直沿用这个说法,认为在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已经形成了(有的说“全部形成了”;有的说“基本形成了”;还有的说“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够准确。因为红军的作战原则不等于也不能完全包括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同时,也与历史事实不尽相符。在三次反  相似文献   

11.
还在二战前,苏联物理学家尤里·哈里顿、泽利多维奇、库尔恰托夫、弗廖罗夫和鲁西诺夫等人就在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1940年库尔恰托夫发现了铀原子裂变,1939~1941年哈里顿和泽利多维奇一起完成了铀裂变的链式反应计算。此后,苏联的情报部门也得到了不少国外研究原子武器的情报资料,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对香港回归的战略决策和方针李敦送今年7月1日,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将回到祖国的怀抱。百年沧桑,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为香港的回归而努力奋斗,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之奋斗的杰出代表。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所制定的对港政...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周边不少国家都在积极筹措、加紧研制航空母舰,力图尽早加入中小型航母和准航母"俱乐部"。印度航空母舰的发展二战后,在我周边各国中,印度是最早拥有航空母舰的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一个超级海军强国,二战期间,悬挂膏药旗的日本军舰曾在太平洋上横行一时。日本军国主义凭借海军侵略了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就连当时号称海军强国的美国和英国都吃了它不少苦头。二战后,虽然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但经战后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如今已拥有了一支舰艇数量颇为可观的海上自卫队力量。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数目及吨位在世界上只能算中等水平,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反潜作战能力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由30余艘主力驱逐舰组成的“八八”舰队。  相似文献   

15.
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将于毛泽东同志逝世20周年之际由《党的文献》和中央文献出版社隆重推出。 这部长达60多万字的著作,以翔实可靠材料,简洁、朴实、流畅的文字,详细地叙述了毛泽东从青少年时期到缔造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也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半个多世纪内中国近代历史的真实进程。 这部传记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大量有关毛泽东的档案资料(包括毛泽东的手搞、讲话记录、电报、文章和他参加的重要会议记录等),参考同他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士的谈话和回忆文章写成的,纠正了不少以往失实的记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本刊独家特选载《毛泽东传》第十五章《长征》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十分重视。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不少篇章是专门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小平同志不仅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而且具体地阐述了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重要的论述,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而且是构成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来,在美苏两极对抗的漫长岁月里,双方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时,也对不少国家进行过或大或小的热战。当我们仔细考察这段历史时发现,从1945年至今,美国先后产生了11位总统,而他们中的10位 竟或多或少地都与战争有缘,成了战后国际 关系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 杜鲁门:发动朝鲜战争 就任于二战硝烟中的第33位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中注定与战争有缘。出于冷战战略的需要,他在亚洲的朝鲜半岛首先上演了二战以来第一起大规模的局部战争。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内战爆发。当时正在自己的家乡独立城度周末的杜鲁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国家学说运用于国家建设实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思想.它成功地解决了关于国家的防务政策、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布局、国防科技发展和国防教育等一系列有关国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特色.研究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全面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间谍的行头     
司古 《军事史林》2008,(4):65-66
链接:在美国波士顿西部,有一个私人筹建的二战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占地面积并不算太大,只有约10000平方英尺,但其中却收藏了不少相当珍贵的二战历史文物。这座博物馆建立于40多年前,收藏有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时期一直到纽伦堡和东京战犯审判的各种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20.
闻舞 《环球军事》2011,(15):12-14
二战结束后,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军新的标志。作为海军中设计最困难,构造最复杂,工艺最严格的战舰,世界上能独立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国家不多。如今现役的航空母舰数量不少,按舰载机的种类和起飞方式可以分为水平甲板装有弹射器和拦阻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