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情怀,植入大地,生生不息;有一种追求,融入血脉,世代相传。在绵绵的太行山下,滋养着一片红色的土地,爱国拥军情怀是那源源不断的养分;在悠悠的洺水河畔,孕育出一个红色的家庭,精忠报国的追求是那血脉相传基因。有一位太行之子、红色后代,继承了老区人爱国拥军的光荣传统,秉承着祖辈们报国强兵的爱国信念,心系国防,情洒官兵,从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到为驻军捐赠科  相似文献   

2.
人民崇尚的星学习雷锋徐洪刚有感宋若波,王振兴也许是历史的巧合。32年前,一位永远22岁的战士的名字镌刻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印在亿万人民的心中。30多年来,人民一直在颂扬着雷锋的名字,高唱着雷锋精神的赞歌。雷锋那高尚的品德,那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激励着一...  相似文献   

3.
北国沙打旺     
在科尔沁草原的沙坨子上,生长着一种开着淡淡蓝花的野生植物,它朴实无华,却藏蕴着傲霜斗雪的坚毅。它的名字叫——沙打旺。有一位人武干部,人们把他比喻沙打旺。他,就是吉林省政府和省军区树立的科技致富工作标兵鲁景福。他是退伍兵,1973年回乡后,被分配到县公安局,当侦察员、户藉员。然而,他的志向不在户藉卡中,而在那广袤的草原上,在那荒芜的沙碛中。1982年初,他撰写一份调查报告,直言指出本地  相似文献   

4.
追求神圣     
成都太平寺机场。一位来自高原的年轻女军官走下舷梯。迎接她的是咿呀学语的儿子。她紧紧地抱着小生命,那有着两块高原红的脸庞,流淌着积淀了许久的泪水。 或许有人觉得这仅是一次平凡的母子相聚,或许有人认为母亲太伤感,或许有人对此麻木漠视。总之,没有了要么淡化了那应有的  相似文献   

5.
麻喜旺 《国防》2006,(10):84-84
那一代中华风云儿女我们永远崇敬、追念和感激的英雄前辈在那风雨如晦烽火连天的岁月为救民族于危亡吼出了一声“起来!”那一声摇天撼地穿云裂石那一声泣鬼惊神振聋发聩那一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那一声心心相印万众同应紧跟那怒吼的是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身影是用血肉砌筑长城的气概排山而倒海前赴而后继那一声怒吼的不朽意义是划出时代,换了新天那一声“起来!”凝聚着慷慨悲壮忍辱负重昂扬着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集结着铁石肝胆和燃烧的血性那是浸透血泪和奶汁的声音那是发自生命基部的声音那是裹挟着岩浆和雷霆的声音那是拒绝奴役砸碎枷锁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至今仍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像所有勤劳的农妇一样虔诚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田园。她的儿子和孙子们在共和国的军营里上至将军,下至士兵,携手共筑着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他们都是从家乡那条泥泞的小道上走出来的;他们都是带着这位母亲的叮咛和希冀走上从军之路的。他们流淌着她的血液,也凝聚着她的信念和理想。  相似文献   

7.
程刚 《环球军事》2013,(22):45-45
苏联红军包围了柏林。波兰一座集中营接到纳粹总部的密电,一个月内处死所有在押人员。红军战俘地下组织负责人罗夫获取了这一情报,万分焦虑,不是因为死亡面对着他,而是这座集中营里关押着一位重要人物:波兰的一位城市建筑专家。胜利即将来临,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家园,大规模进行战后重建,这位专家是无价之宝。屠杀即将开始,如果找不到那位专家,或者他被杀害,  相似文献   

8.
刘培明  刘振君 《国防》2001,(7):53-54
30年,历史的一瞬间。然而,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是一位女性来说,却是这般的漫长。 为了山中那279位英灵,她无怨无悔,由17岁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了少女的母亲。为了传播英雄的事迹,弘扬时代的精神,她虔诚地恪守着圣洁的英魂。 她——山东省文登市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馆长、共产党员宋爱华,一位甘愿奉献青春年华、一生陪伴英灵的精神守望者。  相似文献   

9.
南方乡间有一种山棯子树,那是一种小灌木,生长在干旱坚实的瘠土上的,所以根扎得很深,枝条坚韧,不容易折断。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多么象棯捻子树,在南方的山野之间,到处都生长着。吴有恒写的小说《山乡风云录》中就有这么一位女英雄——刘琴。有一次打伪军守的据点,是大白天,刘琴化装成少妇回娘家,走进那据点的寨门,守门的伪军过来检查。她举起手提着的包袱,趁那家伙抄身,却突然从包袱里取出手榴弹,猛一下把那家伙脑壳击破了。那一仗胜得很干脆,从此敌人便流传着一句话:“莫要流口水,当心红粉女!”  相似文献   

10.
从前我是这样想,如果把共产党员比作电视剧中的大侠,那一定是杀富济贫、惩恶扬善的那种;如果说是生活中的一位智者,那一定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种。可当兵以后,我才明白什么是“党指挥的枪”。军事训练中,当别  相似文献   

11.
又见木棉花     
第一次见到木棉花,是在5年前上军校随部队拉练的时候。在粤北韶关一个叫做莲花山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树干粗壮、枝繁叶茂、长着手掌状叶片、开着红色花儿的树木。南方的气候格外潮湿。晚上露营的时候,一位常年住在山上的老人为我们准备了不少褥垫。他告诉我们这些褥垫都是木棉果子皮晒干后编织而成的,具有防潮御寒的功能。果然,那一夜我们睡得格外舒适。  相似文献   

12.
罗新强 《国防》2001,(1):57-57
窗外,冬季少见的大雨裹挟着雪粒大片大片地撞击着那几棵枯萎的梧桐,整个世界包括我似乎都被笼罩在这浓得化不开的灰色忧郁之中。我突然想起一位朋友的话:“花飞的样子虽然迷人,但花飞以后留下的只是幻觉和影子……” 那一年大学毕业以后,没有向同学说声再见,没有  相似文献   

13.
近日到一位民兵通讯员家去串门,信步走近主人那散发着书香的书橱,图书整齐有序,琳琅满目。书橱两旁新书一副对联: 好书犹如最精美的宝器 珍藏着人类思想的精华 写得多好啊,爱好读书的人,谁不喜爱选买和珍藏这人世间最精美的空器,拥有一个哪怕是小小的储积人类思想精  相似文献   

14.
6月17日下午5时许,一艘出海归来的快艇徐徐靠上码头。刚转志愿兵的轮机班长孙永飞钻出机舱,走上前甲板时,不由地愣住了。只见岸上站着一位身材苗条的姑娘,手举着一个黄纸袋朝他急切地挥舞,海风拂起了她那披肩长发。孙永飞  相似文献   

15.
郑军 《华北民兵》2008,(7):30-30
初春的早晨,在天津港第五港埠公司广场上,一支着装整齐的民兵预备役队伍,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队列训练。队列前,一位50开外、身材魁梧的人武干部正有板有眼地为大家做着示范,望着他那准确、潇洒的动作,不少人投去敬佩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杜鹃情     
大别山上的杜鹃花又开了。我踏着杜鹃花映红的山路,朝孔雀坳方向走着。山,还是涂着彩霞的山;路,还是铺满花瓣的路。可是,她,还是那脸似云霞、心如火焰的她吗? 来到孔雀崖下,我不由得抬头仰望,崖顶上伫立着一位身着素装、怀抱杜鹃花的山姑。那身影恰到好处地点缀着这画一般的景色。  相似文献   

17.
1996年5月,在北京军区甚层建设工作会议上,章文瑞作为全区唯一的一位预备役部队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并荣立了二等功。鲜花映衬着他那黑黑的面孔,精瘦的个子透着军人那英武、干练之气。 章文瑞是承德预备役步兵三团炮兵营营长。1993年8月,他来到长城脚下的宽城县龙须门镇走马上任了。少校营长虽说不算多大官,但在正视部队那也是一呼百应的一级指挥员。可当他兴致勃勃地来到营部的时候,看到的只是一间房子和一块牌子。 “这是你的兵”。负责交接的老营长把一本帐单似的花名册  相似文献   

18.
史放 《环球军事》2009,(14):59-61
防空指挥中心正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在房间中央那面巨大的图板桌旁,站立着多位身穿制服的女性,她们手执长长的推杆,随时把图板上代表敌我双方飞机的小标示物推来推去。  相似文献   

19.
天职———记海军政治学院党史教授王维远传知识,教做人,当表率,这是教师的天职。———主人公的话1994年9月10日,海军政治学院礼堂,优秀教员事迹报告会。台上,一位白发依稀者,正以平缓的语调,讲述着他那一件件平凡的往事。然而,或许正因为这种“平凡”,...  相似文献   

20.
杨亮 《政工学刊》2008,(12):56-57
第一次走进他的诗,是在出海实习的战舰上。那天,几个刚走下战位的水兵围坐在甲板上,听一位宽脸膛浓眉毛、肩扛上尉肩章的年轻军官读诗:“炮声隆隆/浊浪滔滔/古老中国的蓝色版图/注视着一个小小的岛…”聊天的时候,他对我说,当海军多好啊,黑飘带,蓝披肩,碧蓝的海水,威武的军舰,在海天一色的绝美意境中,那就是一首平平仄仄的诗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