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众所周知,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山东人民  相似文献   

2.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3.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的第二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及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胜利,是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广大指战员共同努力作战的结果。其中,更是与由两大野战军领导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直接指挥分不开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本文就淮海战役总前委之一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与贡献,择要探讨如下。 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提出至形成,经历有一个酝酿、演变过程,其中,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建议,不仅为整个淮海大战奠完了基调,而且对战役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洋  张超  候哲威 《国防科技》2009,30(2):74-76
淮海战役是规模空前的伟大战役,几十万大军云集前线。没有后勤工作的充分保障,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文章在全面考察淮海战役后勤保障工作的基础上,探析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的时候,重温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探讨淮海战役的战争指导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作为当年淮海战役的一个参加者,就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保证部队在大局下统一行动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继辽沈战役之后的一场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是由东北野战军单独进行的。与之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的。在淮海战役中,中共中央组织成立了总前委。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为夺取战役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关于淮海战役总前委,近年来在人民解放军有关战史及人物研究的著作中多有涉及,但一般性的叙述为多,而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拟就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过程、工作运转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考察。这对于理解和认识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在两大野战军之间成…  相似文献   

7.
1988年11月6日至9日,南京军区在徐州召开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来自军内有关单位的57名同志出席会议,提交论文38篇,探讨了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我军胜利的主要经验:〈1〉在战  相似文献   

8.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9.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10.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大战役.这次战役中,我军面对的是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总兵力达80万之众,仅坦克和装甲车就达300辆之多,显然,仅靠步兵是无法打赢这场战役的,我军能取得这场战役的全胜,取得歼敌55万5千人的巨大胜利,我军强大炮兵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突破天堑扫万军——记渡江战役中的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宋任远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宋时轮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和第3野战军第9兵团的司令员,率部参加过朝阳集、莱芜、泰安、老河口、豫东、济南、淮海和渡江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1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次战略决战性战役之一.笔者作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师长,率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役开始后,指挥所部渡过运河直插陇海铁路,和兄弟部队一起合围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为全歼该兵团做出了贡献;尔后率部南下,指挥第37师在西集团编成内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斗;第12兵团全军覆灭后,带领部队在永城西南地区进行战备休整,直到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笔者时淮海战役中作战指挥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映了当时作战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对今天的军事学术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笔者采访了在淮海大战中曾任师参谋长、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顾问的石一宸将军。问:你对淮海战役是怎么看的?答:众所周知,淮海战役是一次伟大的战略决战,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次大决战。问:当时徐州敌人的情况怎样?答:济南战役之后,徐州的刘峙集团基本上采取守势。他以徐州为中心,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摆了4个兵团,连同4个绥靖区的部队在内,共计29个军70个步兵师,约70万人。刘峙的部署活像是耶稣被钉死的那个十字架。黄百…  相似文献   

14.
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在淮海战役这场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中取得胜利,与中央军委采纳了粟裕的一系列建议密切相关.<周恩来传>在评述1948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采纳了粟裕提出的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议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6.
<正>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和国民党军队南线主力8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展开激烈的决战,最终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拥有美国人支持和兵力、武器优势的国民党军队竟然一败涂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粮食供应全靠空投,却问题频发,造成严重后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前线的问题已有较多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18.
获取和掌握敌方机密而又准确的情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出色的情报保障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利用潜入国民党军首脑机关的内线关系,直接获取战略情报.第二,千方百计搜集战场情报,及时了解敌情变化.第三,策动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19.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20.
“紫石英”号事件与炮舰政策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挟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的雄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发动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挺进江南,揭开了向全国进军的序幕。当人民解放军正在发起渡江之战时,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闯入长江战区,与解放军炮兵发生炮战,挑起了历时一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