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翻身感谢共产党,住房不忘解放军”。“亲不亲看看人民子弟兵,好不好看看中国共产党。”灿烂的阳光,照得离开茅草房搬进新居农户贴的一幅幅大红门联格外醒目。笔  相似文献   

2.
春联的起源     
新春佳节到来之时,人们总要在门窗贴上一副写有吉祥贺语的春联, 以祝新年吉利。说起春联的起源,相传古人用桃木雕了“神茶”、“郁垒”于大门上,以镇妖驱邪,消灾避祸,这就是人们常言的“桃符”。后来,有人改用两张“桃板”,写上二位门神名字,遂成春联雏  相似文献   

3.
新春伊始,大地复苏,万象更新。家家户户喜欢贴上一幅春联,以表示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气息。春联,又名对联,门联或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特别是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后,除夕专门下道圣旨,要求各家门上都贴春联。从此,贴春联的习俗就一直沿用至今。下面选编一些  相似文献   

4.
南木达乡阿诗玛村德高望重的尕尔玛老人因病辞世前,把全村人召集到一起,双手将一根磨得油光发亮的马鞭郑重地交给驻村帮扶的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杨银武。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这根传了几代人的鞭子过去是阿诗玛村的指挥棒,现在交给人武部,是对解放军的信任,也是全村人的福气!”这个几年前就在民间广为传颂的故事,如今已在四川省壤塘县家喻户晓。新年伊始,记者一行踏冰冒雪,走进  相似文献   

5.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上个大“福”字,并有迎春接福一类春联。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夕,甘肃省民乐县地震灾区4000余顶灾民临时居住的帐篷门前纷纷贴出歌颂党和政府、感谢解放军和民兵的大红对联,与周围的皑皑白雪相映成辉。县人武部政委李善全告诉记者:这是全县2万多户受灾群众迎新年庆新春的独特方式和诚挚心声。 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乐县发生6.1级地震,4个乡97个村受灾严重,大量房屋倒塌或裂缝。地震发生后,民  相似文献   

7.
民兵网苑     
新风扑面 4月的湘南,春暖花开。湖南省郴州军分区政委钟六华来到他的扶贫联系点——安仁县灵官镇莽山移民新村。他登门串户问寒问暖,征求村民生产、生活上的意见和要求,商量解决的办法。一位老大爷拉着钟政委的手,老泪盈眶:“感谢解放军啊!不然我们这些生活在穷山恶水的贫苦人怎么能在镇子里住上新房呢。” (阳明喜)  相似文献   

8.
小贴士     
春联又叫"对联"、"门对"、"春贴"、"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9.
元月中旬,《凉山国防教育》杂志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省冕宁县彝海乡的群众来信,清求转给凉山军分区。信里,一群山里的娃娃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对给予他们帮助的凉山军分区的解放军叔叔、阿姨们的感谢,想对叔叔阿姨们说一声:“新年好!”读完这封署名为“一群受帮扶的彝家小孩”的来信,编辑部迅速派记者赶到彝海这块曾留下红色经典故事的  相似文献   

10.
“本村10月份评议公报:好婆媳是邹书香、张秀珍;帮助五保户、军烈属事迹突出的是李书堂……”这是河南省正阳县真阳镇邹楼村“民兵道德法庭”对村民道德评议的结果。据了解,这种以“民兵道德法庭”形式来规范村民行为,崇尚良好道德,树立文明新风,提高道德标准,在该县已经有180多个,它管的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使每个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朱长春  陈航  陈新刚 《国防》2003,(8):54-55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武部在全市民兵预备役人员中组织开展“红星助学”、“一帮五送”、“一助一”结对服务等活动,为广大军属及贫困户排忧解难,把热情和爱心送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们。这里,采撷两个感人的片断,展现今日民兵预备役人员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忘不了,咱当兵的人 2002年底,张家港市大新镇朝东圩港村。是日,村民兵营长蔡和芬接到了一封来自山东潍坊某部的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已当兵一年的该村青年沙建新写来的。他在信中写道:“感谢镇武装部和村民兵干部,使我们一家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现在政府又帮我家重建了新房,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有扎根军营,努力工作,才能回  相似文献   

12.
入秋,大山深处的广东省饶平县凤岭村又传喜讯:该村又一批经济作物喜获丰收。村民张双春美滋滋地说:“多亏了军分区官兵的帮助啊!”  相似文献   

13.
“糖人村”本名西孔村,只因这个村男女老少都会吹糖人,所以在鲁西北陵县得了个“糖人村”的雅称。“糖人村”已有200多年的吹技历史。在旧社会,人们为了糊口,挑着担子走南闯北,历尽了艰辛和凌辱。新社会西孔村人靠党的政策富裕了,把吹糖人当成了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村里吹糖人高手,是村民  相似文献   

14.
6月21日上午10,贵州省毕节军分区大门口响起了阵阵鞭炮声,毕节市八寨坪镇中厂村村民余光平携妻子抬着镶有“感谢给落水孩子第二次生命——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锦旗和感谢信,感谢舒从权将他们11岁的孩子余浪从水中救起并及时送医院抢救的英雄壮举…… 6月16日15时30分,舒从权身着便装抱着自己不满周岁的孩子外出办事,途经毕节市倒天河翻水坝路段时,看见河边有许多群众在围观,他预感有事发  相似文献   

15.
大夫村,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东北部,因历史上曾出过一名士大夫而得此名。在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近几年获得的荣誉却挂满了墙:中国残联“关爱残疾人事业先进单位”,辽宁省“农村‘三个代表’学习验收先进单位”,沈阳市“农业科技致富先进单位”、“红旗村党支部”、“民兵参建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沈阳市命名为“文明标兵村”。说起这几年村里发生的变化,村民由衷地感叹:“多亏了民兵连!”  相似文献   

16.
金超  刘君 《中国民兵》2013,(11):46-47
“嘟!嘟!”9月24日中午1时20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云南省江川县人武部值班室响起。“我是江城镇铜官村村民张俊波,快来救救我们,我们闷倒在铜官村后山蓄水涵洞里了……”  相似文献   

17.
陕北第一村     
在黄河金三角的陕西府谷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前石畔村,它就是靠民兵起家的“陕北第一村”。第一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长张候华带领全村民兵、群众艰苦创业,闯出了一条农工商并举、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之路。 省政府命名前石畔村为“文明村”、“治安模范村”,村民兵连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先进民兵连”。  相似文献   

18.
日前,山西省灵石县静升村村民载歌载舞,欢庆“双喜临门”:全村年收入过亿,人均收入6800元;晋中市委、市政府命名该村为“小康村”。村民们说,建设小康村,民兵应该记头功。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元月,原山东滨洲地区无棣县公安局刑警队长周娜面对记者,泪流满面地说:“我好悔呀!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入了囚犯的行列,罪有应得啊……”。 她忍辱负重地当了局长的“情妇” 1977年秋天,山城姑娘周娜毅然跟随解放军某工程学院转业干部李宏回到他的家乡——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的渤海湾畔的无棣县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他放弃“老板”地位,把资金无私地奉献出来、用于建厂、办企业,发展村社经济,“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他就是重庆市大足县金山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陈官正。 陈官正曾是一位远近有名的“老板”。1992年10月,他当选为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兵连指导员。“陈老板”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