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与"志"是构成现代散文的重要因素之一。散文的"情"与"志"的要求是真实、新颖、深湛,言近而意深,纸短而情长。散文要确立真实、新颖而深湛的"情"、"志",还要注重两者的融合。散文中说理、言志的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2.
杨朔散文似诗如画,人们注意到了它的诗情,而忽略了它的画意。本文另辟蹊径,以中国传统画论探索研究杨朔散文的绘画美。指出正是杨朔采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运笔多变的线条造形和随类赋彩的设色原则等技法,因而创造了虚实相间、动静相依、形神毕肖,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斡旋回环、运笔多变、藏露得宜、情蕴势蓄、耐人寻味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当我动笔写这篇纪念文章时,父亲已去世整整半年了。其实早就想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却因一次次不忍而搁浅。早些年,他同我半开玩笑,叫我以他为原型写本小说。父亲生于解放前,长在红旗下,身处杏林一甲子,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无以数计。他的故事足以写部几十万字的小说,然而我不擅长小说体裁,惟有真性情的散文,才是我最亲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 ,以其表达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以军校大学生为出发点 ,分别从散文写作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是提高军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两个方面 ,阐释了在军校里散文写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兵团建设》2009,(22):46-46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关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关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他的经历,是长篇;他的作品来由,是中篇;他的一颦一笑一个表情,是短篇;就连他一时兴起的话,整理整理,也是一篇泛着深蕴美意的散文——当然,这样的散文有时候也很酸涩很冲辣很"刺猬"——现在,这样一位当代中国文坛响当当的作家,首度开腔于他的军旅生涯了。拭目以待吧,看他怎么翻检这篇——  相似文献   

7.
电视散文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文艺形式 ,之所以很快赢得广大观众 ,是因其活泼多变的外在美和对散文内涵的再挖掘  相似文献   

8.
林强爱山,几近痴迷。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巍峨神奇,被称为"蜀山之王"。20多年来,林强围绕贡嘎雪山,足迹遍及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山山水水。这座山在他的心里越来越重,成为了他灵魂的家园。他震撼于大山之美,用镜头捕捉美、表现美、传播美,让更多人得到美的亭受。山里人的贫穷与大山的壮美形成的巨大反差,深深刺痛了他,使他感到如山的责任。改变山里人的生存状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他20年来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我能如愿走进军营,多少沾了点"文化"的光。1973年冬,我正在老家河南省襄城县读高中二年级,得知第二炮兵某部来接兵的消息,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东打听西打听,找到接兵的班长,整天缠着他积极表现。写决心书、写诗歌、写散文、给他表演豫剧,总之,我竭尽所能,拼命表现"文化"特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执着打动了接兵的班长,他找到驻  相似文献   

10.
美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在我们向现代化进军的各种社会实践中,审美因素越来越大量地显露出来,人们欣赏美、热爱美,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实践着美.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健全的美育,同时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也日益呼唤着把美学运用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具体分析,审美教育可能有四个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九年级)的课本中,新增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和诗、词、曲,每每诵读它们,都有醍醐灌顶之感。它们有的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有的直诉情感,语短意长,百读不厌。品味这些美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可以使我们由衷地热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素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浩渺学海中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的治学佳话。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勤奋。据说他27岁专门从事绘画以后,只有在患病和母亲去世的十几天里才间断过作画。85岁那年,有一天他一连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吃午饭时还不肯停笔休息。画完第五张后,他在上面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不教一日闲过”,是齐白石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一切成功者的“秘密武器”。在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现代社会里,谁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了通往新世纪的通行证。而疏于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三栖精兵"何祥美,入伍十年来,忠诚使命、爱军精武,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向人们展示了一名当代士兵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崭新风貌.他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深化培育海岛官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吴怀中 《军事历史》2021,(3):96-104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美国需要"和"日本能够",日本逐步开启对美提供军事技术之门.里根和中曾根这两位鹰派保守政客分别在美日执政后,一致对苏采取强硬对抗战略,美国明显加快对日军事技术政策的调整步伐,日本亦积极配合并松绑"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严格限制.在系列互动之下,日本对美提供军事技术政策在1983年出现重要调整:中曾根内阁通过"对美武器技术提供"的内阁决议,打开了"提供"通道.其后,日美通过签署相关"备忘录"和"实施细则协定",构建了日本对美提供武器技术的制度和程序.同时,日美还启动"日美装备与技术磋商"、设立"联合武器技术委员会"等机制,全面落实双方军事技术合作.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提供军事技术的开启,为此后日本对外军事合作及同盟转型的进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法国薯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长年累月与各种数控机床和直升机零件为伴,刘仁和对所从事的数控加工工作也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他常说:"军品就是精品,更是一件工艺品。每当看到一件件加工好的直升机零件成品,我心里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越看越欢喜。"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台海两岸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外岛"问题,是整个台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台三方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对"外岛"问题始终抱有不同的立场和政策.自杜鲁门政府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美国逐步形成对"外岛"的基本政策即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纳入美国在远东的防御体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卫台澎不落入红色中国手中;美国对防卫"外岛"不向蒋介石政府做任何承诺,除非中共军队对"外岛"进攻的同时也对台澎发动攻击,或者对"外岛"的攻击是进攻台澎的前奏,否则,美军不介入保卫"外岛"的战争.同时,美国又刻意保持"外岛"政策的灵活性和模糊性.蒋介石当局着眼于"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视"外岛"为生命线,竭力坚持以重兵保卫"外岛",要求美国承诺协防任务、美军直接参与防卫"外岛"的军事行动.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在应对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之战、美英策动新西兰在联合国提出"海峡停火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磋商与交涉、美国策划蒋军撤出大陈岛,以及对于金门和马祖两岛守与撤决策的争论等等,美台双方之间无不贯穿着上述各自的政策意图,同时也始终受到西方两大阵营冷战格局和台海两岸战略态势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他秉持"紧急故障不过夜,重大维修不耽误"的原则,二十余载匠心耕耘,练就了一身数控设备维修"硬功夫". 在同事眼中他是难不住的维修"大拿",他把自己定义为分厂安全生产的守门人.他就是2020年度江南工业集团标兵、数控加工分厂数控维修班副班长谭伟,先后荣获公司标兵、优秀党员 、优秀员工、技术能手、优秀专业点检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的哲学",其研究对象仅局限于艺术美,是从研究它的概念开始,他在驳斥了康德关于真实的事物是不可理解的观点后指出,美与真是一回事,最后给美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9.
沫沫 《政工学刊》2013,(9):78-78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楚国的辞赋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美在恰到好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等艺术家都祟尚黄金分割律,它表现了某些美的本质的尺度.人体之所以美,是因为比例关系的和谐和五官的适中对称.其"适中"与恰到好处不谋而合,任何事"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同样,在新课改大背景影响下的教学,也要把握好恰到好处这把"黄金"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