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国内外航天快速发射现状,总结了发展趋势;分析了制约我国航天快速发射发展的因素,并对我国航天快速发射发展的能力要素和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最后,给出了我国开展航天快速发射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航天发射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及以美国Space X公司为代表的私人公司争夺航天发射市场,现在比较火箭发射次数也逐渐成为网上一个颇受关注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各国火箭发射数量的对比就好像看一场比赛,中、美、俄三国的航天发射数量交替上升代表了它们航天领域实力的对比,因而极具观赏性和代表性。但这里要说的是,火箭发射次数不是说一点意义没有,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反映出各国在航天领域的某些态势,比如航天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技术难度大、系统庞大复杂、可靠性高,是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在阐述航天发射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航天智能化测试、发射控制与决策系统,研究了航天发射智能测试与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未来的航天测试发射与控制系统将是高度自主的测试与控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4.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实力雄厚、现代化、技术一流的航天发射中心,不断推进航天强国战略发展步伐。本文辨析了世界一流航天发射中心的概念和所具备的特征,并从先天优势、发展实力、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航天发射中心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现役航天发射中心转型发展对策,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概况 201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国家、日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进行了航天发射。这些国家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3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1%。2010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09年少4次,降低约5%。 2010年74次航天发射有4次失败。4月1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火箭发射“静地星”4通信与导航卫星失利;6月10日,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活动在海南文昌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代表、辅导员老师等120余人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参观体验。本次活动由全国少工委主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协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福建省少工委、海南省少工委、航天科工二院208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员代表通过聆听院士科普讲座、制作火箭模型、观摩火箭发射等活动近距离感受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7.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 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发射技术及特  相似文献   

8.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于今年金秋在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继"神五"、"神六"任务圆满成功之后,我国进行的又一次重大载人航天科技实践活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开篇之作,它将首次进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水平实现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飞跃。目前各路大军已齐聚发射场,为确保实现"准确入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刘党辉  尹云霞 《国防科技》2018,39(6):008-014
快速航天发射以其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军民商快速太空进入的需求。概述了快速航天发射军用牵引、商用助推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未来军民商领域对快速航天发射的新需求。归纳了快速航天发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美军太空军事演习对快速航天发射的促进作用。基于美国在快速进入太空的需求评估、技术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快速航天发射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美国新太空战略威慑和太空霸权,为我国快速航天发射力量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秦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航天发射测控力量作为航天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遂行航天器发射,圆满完成返回航天设备的回收,确保航天器快速进出空间,在航天力量备战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航天发射测控力量的特点规律,分析了发射测控力量的备战使命任务,提出了体系化建设方法,为航天力量建设与应用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肯尼迪航天中心 位于美国东部佛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 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载人航天工程,是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从神一到神十,它所走过的创新之路,成就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8年9月27日,  相似文献   

14.
以高密度条件下航天发射试验为对象,对发射试验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高密度条件下航天发射试验主要风险,从人力资源风险、设备资源风险和进度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对航天发射试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太空系统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快速响应航天发射是将装备系统快速送入太空的有效手段,快速进入太空战法创新也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快速响应航天发射战法创新需要,主要通过分析美军航天发射作战相关法规变化与战法创新实例,从快速响应作战任务要求、航天装备技术发展和信息化体系化联合作...  相似文献   

16.
快速发射航天器进入空间,完成信息获取、导航与通信等任务已经成为突发事件背景下确立空间优势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发生灾害时进行灾情勘测、指挥通信、救援导航的有效手段。本文针对未来航天应急发射体系建设需要,重点从体系结构、体系运行模式、组织机构设置和测试发射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航天应急发射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可为我国未来航天应急发射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顾名思义,载人航天运载器就是可以使人安全进入太空并返回地面的运输系统。1961年尤里·加加林绕地球飞行所乘的“东方”号飞船是人类所使用的第一艘载人航天运载器。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国家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在载人航天的活动中,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各种目标的前提,与发射无人航天器的运输工具相比,载人航天运载器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具有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首先·它必须具备载人飞行的高度可靠性:第二,它在发射的主动段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振动、冲击和噪音等环境情况不能超出人所能承受的生理范围,或者通过某些防护措施达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战争行动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目的,太空快速响应发射已成为重要的解决手段。总结传统航天发射场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太空快速响应活动对航天发射场的需求,从发射场建设需求体系、发射场测试能力推进、发射场改造和补充建设、天地一体测控通信体系、快速机动发射模式等提出了发射场建设发展途径,为满足太空快速响应发射场系统建设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航天(space flight)又称空间飞行,指人类借助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46年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2年岁末,又传来了“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中国人实现邀游太空的梦想已指日可待。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发表一组文章,从航天产品研制、航天发射和航天测控的不同角度,展现中国航天事业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更加灿烂的明天。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组织撰写。  相似文献   

20.
安全可靠的航天发射能力是稳固进入空间的保障,也是提升利用空间能力的基础.从2006年起,世界航天发射失败事故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1年,航天发射失败率接近10%,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