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望守望     
今天是八一,在值班室,我对着电脑屏幕,看飞机在蓝天上划过的轨迹。"守望蓝天"是我给这份工作取的别称,"守望蓝天"也是我给父母的安慰。去年八一,我从军校毕业到单位后第一次回家。父母向朋友介绍我所在的城市,听说我是空军又听说城市名字,朋友便赞叹那支全国闻名的航空兵部队,看着父母脸上掩饰不住尴尬的笑容,我坦然地告诉他我是在毗邻的雷达部队。的确,那是一支没  相似文献   

2.
“穿上军装不想家”是用来教育新战士的, 事实上哪能不想家?我是一名部队军官,长期 远离家人,在部队的日子总是十分牵挂父母, 每年回家探亲总是想方设法多尽孝心,总想补 偿一下,可每年回家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 处处让我感受着家人的关心,所以每次都被亲 情所“累”。  相似文献   

3.
这是发生在革命老区、省级双拥模范县——贵州瓮安的一个真实而又普通的故事。 医院:救人要紧,医疗费以后再付 去年12月23日,在77160部队服役的贵州瓮安籍战士李国坤刚从野外驻训归来就接到回家休假的通知。想到马上就要回家与父母团聚,李国坤内心非常激动。12月25日,他向到了离别4年的家乡瓮安县中坪镇果园场村。  相似文献   

4.
法官信箱     
2012年初我休假回家相亲,和女方接触后双方都比较满意,确定关系后,我父母先后给了女方5000元见面礼和3万元彩礼,筹备婚礼时又给了2万元让她为自己买结婚钻戒和婚纱。2012年6月双方结婚后,我回到部队,女方还住在娘家,由于两人相互了解不够,又不在一起共同生活,沟通不畅导致矛盾不断、互不信任,感情无法维系,双方都  相似文献   

5.
我是92619部队雷达分队长臧俊。我女友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不但成绩好,受导师器重,而且家境富裕,父母在当地都是有身份的人。而我来自农村,又是大专文化,家境困难,兄妹又多。不过,当时她父母对我只有一个要求,毕业分配到厦门或宁波这样的大城市就行。可命运偏偏捉弄人,2004年6月,我被分配到一座偏远的高山观通  相似文献   

6.
《笑脸》     
《解放军生活》2013,(7):66-67
5月8日,为迎接第65个"世界微笑日"的到来,湖南张家界边检站开展了"微笑面对人生,构建和谐警营"主题活动。列兵李鹏刚下队,就感受到了警营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王亚博/摄这是云南省昆明市96201部队女兵王彦,入伍后第一次野外长途拉练拍的照片,别人都说她牙齿很白,其实她是皮肤晒黑了。她想把这张照片寄回家,告诉父母在部队过得很开心。陈刚锋/摄  相似文献   

7.
二十几年前,带着对部队的无限向往和对绿军装的热爱,我走进了军营,多年的军旅生活,磨砺了我坚强的军人品格,更增添了我对军营这份爱的情感砝码,回想起曾经的往事,留下了太多的牵挂和眷恋,但二十几年前离开家门时,父母送给我的"礼物"更为我走好军旅之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基土,今天我仍然珍藏父母送给我的这份特殊的礼物——"到部队多做好事。"新兵连的一天,我当值日员,早上,早早就起了床,一溜烟跑到卫生间拿回前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味道     
我大学毕业就进入部队,对家中的照顾、给父母的尽孝少之又少。前段时间休假回家,当我的脚步刚刚踏进家门的那一刻,父亲显得很激动,是那种看见远游之子安全归来时的安然与放心。我看见父亲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以前更多,脸上的皱纹比以前更深,肤色比以前更黑,行动也比以前更加迟缓,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农村老人。父亲现在虽然不缺吃少穿,但因为母亲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尿毒症,视力又不是很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中所有的活计都是由父亲一个人承担,肩上的压力并不小。  相似文献   

9.
母爱伴我行     
又是佳节思亲时,我很想回家,回家看一下我年迈的母亲,但我却怕,怕令母亲担心,怕见母亲为我操劳的样子,每每想起总让人心里有点隐隐的疼痛。平时母亲总是念叨着我,希望能和我说说话,可我一告诉她我要回家,她就开始担心,直到我回家。如果是仅此而已,也就罢了,可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就在你回家没几天,她就开始担心:“你休这几十天不会影响工作吧?”我说:“不会的,这是正常休假。”但她还是半信半疑,好像天天待在单位才算尽责似的,直到我回部队。  相似文献   

10.
缘何探家不回家刘永满,钟魁润,盛长峰近日,某营因为发放服装,电催离开部队半个月在家休假的保管员小马归队。小马父亲接到电报后,当天就在邮局打来电话,说小马没有回家。后来小马逾期归队,方知他在驻地一家厂矿"打工"。战士小邹是个摄影爱好者,他常常慨叹部队太...  相似文献   

11.
祖父当过兵,父亲是军人,我出生于1977年8月1日。父母说我与"八一"有缘,就给我取了"王八一"(曾用名)这个意味深长且军味十足的名字。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可以说是看着军旗听着军号长大的,但我对军人的印象却不是太好,总觉得当兵的有一股"傻劲"。1994年底,在父母的建议下,我报名参了军,但我对军人的理解并没有多大改变,于是在入伍时换成现在这个名字,直到第二年8月1日,部队演习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11目上午8时,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武装部突然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现役军人二级士官李某带有沙哑的急促电话:“是武装部吗?实在没有人能帮上我的忙了,只有找你们了。我的父母正在农场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我想请农场武装部的领导前去帮助调解,如果调解不通,我马上请假从部队回来阻止他们。”接电话的武装部干事孟庆山经过详细了解得知从八五二农场入伍的现役士官李某,其父母这几天正在闹离婚,而李某所在部队正在进行大型军事演习,团里人员紧张,并且李某身负重任。如果请假会给部队工作带来很多难题,在进退两难之际他突然想到向家乡武装部求援。  相似文献   

13.
当兵多年,每次回家,父母总喜欢问我想吃点啥?由于我早早地参军离开了家,许多年过去了,在饮食上已经没有了特别的嗜好,于是就告诉他们,随便吃些啥都行。不料,这样更给他们添了好多麻烦。每次事先得知我回家,都要准备满满一桌子好吃的饭菜;如果我回得突然,他  相似文献   

14.
成长在南沙     
刘鹏 《政工学刊》2011,(8):74-75
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军号声伴我成长,耳濡目染的都是军人的气息。刚来南沙守备部队的时候,我以为我对部队已经很了解了,完全可以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来南沙部队的前两个月还好,新鲜感很强烈。慢慢地就有些不适应了,表现出眼高手低、目中无人的心态,很难与战友们打成一片,很难融入到南沙卫士这个群体中来。  相似文献   

15.
边关的雪山     
儿时的伙伴得知我所驻守的地方,与哈萨克斯坦为邻的消息后,激动地称赞我成为全村离家最远“第一人”,问我刚到部队时有何感想……印象最深是第一次执勤,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民族群众、陌生的建筑、“冬不拉”发出的声音,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被派往国外执行特殊任务。伙伴求我回家探亲一定要找他“猛说猛聊”印象最深的趣闻。细细思量印象最深的不是别的,是边关的雪山,因为这里从10月到4月我们生活在雪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来信     
父亲的来信黎良从戎几载,收到父亲大量的来信。每封信我都小心收藏——这是父亲心血的凝聚。刚到部队那会儿,初尝离别父母的滋味,思家愁绪郁积于胸,父亲的来信如同甘霖滋润心田。当班长发信念到我的名字时,那是多么激动的一刻!象是害怕别人抢走,忙不跌地伸手去接信...  相似文献   

17.
小石的心事     
苏野 《政工学刊》2001,(6):41-41
飞行员小石看完家乡镇政府寄来的特快专递后 ,把信紧贴胸口 ,长长地出了口气 ,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看到这一幕 ,我连日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是去年 7月我担任飞行大队教导员时发生的一件事。几天前 ,部队正进行演习前的紧张训练 ,时间已进入倒计时。我发现 ,一贯爱说爱笑的飞行员小石突然沉默起来 ,经常一个人独处一隅 ,若有所思 ,训练时无精打采。经了解 ,小石的父母因为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了纠纷 ,对方依仗人多势众 ,强行占地并将其父亲打伤住院。石老汉托人捎话 ,要儿子回家“雪耻”。小石的朋友也说 ,只要他回来牵头 ,“摆平…  相似文献   

18.
怀念母亲     
说起来很惭愧。从当兵离家那一天起,就没尽多少孝心。总以为父母还年轻,自己会有很多时间去尽孝心。每次回家,留给母亲的几百元钱,母亲也都攒起来不舍得花,说是给我买房子时用。直到有一天姐哭着告诉我,母亲得了绝症,我才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当时,非典肆虐,到任何一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80年11月份入伍的,父母把我送到部队的动机很简单。我实在是太让他们操心费神了,调皮爱打架,惹得街坊邻居都害怕,父母已经拿我没有任何办法了,于是把我送到了部队让部队好好管教管教我。新兵训练还没结束,我的臭毛病就又犯了。争强好胜,飞扬跋扈,我行我素,很快成了干部眼中的“老大难”,战友眼中的“鬼见愁”。新兵训练结束,该下连队了,但由于我的“名声”在外,每个来挑兵的干部都对我敬而远之,惟恐避之不及,很快战友们都被挑走了,偌大的操场上只剩下我和新兵连的指导员,指导员表情复杂地看着我,不住地摇头叹气。我站得有些累了,管他那么多,一屁股坐到了被子上。  相似文献   

20.
四菜一汤     
李威 《政工学刊》2008,(2):43-43
我在吉林某边防团当排长时,新兵很多来自浙江。其中一个叫艺帆的新兵,父母做建材生意,家境比较富裕。下连没多久。一次他向我借两千元钱准备过生日。我当时没有拒绝也没有批评他,因为他初到部队,我怕影响他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决定通过独创的“四菜一汤”生日宴的形式来教育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