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一名温柔体贴仁爱理达的医生,从医56年,他始终坚持着属于他的职业习惯:他见病人的第一个表情是微笑;他是一名出色的外科专家,他认为医生站在手术台前,比去争奖、去凑论文、去弄基金更有价值,因而也便没有“教授”“博导”之类的头衔。他是一名彻底理解为医之道的医生,他说:“医生的职业没有尽头,除非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则总要做下去。”现在,他停下来了。他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淡定地交代遗嘱:死后做遗体解剖,为后人积累经验。他说:“我这辈子做医生,只想做个好医生。”  相似文献   

2.
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卫生院院长姜万富,从医42年,行医足迹遍布昆仑山牧点,在只有一张简易手术床和两个操作台的极其简陋的手术室内,成功实施了2000多例外科手术。姜万富几十年倾力于山区行医的执着,不仅是出于一名医生对生命的尊重,更源于他内心深处流淌出的对这片土地和各族群众的真情、大爱。姜万富曾说过,他虽然生长在黄浦江边,却是新疆,是兵团,是党组织把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培养成了一名医生、党员、干部,而且成为职工群众交口称赞的好医生,这是用金钱都换不回来的价值。姜万富先后荣获农三师和叶城二牧场授予的"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多次。2007年,姜万富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8年7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12月15日,在全国高技能人才和农村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姜万富又被评为"全国农村优秀人才"。42年过去了,姜万富把自己的青春汗水都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如今,他已到即将退休的年龄,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他平淡地说:"老一辈兵团人的精神,是我一生扎根边疆的动力。"姜万富的先进事迹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了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兵团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万山特区高楼坪乡水眼坪村,一提到“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吴培军,山里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指拇:培军评上“全国模范”,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
快,用最好的车辆把他送进医院! 快,让最好的医生组成救治小组! 快,选最好的护士精心护理! 快、把最好的病房让给英雄! 这一切,就像英雄的壮举发生在瞬间一样,都在紧张、快速、准确、有序地进行。医生从他的左腿中竟取出60多粒铁砂,由于主动脉完全断裂,不得不进行高位截肢。为表达对英雄的爱戴、敬仰,前来医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解囊捐资万余元。为了褒奖他的英雄行为,日照军分区给他记了二等功。他就是见义勇  相似文献   

5.
1985年11月,王相来被任命为伊通县伊丹镇武装部副部长,从这一天起,他便把整个身心扑在了武装事业上。就在王相来满怀豪情要干一番业绩时,他却突然病倒了。这是1986年初,在一次组织民兵点验时当场晕倒,被民兵们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严重的二间瓣脱垂心脏病。医生劝他动手术,并说,必须得手术,不然的话,不超过三个月,就有生命危险。王相来问医生有什么药可以支持下去,医生为他开了药方,王相来只说了声“这就行了”,就离开了医院。1993年秋,王相来的心脏病越来越重,抵抗力越来越弱,别人不感冒,他感冒,别人感冒,他重感冒,  相似文献   

6.
在湘赣边界的乡间小路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骑自行车、挎着“十”字药箱的棒小伙儿。他走乡串户,热情地为群众家禽家畜防病治病。他就是江西萍乡上栗区鸡冠山乡退伍军人、乡村兽医刘名春。  相似文献   

7.
深夜,山间小路上急急走着一个身背药箱、手持电筒的年青人。多少个夜晚,只要有人请他出诊,他二话不说,随叫随到,他就是贵州赤水市复兴镇退伍军人、个体医生潘映龙。  相似文献   

8.
在十里桃乡,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机关干部说他能打善拼,乡村父老说他一心为民。在他的办公室里,“道路建设先进个人”、“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征兵工作先进个人”……一尺多高的荣誉证书和挂满墙壁的锦旗、奖状,印证了他从事武装工作7年的辛勤汗水和坚实足迹。他就是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武装部长何建平。  相似文献   

9.
在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河南省三门峡市,有一个人的名字传遍了当地的城镇乡村。上级领导同志称赞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三门峡市的党政领导称赞他是“我们身边的孔繁森”,与他并肩艰苦创业的同志称赞他是迎难而上、不懈奋斗的“拓荒牛”,基层官兵、当地群众称赞他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0.
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从一个教会医院的医生,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傅连暲完成了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转变.毛泽东说:他是我党"第一个红色医生";陈毅说:他"对党是有功的";谢觉哉说:"寿人寿国功在党,傅公名应列首榜"……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底,地处闽西的革命老区明溪县夏阳乡党委书记李书敦,始终关心着民兵预备役工作,每当乡人武部遇到困难时,总是热情帮助解决。他在全乡建立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目标责任制,把16个村民兵连基础建设纳入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近两年,他在9次党委会上专题研究民兵工作,先后自己或指派党委委员共参加乡村民兵各种大小会32次,每月15日的“议军日”,坚持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有一位被人们誉为"品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好医生",他就是该镇羊头山村生室医生、退伍军人王德开。  相似文献   

13.
老班长不是医生,但他发明的"中西结合疗法"却名扬我们的部队。可不,医生为病人疗伤,老班长吴宝明却用他的这个独门绝技,为指控装备做"主板搭桥手术"。要说老班长的这门绝技还得从十几年前,他还是新兵的那会儿说起。入伍之初,他被安排到传真室工作,一次在送报时他无意发现通信科的一台电脑系统崩溃了,很多人围在电脑前束手无策,最后还是请了上级单位的一名工程师才把问题解决了。当然,那是上个世纪的事,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因此,会操作的人  相似文献   

14.
1989年9月1日中午,在湖北省武汉市同济医院门诊部的楼道上,56岁老农民李丙香跪在地上痛哭失声,一见穿白大褂的人就爬上前去作揖哭喊:“医生,求你救救他吧!乐成这伢不能死,死了我们没法子向全村人交待呀!”“医生,让我替他去死吧!”  相似文献   

15.
谁能想到,一位患了中晚期喉癌,仅凭根不锈钢管呼吸,被医生判了死刑的患者,5年间竟翻山越岭1万1千多公里,为当地民兵和群众治病5万3千余人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位用生命之火奏响新时代人际关系乐章最强音的人,就是波阳县视田乡前山村民兵营的“乡村医生”石德亮。石德亮在部队服役时是位出色的连队卫生员。当兵5年,受奖10次,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并曾两次获得师、团卫生员技术比赛第一名。1981年从部队退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工学刊》2014,(8):92-92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接近九点钟,医生凡·艾斯克接到一个外地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我是海顿医生,在格兰富尔的一所医院里,这里有一名病危的儿童,他头颅中有一颗子弹,刚刚被送进医院,情况十分危急,很可能救不活了,我们必须立即给他做手术。  相似文献   

17.
让生命开花     
一位朋友讲了个故事 :有一位公司经理 ,在一场车祸中被撞成了植物人 ,前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由于这位经理平时对员工相当好 ,非常关心下属 ,所以 ,大家对他的病情都十分关心 ,经常给他送去鲜花 ,并十分希望医生妙手回春 ,能使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医生介绍说 :“惟一的办法是把他当成正常人 ,每天与他说话。”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 ,都很高兴 ,纷纷自发地来到医院 ,轮流守护在病床前 ,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他的名字 ,不厌其烦地给他讲公司里发生的事情……渐渐地出现了奇迹 :病人的眼睛有了活力 ,面部出现了表情 ,能慢慢学着说话 ,一年之后竟能…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乡卫拉牧委会第四牧业生产组组长、乡民兵连副连长多日杰,1900年12月被青海省树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多日杰是乡村医生,他尽心尽责为群众服务。1982年,过去和多日杰有些矛盾的牧民毕毛的儿子患了重病。多日杰听说要输血,赶到县医院,给孩子输了200CC 血。由于连续赶路劳累,输血后头晕恶心,一下子昏了过去。一天晚上,多日杰巡诊回来,累得连下马的力气部没有了,听说牧民格拉海四个孩子都病了,又挣扎着骑马摸黑赶去,给孩子治疗,整整十  相似文献   

19.
他是国民党空军少将之子;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他是草原上拎着药箱巡诊的赤脚医生;他是唐山大地震里拯救伤员的先锋军;他是医生心中的权威;他是病人眼里的希望。行医61年,如今已78岁高龄的张新生仍坚守在手术台前,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0.
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听母亲说,连续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第三胎生了我这么个宝贝儿子。父亲高兴得要命,说他这辈子有指望了。我小时多病,父亲经常三更半夜地去找医生,连脚都跑起了茧。虽然后来母亲又超生了小弟,但父亲却总是宠着我。父亲凭着无师自通的石匠手艺负担着我们姐弟几个的学费。尽管父亲干得很辛苦,可我看着越来越惨淡的家境,还是一个劲儿地说父亲的不是,埋怨他没有别人的父亲精明、能干。父亲只是经常叹着长气,一声也不吭。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工作分配没能如我所愿,被分到了全区最偏僻的一所乡村小学。我把这件事又归咎到了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