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惨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武器战,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  相似文献   

2.
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实践表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软杀伤”手段,促使战争减少暴戾,心理战逐渐由战场内向战场外扩展,由辅助作战行动向“中心”作战行动转变,运用心理战从心理上控制和压倒对方,削弱和瓦解敌方斗志,已经成为敌对双方首选的作战方式。一、军事科技的进步,为心理战质的转变提供了物质前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导弹袭击伦敦和安得卫普,开创了高技术武器运用于战场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武器已汇聚于战场,现代战争新景观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战争已开始朝着信息化方向阔步前进。随着军事科技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各国军界在关注陆战场、海战场和外层空间的太空战场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底战场的开辟和使用上。一些军事大国和濒海国家,为掌握海底战场的主动权,已经着手研究开辟海底战场。在现代海战高技术化武器装备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海底作为军事斗争中的又一个争夺激烈的战场,将成为现代海战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王作化  林生  菅强 《环球军事》2008,(3):104-10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恐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至今后果难除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战剂,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公开或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在1939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诺门罕之战中,日军为挽救战场败局,曾秘密将新研制的细菌武器投放战场,结果造成口军自身1300多名士兵神秘死亡就是其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吴金强  郭凯 《国防科技》2017,38(1):013-018
地下作为新的战场空间,是现代战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更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据记载,人们在地下活动的历史要远远长于人们在海洋、空中活动的历史,那为什么地下战场的发展如此滞后于海战场与空战场呢?文章从人们的认知水平、社会的经济条件、工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将有助于深化对战场空间拓展规律的认识,预测其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动军队战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阿富汗战场上,阿富汗各方军队使用最多的坦克恐怕还是T-54/55了。  相似文献   

7.
电子战装备在战场上的状态包括可使用状态、故障状态、战斗损伤状态、装备工作状态和退出作战状态。电子战装备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的前提条件是装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只有在可使用状态下,装备才能被作战人员指挥与运用,发挥作战效能。电子战装备保障直接影响电子战装备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8.
美陆军布莱德利战车是战场上广泛使用的车辆之一。目前美军已研制出用于21世纪战场用的A3型。本文简要介绍了它的指挥控制,杀伤力,生存力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9.
在生死博斗的战场上,为避免已被彼知,总是想方设法地伪装自已,迷惑对方。有的戴上用野草树枝捆扎的伪装帽,有的穿上用同地貌地物相似布科做成的迷彩服,还有的给兵器披上用麻绳或尼龙线织成的伪装网。不可否认,这在以肉眼加普通光学仪器为侦察手段的战场上,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广泛使用红外侦察器材的现代战场上,原有的伪装方式就有点相形见绌了。这是因为,凡是温度高于绝  相似文献   

10.
军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实践证明,现代高技术战场实际上有两个:一是包括陆、海、空在内的“有形”战场,另一个是“无形”的、但却异常激烈的电子战场。“有形”战场上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的化学武器已是世人皆知。电子战场上的电子计算机病毒,因其同生物病毒一样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感染力,作战效能不亚于常规战场上的化学武器,而被西方军界比作电子战场上的“化学武器”。因此,它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井正在加大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姜放然  王长林 《国防》2004,(10):53-55
无人化兵器一经投入战场使用,就因其出色的表现让世人刮目相看。随着大量新技术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应用,由高技术打造成的无人化兵器的性能更加优越,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世界各国军队纷纷调整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加紧研发无人化兵器,以抢占无人空间的制高点。一、无人化兵器大显身手空中无人化兵器主要是无人机。无人机在战场上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情报侦察。这是无人机投入战场使用的最初目的,也是无人机最主要的任务。美军在越南战场首次使用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就是用来对越南北方上空进行侦察的。在以后的战争中,无论是…  相似文献   

12.
在伊拉克战争中,地面战场上的交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伊双方的地面主战武器装备及其在战场上的使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对此进行初步分析。有过激战的炮兵压制武器美英联军地面战的“开路先锋”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 M109A6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 M270型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开路。美英联军和伊军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例  相似文献   

13.
八一三淞沪会战在战役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左翼、中央和右翼三个战场。左翼战场由于中日双方的军事战略、淞沪战场的地理位置、上海租界的存在以及一·二八战争的经验等因素,而成为这场会战的主要战场。作战双方都以主要的兵力兵器使用于左翼战场。中国左翼作战军是淞沪会战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方面军。左翼战场从长江南岸抗登陆作战到澄锡国防线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对于会战全局带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战斗,成为淞沪会战在战略上转换全局的枢纽。  相似文献   

14.
在高技术战场上,由于高技术兵器和高爆性能杀伤武器的大量使用,人员伤亡将十分严重,战场救护也将十分困难。据对以往战争的统计,战场死亡人员中,有70%是由于抢救不及时造成的“二次死亡”,只有30%是直接死亡的。这说明,如果战场上的医疗技术先进,抢救及时,方法得当,将有大量人员“得以复  相似文献   

15.
在未来战场上,军队将使用没有地雷的“雷场”。所谓没有地雷的“雷场”,实际上是依据战场上一定的地形,由无数的超低功耗、超小体积、超轻重量的微型探测器、微型摄像头和无线电设备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来监视战场上的态势,并将情报及时传送给指挥部,以便召唤火力,打击敌人。这  相似文献   

16.
美军参联会的《2010年联合构想》指出,“传感器的扩散,尤其是在外层空间越来越多地使用传感器,意味着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几乎与近距离上一样容易”,并预言,“到2015年,在战场上被对方看到就很可能等于死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战争就是发现者的战争。未来战场难掩“庐山真面目”为了在战场上做到先敌发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现代侦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非常规,但仍符合逻辑的观点来探讨“作战效能”这个问题。人们期待 机器人在战场上增强作战效能,以及更多地通过使用无人操纵系统从进攻方面来改 善对敌作战效能,从防御方面来维护作战人员。这样机器人就为减少作战人员的需 求开辟了新路。 “作战效能”是一个常被引用,但不能完全用数量来表示的术语,在机器系统的使用中,它可分成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信息战的大潮已滚滚涌来,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网络战,在人们不经意之间,已经搭载着新时代的列车悄然闯入我们的视野。军事人士指出:在未来的军事领域中,互联网络的编织将越来越密,未来的军队将是网络化的军队,未来的战场将是网络化的战场。战场互联网建立后,指挥员在室内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一举一动;战车驾驶员在车内可以观察各种敌情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行动;各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半岛登陆,胜利地开辟了欧洲战场上的第二战场(西线战场)。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诺曼底登陆战役是战争史上的一次成功的军事“骗局”,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欧洲战场的伟大的转折点,是由于它在欧洲战场上孤军奋战的不利条件下,在战争的中期打击了敌  相似文献   

20.
文虎 《环球军事》2005,(13):20-23
为了能够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生存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坑道战和阵地战,人们构筑各种工事遮挡敌人的视线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但是有时候战情紧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搭建有效的遮蔽物,所以发烟器材逐渐被大量使用在战场上。当时主要是将能够产生烟雾的器材装在马车上,由人或者骡马拉着车子在战场上到处跑.产生烟雾以起到掩护已方部队活动的目的。这种装备几乎谈不上什么机动性。化学战车的鼻祖应该是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制造的喷烟战车。一战后,荷兰将法国生产的雷诺FT-17坦克进行了改装,在坦克的两侧分别加装了喷烟器,利用这种喷烟战车可以在野外空旷地带迅速产生大量的烟雾。当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化学毒气留下的恐怖阴影还没有完全从人们心头散去,所以这一款战车一出现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