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真实反映鏖战中原的好书──《中原突围史》读后王诚汉在纪念中原突围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中原突围史》于1996年6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是这次战役的亲历者,有幸先睹,深感这部史书的编写和出版是一项慰先烈、昭后人的重要工程,为系统、准确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和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编著(李少瑜、曾焕雄、瞿培树主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原突围纪事》(以下简称《纪事》),是一本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例来记述中原突围战役的好书。李先念生前为该书题写书名,王震为该书撰写了序言。《纪事》的作者以饱满的激情,准确可靠的史料和流畅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中原突围战役的历史画卷。该书在编著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李先念、王震等参加过当年中原突围的老同志的关心和指导,从而保证了质量。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悲剧。面对邪恶,是选择抗争还是选择沉沦,是选择正义还是非正义的方式进行抗争? 这是此文提出的一个问题,女警官周娜的悲剧不在于她成为一位腐败的公安局长的玩物,而在于她以一种罪恶和堕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3,(13):30
河南,古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曾长达5000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三商文化、武术文化、圣贤文化、宛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汉字文化、姓氏文化、圣贤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礼仪文化等博大精深。当今,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相似文献   

5.
夏夔 《军事历史》2002,(4):23-27
1946年6月26日开始的中原突围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直接指挥了中原突围.突围前后的每一个重大行动,都是毛泽东决定或批准的.同时,毛泽东对中原突围的意义和作用,也作出了公正、权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原突围中的李先念曾焕雄提起47年前的中原突围,人们自然想起一位功勋卓著、名扬四海的名字──李先念。当时,他面对敌军重重围困,毅然勇敢地接受挑战,指挥中原军区部队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使敌人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阴谋化为泡影。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7.
<正>在昏天黑地的现实社会里,简·爱的为自由和平等进行的抗争有如无边黑暗中一道闪电,它的光焰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纵观作品全貌,简·爱的抗争仅仅表现在幼年和少年时代,带着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当她从孤儿院出来,踏入社会之后,随着自身心理和生理上的日渐成熟,她的抗争性格黯然失色了,以致发展到向现实秩序妥协,在某种意义上说,简·爱已经蜕变为宗教教义的信徒.  相似文献   

8.
中原突围后的游击战争萧健流年似水,物换星移。发生在1946年盛夏的中原突围,成为记忆中的往事,转眼已经50周年了。作为生逢其时,身当其事的突围参加者,每当回首这段如火如荼、艰险早绝的难忘岁月,总是心潮难平,激怀难禁。这不仅因为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  相似文献   

9.
三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水草1947年6月~9月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一个历史转折点。然而,三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还是由此使解放军进入了与国民党军的战略相持阶段?这是目前史学界正在讨论的问题。三...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辗转激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至1948年秋,已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局面。是年8月,为迎接决战的任务,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干部及中原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云集河南宝丰县,传达学习中共中央的指示,并部署新区工作。 11月5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领随行参谋、警卫人员,携带电台,分乘美式吉普和卡车,顶着初冬的寒风,奔赴淮海前线。上午10时许,抵达许昌。许昌是中原文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发动了淮海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战役。淮海战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领导决策,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冀鲁  相似文献   

12.
1947年夏季,以毛泽东为首的最高军事指挥部作出挺进中原的战略决策,先后派遣刘邓、陈谢、陈粟三支主力部队渡黄河南下,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开辟了著名的中原解放区战场。由此,形成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新局面,推动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本文试图对毛泽东挺进中原战略决策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塔河五姑娘     
历史让兵团建在了沙漠边缘,历史也让兵团人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不屈的抗争。半个多世纪以来,兵团的创业者们用勤劳的双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即企图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为应付全面内战,采取了种种有力措施。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治委员的中原军区,在中原解放区坚持反内战、争和平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有效地在外线牵制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尔后,为保存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又指示李先念、郑位三率部进行中原突围,胜利地实现了战略转移。关于这个问题,李先念曾经指出:我们“是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行动的,是有准备有计划的战略牵制和转移。”(《李先念文选》第451页)本文专就中原坚持与转移的战略方针的演变过程,作简要陈述。一、从提出坚持中原斗争到强调坚持半年至一年  相似文献   

15.
从古长城看中原王朝的防务特征姚有志横贯于中国北部地区的古长城,是中华民族中原农业社区与北方游牧社区两大经济结构相互撞击的产物,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人为分水岭?是多数中原王朝为维护自身统治而凭借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古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  相似文献   

16.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部队南路突围,与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斗争历史的《旌指武当》(主编李少瑜、曾焕雄)一书,经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和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数  相似文献   

17.
中原突围战役的成功,集中体现为中原军区部队在面临全军覆没危险的情况下,圆满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完成了在战略上牵制数倍与己之敌,在战役上克敌制胜、突出重围的任务,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一、在中原突围前和...  相似文献   

18.
<正>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710厂)是研制生产无线通信设备、电子系统工程设备、电子应用产品及各种电池"三足鼎立"的老牌军工高新技术企业,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上海的隆隆炮声,中原电子的前身——空军二十三厂在上海应时而生。  相似文献   

19.
1948年6、7月间,我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开封、睢杞战役,是由著名的无产阶级军事家粟裕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具体组织实施的。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扭转中原战局,推进解放战争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册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原突围战役简论孙少衡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先后对中共各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位于中原地区的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北、华东、东北的战略枢纽。因此,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先后占领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