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军营的冬季     
当过兵的人,对军营的冬季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这记忆来自告别家乡的站台,来自身上散发着浓浓樟脑味的新军装,来自第一次紧急集合的狼狈。因为,就是这个冬季,让一个个毛手毛脚的大男孩,或者一个个爱哭的"小公主"迈进军营这座"大熔炉"接受锻造,变成一名铁骨铮铮的士兵。军营的冬季雪很白,天很蓝。还记得初入军营那第一声报告,喊的胆怯、稚嫩,却又是那么庄重,那么情真意切,竟融化了满窗的霜花。冬季的夜很黑、很静,也很长,能听到北风疯狂的  相似文献   

2.
兵词     
也许是身为军人的缘故,我一直关注军事题材的作品。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北乔的《营区词语》。书中的每一条词语都能勾起我的许多往事,仿佛使我这个从军二十多年的老兵又回到了战士岁月,一个个充满朝气的老兵新兵们又走到了我的面前,他们脱口而出的语言,像一串串特定时空下的咒语:使新兵迅速融入军营的独特氛围,欢快地去经受那种带有几分烈性的火焰的熔炼;使老兵们拥有一种资历或老本,站成营区风景一样的标杆。随着年龄增长和工作岗位的变化,我从最基层的单独执勤点调到连队,后来再到团机关、师机关、军机关,再到今天武警总部机关,虽然一直没有离开军营,但无论是工作用语还是日常用语,都离最初的军营词语越来越远了。时间长了,有很多军营词语已经淡忘了,不光是我淡忘了,我想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如果没有《营区词语》的全面提醒,恐怕都忘得差不多了。《营区词语》就这么拾起了这些不该遗失却被很多人遗失的一百多条军营词语。作者北乔采用很机智的手法来写,每条词语都加入了自己的解释。这解释有正解,有反解,有曲解,有歪解,有戏说,有调倪。虽然有些解释有些牵强,但基本上都能引起新兵老兵的共鸣。这些词语在别人看来完全像另类语言,但对于军人,它却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群体,在同一种职  相似文献   

3.
有位猎人,见两个病弱之人躺在山中树下,就问他们为何困病于此。一个说:“我俩都遭狐仙的媚惑。当初,我夜行迷路,便投宿一山民家。有个少女长得很漂亮,趁机勾引我,我把持不住,就和她厮混起来,被她父母看见了,换了一顿臭骂。我跪在地上求饶,才免遭痛打。第二天,竟招我做女婿,并说山上有主人,少女隔五天要去干活。我答应了。半年后,我病倒,夜里咳得无法入睡,便到林中散步。忽听到有笑语声,循声望去,我看到有个人正搂着我妻子坐在石头上赏月。  相似文献   

4.
从1993年踏进军营的大门开始,我就已经将自己的全部交给了部队。这是我当兵时的初心,至今未改。我是“老武装”了,从2006年交流至国动系统到现在已经有14个年头。人生能有几个14年啊?我很庆幸将最宝贵的时光交付给了军营,没有浪费,也无遗憾。但是,当年我刚到国动系统的时候,可不是这么想的。  相似文献   

5.
阳刚──军营文化的特质伍宝中,章成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群体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军队是武装集团,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必须有自己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独特文化。那么,军营文化建设的主旨是什么?官兵参与文化活动追寻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军营文化的特质就...  相似文献   

6.
军嫂     
她们善良又美丽,是得到军营官兵公认的。见过她们的人都无不赞美她们,她们有西施的柔美、貂禅的温柔、武媚娘的泼辣,军营男儿都很钦佩她们。她们的美体现在我们祥和的军营和温馨的家园里,她们是美的化身。她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包涵了多少辛酸苦辣。她们随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进一步对军营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最近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基层官兵对今后的军营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期盼。一、期盼有良好的军营文化机制。从有些单位文化建设来看,没有将军营文化建设纳入到机制建设中来,而且在筹划上只注重方案内容,不注重实践效果,这就导致在军营文化建设上很多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官兵喜欢的、期盼的、拍巴掌叫好的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坚持,或者是制定好的方案和计划没有落实,而且有  相似文献   

8.
转眼,我入伍已两年多了,并当上了新训班长。我带的新战士,大多都是"90后",有一半人读过大学。初进军营,我就听到她们唧唧喳喳,时不时就给我出点儿小情况:队列训练感觉太枯燥,心里很失落;遇到不喜欢的打扫卫生之类,就想躲一躲懒:唇膏、眉笔不离身,总想偶尔拿出来补个妆。这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初八军营时的样子。那时的我也和她们一样,经过学习和锻炼,如今终于一步步适应了军营这  相似文献   

9.
因为有海     
总觉得,大海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物质存在。有许许多多的美好景色,总 是和海生在一起。比如女兵,海军的女兵,并不是因为她们比其他的女兵美丽, 但就是因为有了海,她们就多了比其他女兵更多的魅力。7月上旬,我们随406 医院的海上救护队出海演习,出海四天半,没有遇上过一个好天,雾整天把太阳 糊住,甲板上如雨洗过。10号中午,雾散开了,姑娘们到甲板上照相,我们才发  相似文献   

10.
军营是所大学校,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由地方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由士兵向军官的晋级;由懵懂无知到沉着干练;由羸弱无力到身强体健……这些经意或不经意的变化,都在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进步,怎样算成才?成才的方式有哪些?是什么人什么环境在影响着我们成才,这些问题从最初开始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本刊对新时期军人成才愿望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让军营歌曲流行军营李益华晚饭后到军港散步,听到一艘艘军舰的扩音器正在播放港台流行歌曲。这艘舰播《我想有个家》,那艘舰放《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声音混杂在一起,使你辨不清哪首歌唱的什么词。一连几天晚上都是如此。为什么不多放一些反映紧张有序、多姿多彩军...  相似文献   

12.
有位猎人,见两个病弱之人躺在山中树下,就问他们为何困病于此。一个说:“我俩都遭狐仙的媚惑。当初,我夜行迷路,便投宿一山民家。有个少女长得很漂亮,趁机勾引我,我把持不住,就和她厮混起来,被她父母看见了,挨了一顿臭骂。我跪在地上求饶,才免遭痛打。第二天,竟招我做女婿,并说山上有主人,少女隔五天要去干活。我答应了。半年后,我病倒,夜里咳得无法入睡,便到林中散步。忽听到有笑语声,循声望去,我看到有个人正搂着我妻子坐在石头上赏月。我怒火中烧,用力和他撕打。那人也怒道:‘胆大鼠辈,竟敢打我妻子的主意。’并奋力与我搏斗。幸好他也病…  相似文献   

13.
山轧着路,路缠着山。皖东的山不算高,路不算陡,却出奇难走。颠簸了几个小时后,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百废待兴"的营房。很快,我们领受了第一个任务:自己动手盖房子。这是我新训结束,成为集团军炮兵侦察兵后对军营的第一印象。说实话,这和我之前心里所期冀的"耍枪杆子、练硬本领"相距甚远,失落感油然而生。那是一段至今回忆起来都感觉"疼"的岁月。每天吃过早饭就上工地施工,什么活都干,一天下来骨头像散了架似的,睡觉成为最大的盼头。  相似文献   

14.
边关明月     
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我穿上了军装。我军旅人生的第一站,是在南国边防的一座军营里当排长。连队驻守在崇山峻岭中一座不知名的大山的半山腰上,这里除了连绵不断的山和山与山之间深不见底的狭长的沟壑,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在这里,生存的每一寸空间都是用炸药和铁镐向山神艰难索要来的。于是,群山之中有了块难得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辉15岁当兵,今年服役已满30年。30年军旅生涯,张辉先后在军营13个岗位上任过职,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来的。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以一流的工作成绩,自己和单位的双份荣誉赢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当笔者问起张主任成功的秘诀时,张辉告诉笔者,除了“充电”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丰厚的知识充实自己外,其他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生活》2012,(7):10-11
2012年4月29日,这一天是驻香港部队军营开放日。走进军营的香港市民都认同,有驻港部队守护,我们称心放心。有民意调查显示,香港市民对驻军的满意度和认同率从进港初期的37%上升并保持到现在98%左右。香港市民赞誉驻军是维护繁荣、安定人心的"铁军"。就连一向挑剔的香港媒体也承认:驻港部队平时  相似文献   

17.
陶克 《环球军事》2004,(1):26-27
到过土耳其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特点,哪里树多,院子漂亮,哪里就是军营。我们来到土耳其时,正碰上连续六七个月的大旱,许多地方一片枯黄,而军营里却树木茂盛、草坪翠绿、鸟语花香。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土耳其不够发达,但土军的着装佩戴、言谈举止却显得非常正规和有教养。军队管理严格,制度健全,正规化建设水平较高,点滴小事都较真。这些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说情也没用 当我们到土国防部访问时,代表团团长彭小枫坐的3星将军车从大门进去了,而我们坐的大客车却不准进,哨兵非要叫车倒回  相似文献   

18.
从步入军营那天起,十七八岁的他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人生。他们有一个共有的名字叫"新兵"。每个新兵,都是怀揣梦想阔步迈入军营的。当梦想从新兵连起航,故事也就有了开端,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兵连打磨,每个新兵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新兵的故事,得从他们的表情说起。  相似文献   

19.
本期话题: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少不了被别人批评和指责,身处军营自然也不例外。受到批评后,如何应对批评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技巧。如果我们不经过深思熟虑就回应批评,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战友们应当如何巧妙地化解别人的批评呢?请看本期话题  相似文献   

20.
他身高一米有七,体重怕有七、八十公斤,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干起活来样样都精.认识他的人送给了他四个字——“武林能人”.他,就是成都市金牛区天回乡武装部部长戴家福同志. 戴家福能成为“武林能人”,源于军营铸炼.1977年,他步入军营。那时别看他年纪小,但虎气十足.每天没命地钻研文韬、苦练武略.两年不到,就带出了一个响铛铛的尖子班,三年不足,便在全师推出了一个全能排。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东升时,却遇精简整编,“端掉”了他所在的单位,他含泪告别了军营。 有才不愁没有发挥处。1984年,当他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