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50多年来,原子能院为我国核工业和核科技事业的创  相似文献   

2.
<正>1950年5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脚步,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正式成立。原子能院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核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一堆一器"的建  相似文献   

3.
正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出"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四○一精神"在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自1950年建院以来,原子能院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己任,始终将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堆一器"开启我国原子能时代,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简称核地研院)迎来了55周年华诞。55年来.几代核地研院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求实创新.取得了辉煌业绩,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核地研院已成为一所集铀矿地质、遥感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9月27日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建院61周年。作为我国核科技事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60多年来,原子能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不断沉积、结晶、孕育了特有的"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她已成为原子能院创新人才成长和创新思想培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以强军为首要职责,以兴核为神圣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核科技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统筹规划建设平台打造国家核科研基地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的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  相似文献   

8.
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加快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努力把原子能院建设成为基础性、综合性、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9.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10.
正1955年4月27日,中苏签订《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根据协议,苏联将向我国提供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并接受我国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赴苏进行培训和实习。1956年5月26日,"一堆一器"开工兴建,并先后于1958年6月建成。同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从此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原子能院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7位两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1日,对于中国核科技发展,对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对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对于中国实验快堆的见证者、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应该记住的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是"跨越"核能新时代之日,也是中国快堆事业向新的高峰"冲顶"之日。  相似文献   

13.
8月12日,中俄第八次核问题分委会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与俄原子能署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头几年,原子能院核应用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核技术应用和其它产业经营性收入每年以13%的速度稳定增长,从“九五”末的1.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3亿元。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地质队伍是工业建设的尖兵,核工业的建设也不例外。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华大地,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了创建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首任原子能工业部(当时为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上将担负了这一历史性重任。他号召铀矿地质队的职工,要以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地质工作“侦察兵”、“突击队”的作用,为加快原子能事业建设做出贡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首峥嵘岁月,作为亲历那段历史的人我深知:几代铀矿地质工作者为加快我国核事业建设,在条件艰苦的深山戈壁,献出了创业者…  相似文献   

16.
要闻     
<正>中俄总理会晤委员会核问题分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根据中俄双方商定,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精心组织下,中俄总理会晤委员会核问题分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8月30日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陈求发、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基里延科出席并共同主持了会议。会议总结了第十三次会议以来,在中俄核问题分委会框架下,中俄核领域合作取得的成绩,讨论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双方一致同意  相似文献   

17.
正原子能院创办的刊物包括《原子能院报》和《原子科学城》杂志,各具特色、相互补充,成为原子能院宣传党的政策、引导舆论、沟通信息、传播文化、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一报一刊"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强化宣传策划意识,努力为院创新发展凝心聚力、保驾护航,为院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一俄罗斯、法国及美国公开宣布自己部署有核巡航导弹。而美国认为,在过去20年中,核巡航导弹系统的部署数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导弹技术的不断扩散,核巡航导弹的扩散似乎已经成为最难以控制的威胁之一。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杂志近日就刊出了一篇关于全球核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与力量布局的文章,其意图虽是“万变不离其宗”地为自身军力发展寻找借口,但核巡航导弹的扩散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让美国头痛不已的新威胁。  相似文献   

19.
正"恒星如何演化?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从何而来?"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核基础和核数据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6家科研院所的同行,通过在串列加速器上对核天体物理反应的高精度测量,加深了人类对恒星演化的理解。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上。"这个学科国内外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能够一直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得益于不满足现状,总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下旬,中国先进研究堆(简称新堆)中子谱仪第一次带束调试,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已建成的七台中子散射谱仪全部成功调试出束并获衍射图像,并在应力、织构等工业谱仪上首次得到了航空和核能关键结构材料的中子衍射测试数据.实现了中子散射技术在我国工业应用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