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卫琦 《政工学刊》2014,(11):21-22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战斗力生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和弘扬其优秀内涵,对于培育我军官兵战斗精神、推动强军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一、弘扬"精忠报国、捍族卫民"的武德传统,培育官兵听党指挥、报效国家的忠诚品格忠诚作为武德的基本规范源远流长,《左传》中说"临患不忘国,忠也"。  相似文献   

2.
《东北后备军》2005,(8):1-1
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反映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是军队战斗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开展教育的生动教材。各级要把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作为提高打赢能力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武德的和谐价值之维体现为"贵仁尚义"的战争观、"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和"先德后武"的战略方法。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军事伦理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特质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4.
近期由军事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传统武德发展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南京政治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联斌教授倾二十余年心血之作。这部专著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依据历史逻辑全面系统地整理、开掘了从黄帝至孙中山这一宏大历史跨度间的中华武德文化资源,展现了异彩绚烂的武德思想瑰宝。细读该书可以发现,它揭示了武德文化研究的对象、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德文化起源于部落战争,成熟奠基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推进了武德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秦汉三国时期兵儒合一为主流的武德文化体系初步确立;由唐至明,中华武德文化经历了由衰微———复兴———衰微———复兴的曲折发展道路,民族魂在国危之秋崛起;从后金到满清,从清政府统一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武德文化实现空前统一,革命性转型在反帝斗争中雏现。  相似文献   

6.
我军优良传统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从保持我军永不变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重大政治意义。要紧紧围绕履行军队根本职能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必须遵循新形势下治军特点规律,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拓宽依法治军新思路;加快质量建军,实现科技强军战略;加速人才兴军工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7.
王联斌所著《中华武德通史》一书,最近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华武德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史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广博而不庞杂。《中华武德通史》知识含量大,把许多和武德相关的人物事件都入书中。比如,“向戌弭兵”的伦...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武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我军道德培养的宝贵财富。通过传统武德教育,对优秀传统武德进行理性梳理,充分挖掘其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精华,并运用于当代军人的道德培养之中,这对于拓宽我军官兵道德培养的视野,丰富道德培养的内容,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陆锋  陈汉龙  朱培现 《国防》2005,(7):77-77
“军队的武德”是克劳塞维茨在论述战争的精神因素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武德是军人在战争这一特殊的事业中所应具有的美德,是一种可以单独考察的特殊的精神力量。其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深刻了解这种事业的精神实质,激发、锻炼和吸取那些在战争中活动的力量,把自己的全部智力运用于这个事业,通过训练使自己能够确实而敏捷地行动,全力以赴,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称职的军人。表现在军队整体上就是:在极猛烈的炮火下仍能保持正常的秩序,永远不为想像中的危险所吓倒,而在真正的危险面前也决不让步;在胜利时感到自豪,在失败的困境中仍能服从命令,…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战争与军事活动历程,表现出的是在追求荣誉、满足欲望动机上的“英雄观”和“利益观”、赢取利益手段上的“尚武观”以及称霸世界目标上的“霸道观”.美军武德思想与实践是在嫡传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血脉基因中发展成长的,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军人武德素养培育理念和方式以及独霸世界的战争伦理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几十年来,人民军工事业孕育形成的黄崖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构成了军工文化的核心。军工精神是广大军工战士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04,(3):56-57
近几年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大力加强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发展具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核建企业文化,在职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把继承发扬国防科技工业“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优良传统与弘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大力宣传核建事业发展中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发挥了榜样的示范作用。以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唯物论和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取得了同“法轮功”邪教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巩固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通过进一步改善企业文化设施和生活环境,丰富企业员工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各企业还把道德建设和培育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与推进深化改革和完成重点工程任务紧密结合,发挥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促进  相似文献   

14.
军人武德精神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精神动力。建设“打得赢”的武德精神要继承我国军人武德的优良传统 ;要更新武德观念 ,高扬适应知识军事要求的学习精神 ;要下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武德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铸就的"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上甘岭精神,被誉为中国军人的"铁血基因",是激发官兵敢战血性的精神财富。结合官兵思想行为特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傲然骨气;掌握制胜机理,厚实"战法胜人、齐心戮力"的信心底气;紧贴实战锤炼,砥砺"临危不惧、绝地求胜"的雄心胆气;大抓文化熏陶,激发"有我无敌、敢打必胜"的昂扬锐气。  相似文献   

16.
刘金 《政工学刊》2006,(8):53-5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英雄们靠什么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除了党的正确领导之外,最最重要就是拥有一往无前、不怕牺牲,严守纪律、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可以这样说,没有战斗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战斗精神已经和长征精神一起融入我们的党魂、国魂、军魂,成为我党、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长征,就要继承和弘扬长征中的战斗精神,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  相似文献   

17.
我军战斗精神最集中地体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我军的重要优势所在。从国际视野看,为更好地推进我军战斗精神培育,必须把这种实践活动作为国际军事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和彰显我军战斗精神的先进性,在相对和平环境下以实战化训练为主要依托加快我军战斗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8.
全军相继开展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为主题的两项重大教育活动。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来培育弘扬战斗精神、通过培育弘扬战斗精神来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既是一个紧迫课题,又是一项长期任务。为此,必须从部队建设实际出发,努力把战斗精神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注重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强化党委和政治机关的政治责任感。力求做到:开展先进性教育,要突出提高素质能力、争当打赢先锋这个主题,把解决战斗精神和打赢能力方面的问题作为重…  相似文献   

19.
中西传统武德思想根植于各自文化传统的土壤中,生发出特质迥异的武德文化形态。从慎战与颂战、德胜与武胜、王道与霸道之辨中全面剖析中西传统武德思想差异,对于深刻认识现当代中西方武德思想与实践有着追根寻源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德田 《政工学刊》2008,(12):39-39
弘扬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官兵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树立牢固的战斗意识。受长期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官兵生死、荣辱、得失等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国家意识、职能意识、奉献意识有所淡化。对此,我们要善于把奥运健儿赛场上折射出的爱国之魂、报国之责、效国之荣,作为新形势下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弘扬牺牲奉献精神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