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九师一七〇团,不论是在马路,还是在广场,人们常会看到一位老人用轮椅推着瘫痪的妻子散步。他们就是该团退休职工张印富和他的妻子闫美霞。"她就是我的精神寄托"15年前,刚退休的张印富本想清闲幸福地安度晚年,不料妻子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瘫痪。妻子瘫痪后,张印富挑起了家庭重担。当笔者问及这些年过得如何时,张印富一脸平静地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没有太大奢求,只要老伴开心,我要陪她这样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说她很傻,如花似玉,家庭富有,却嫁给了家徒四壁的军人。然而,17个年头过后,她还是那句话:“我无怨无悔。”她是谁?她是“全国百名好军嫂”、辽宁省葫芦岛军分区后勤部长黄开军的妻子李红。 说起李红,黄开军脸上绽放着幸福,他说他的生活因为有妻子的相伴而充满阳光,他更为妻子成为优秀的军嫂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3.
正北疆的8月,凌晨6点还笼罩在夜幕之中,而位于七师一二七团西北侧的鹿场内,张新军和妻子已经开始忙碌了。打扫鹿棚、为鹿换上干净的饮水、把食槽内撒上用中药渣和豆粕做成的饲料……16个春夏秋冬,不论狂风暴雨、酷暑严寒,他们始终坚持。张新军是一二七团鹿场的场长,今年已经是他在一二七团鹿场呆的第16个年头。刚到鹿场时,张新军每天都在经受考验。因为是门外汉,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对于养鹿一窍不通。看着圈里的鹿群个个无精打采,毛色枯燥杂乱,形体消  相似文献   

4.
塔基布     
正丈夫刘效要到水稻田里浇水,说是三天三夜才能回家。眼见着天要下雨了,为什么这会儿浇水呢?丈夫解释说:"稻苗刚刚露头,根扎得浅,雨水会把稻苗冲毁的。稻田里灌满了水,就能保护稻苗。"妻子塔基布隐约感觉到,自从他们到了草湖(现三师四十一团),丈夫就像变了一个人,他的心更多地给了农场,而不是给她这个妻子和孩子。果然下雨了,不紧不慢的。豆子般的雨点落到原野上,蒸发起一股股雾气,整个大地雾蒙蒙、湿漉漉的。塔基布知道,这种不紧不慢的雨要下很长时间。屋外是连绵的雨水,塔基布家的门窗紧闭,屋内光线昏暗,空气压抑,3岁的小女儿不停地哭闹,小脸红扑扑的。  相似文献   

5.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6.
《国防》1995,(3)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海湾战争期间担任美军排长的特洛伊·奥尔布克当时每天做200个俯卧撑,带着士兵穿越沙漠,一跑就是十几公里。这一切在当时都不在话下。可是,到了1992年,即他返回巴灵顿的老家一年之后.奥尔布克感到体力日趋不支。 初时小腿上出现了斑点,很快便蔓延到全身、尔后双眼开始红肿,肿得睁不开眼睛。接着嘴唇开始肿大,直到破裂为止。当他体表的伤痛逐步痊愈之后,他的关节开始疼痛。尽管今年才26岁,但他感到自己仿佛成了一名患有关节炎的古怪老头。 他说:“早晨起来我不得不伸展一下身体。可是,我不能再跑步了。严格地说,我已成了一个木头人,我已完蛋了。” 奥尔布克的妻子凯利的身体状况也很糟。她一再抱怨头疼.时常出皮疹,阴道不时发炎、他们年仅15个月的儿子全身的溃  相似文献   

7.
在母亲的心里,她是个孝顺的女儿;在丈夫的心中,她是位善良贤惠的妻子;在女儿的心中,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慈爱的母亲;在他人的眼里,她是一位自强自立、用残缺书写美丽人生的坚强女性。她就是伏新华,农九师165团6连职工。  相似文献   

8.
自从选择做了一名军人的妻子,10多年来,她用那份质朴的爱诠释着军人妻子的情怀, 也正因为有了像她一样平凡又不平凡的军嫂,军人身后的那片天空才越发的广阔与高远。她就是山东省军区某海防团政治处副主任王明军的妻子、山东华冠丝绸有限公司职工刘艳辉。  相似文献   

9.
莫以为“别人媳妇好”王延武某君以前有位很不错的妻子,后来他结识了另外一位女子。这位女子的容貌举止经常使他心驰神往,心想只要与她生活在一起,就会成为世上最幸福的人。不久,他便千方百计地与前妻分手并和这位女子结合了。但是,当他们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  相似文献   

10.
幸福大家庭     
李建荣 《兵团建设》2010,(12):21-21
农八师121团制砖一厂统计肖玉红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这个的大家庭里,有她的丈夫、6岁的儿子、父母和91岁的奶奶。多年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用理解和关爱,相伴走过了一个个春秋,铸就了一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1.
正"老伴儿,你中午想吃点啥?"听到老伴儿孙仲良的呼唤,柯有琼把头转了过来。失明13年了,她习惯了根据声音来判断说话的人在哪个方向。"你做啥,我就吃啥!"孙仲良转身进了厨房,虽然知道妻子会这么说,但他还是习惯性地问问。在五师九十一团的一套70平方米的楼房里,住着孙仲良和妻子柯有琼。妻子失明,孙仲良2008年从团场中学退休后,就开始在家专门照顾老伴。  相似文献   

12.
45年来,他悉心地守护着瘫痪的妻子;45年来,他以执著和坚毅为妻子开掘着幸福的甘泉。他就是兵团勘测设计院地勘分院66岁的退休职工任维胜。1964年,30岁的任维胜从部队转业。满怀志向的他带着年轻美丽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孩子,从山东来到新疆。之后,任维胜被分配到地处南疆和田地区的兵团独立汽车三营工作,妻子池洪珍在家照顾孩子。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一家人非常幸福。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5月,24岁的池洪珍被医院确诊为脊椎结核。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名意气风发有着大好前途的年轻军人;她,是一名从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毕业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他们原本青梅竹马,等待着幸福甜蜜的生活,可一次意外的爆炸烧毁了他帅的面容,也烧毁了她唾手可得的幸福,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没有退缩,毅然坚守着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遵守着那个只属于他们之间的甜蜜约定——  相似文献   

14.
杨波  邓清 《兵团建设》2012,(12):14-15
故事近10年了,丰培华每天都在与疾病抗争,同时也在为治病的花销"斤斤计较",即便如此,在2011年之前,丰培华和老伴每个月的治疗费用花去了他们三分之二以上的收入。今年69岁的丰培华退休前是农十二师一○四团供销科科长,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是2547元,妻子是一○四团的一名退休职工,每月的养老金为1439元。18年前,丰培华被医院检查出了糖尿病。"那时年轻,总觉得这种病不碍事,吃点药就扛过去了。"丰培  相似文献   

15.
迷人的渤海湾畔,在天津塘沽某预备役团,每天,官兵们都能看见一位步履匆匆、美丽而又干练的白衣天使,她就是人人皆知的好军嫂,某部政治处主任王楚明的妻子佟晓艳。1992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卫校刚毕业的佟晓艳,急匆匆地向单位赶。由于只顾低头赶路,不小心撞上了一位清秀、帅气的军人。军人没有责怪她,反而关切地问她撞坏没有,害羞的她只说了一声对不起.便匆匆地赶往单位了。但从  相似文献   

16.
他,叫关大军,某海岛海防团副教导员;她,叫宋明非,某部副营职参谋。他们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一起入伍。结婚七年,有个五岁半的儿子叫关关。在婚后2500多天的岁月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00天。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在边防线上建立了这个特殊的家庭。若问相思何处歇,相逢便是相思澈"喂,喂,老公?喂!"大浪拍打着船体,浪花不断涌上甲板,他和她的电话信号再一次被海上肆虐的天气中断,怀孕6个月的她带着将为人  相似文献   

17.
入冬以来,在农四师63团农贸市场内,每天都能看见该团11连职工马孝祥和妻子销售自家种植的生姜,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马孝祥和妻子承包了40余亩地,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获得  相似文献   

18.
让爱传递     
正在《当代兵团》中,"兵团人家"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栏目,因为她总给人以亲切感。作为兵团的儿女,对于兵团的人和事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兵团人家"里的故事质朴而又真实,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普通的职工、辛勤的教师、慈爱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兵  相似文献   

19.
初春,笔者在农九师一六七团的一户“十佳家庭”采访,这家的女主人殷建棉是聋哑人。人们常说,聋哑人的世界是孤寂的。然而,殷建棉虽然身患残疾,却在丈夫袁清录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着。“周围邻居很羡慕我们的生活, 说我很有福,要是没有他,我还不知会怎么样了呢!”殷建棉双手比划着, 向笔者倾诉她幸福的生活,一旁的丈  相似文献   

20.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带着镂空花纹的白金钻戒,在婚礼上我郑重地给她的右手无名指戴上了那个价值不菲的白金钻戒,妻子幸福地依偎在我的肩头笑了,随后送给我一个深情的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