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越南抗法战争,即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是越南在1945年9月至1954年7月为谋求独立与法国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12月—1947年12月)、战略相持阶段(1948年1月—1950年12月)和战略反攻阶段(1950年12月—1954年5月)。1950年边界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转入主动进攻的新阶段,经过1951年12月至1952年2月的和平战役,越南人民军基本控制了越北地区及和平省,但越南西北地区仍被法军占领。  相似文献   

2.
1946年12月20日,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号召下奋起抗击法国殖民主义者。战争初期,由于敌对双方力量悬殊,越军被迫撤出城市,以越北山区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10月,法军进攻越北解放区,企图消灭越军主力,摧毁其首脑机关,未能得逞。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1949年10月,中国革命的胜利为越南抗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1950年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北京对胡志明表示,要尽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斗争,并建议胡去苏联,向斯大林介绍情况。胡志明在会见斯大林时向其提出援助越南的请求,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答复。回国途中,胡志明再次访问中国,请求提供援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一要求。经双方商定,首先发动边界战役,打通边界交通。 1950年4月,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干部,到越南总军  相似文献   

3.
钱江 《云南国防》2000,(6):36-36
在越南抗法战争中,中国向越南派遣了军事顾问团。随着越南抗法战争取得胜利,该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印度支那原为法国殖民地,由今天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组成,越南是其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印度支那问题的核心。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越盟领导了全国总起义。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废除了与法国签订的所有旧约,取消了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然而,越南的独立受到法国的干涉。日本刚一投降,法国政府就组织7万远征军紧急开往印度支那。越南人民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多的抗法战争。越南独立受到法国干涉,越南人民开始进行非殖民化的抗法战争1945年9月下旬,法国远征军在英军协助下占领了西贡及…  相似文献   

5.
应越南劳动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毛泽东主席作出重大决定:中国军队援越抗美。1965年6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部队最先入越的是工程兵支队,紧接着,由我军铁道兵组成的数万人马沿铁路线向越南北方挺进,重点是担负抢修抢建被美军轰炸破坏的越南交通命脉--铁路干线。再接下来出征的是中国的高炮部队。他们主要是掩护交通干线和越南北方重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6.
朱进 《军事史林》2016,(6):48-5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7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命令其军队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向中国东北边境,蓄意扩大侵略战争.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于10月5日,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中共中央于1950年10月26日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  相似文献   

7.
援越抗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开展的对外援助行动。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援越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并指导了对越援助的决策及整个援助事务的重要进程。在政治上,坚定支持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强调对越援助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在军事上,领导组建高素质顾问团,有效进行战略指导;在经济上,要求多措并举改善越南的财经状况,奠定抗法斗争胜利的物质基础,为越南抗法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段鲜为人知的援越抗法历史吴基林从事研究印度支那战争的学者,都会知道50年代初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指挥奠边府战役,打败法国侵略军的一段历史。但40年代末,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曾派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庄田,到越南国防部担任高级军事顾问,并领导撤到越南整训...  相似文献   

9.
决战奠边府     
奠边府,越南西北地区重镇。1954年越南军民抗法战争中曾在此取得决定性胜利——“奠边府大捷”,让我们翻回50年前的历史,回望那炮火硝烟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1954年5月,越南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然而,越南并未实现国家统一,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越南南部成立了以吴庭艳为“总统”的“越南共和国”,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抗。台湾当局为培植和加强反共力量,积极加入援助南越行列,派出“驻越军事顾问团”,开始了长达15年的援助南越行动。  相似文献   

12.
夏夔 《军事历史》2002,(4):23-27
1946年6月26日开始的中原突围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直接指挥了中原突围.突围前后的每一个重大行动,都是毛泽东决定或批准的.同时,毛泽东对中原突围的意义和作用,也作出了公正、权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书记处会议或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那么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前,在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并霸占我国领土台湾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战略决策,本文拟就这一决策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 首先应当指出,中国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是在美国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惊动世界的内战,时隔一日,美国就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纠合英法等 15个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 9月 15日,美军实施仁川…  相似文献   

15.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在战略反突击和战略防御阶段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战役。各次战役敌我参战部队和我歼敌数概况如下: 战略反突击阶段(1950年10月19日至1951年6月10日)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 敌军:“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美军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中,冯子材组织指挥的镇南关(今友谊关)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的一次著名战役。 1883年12月,法军大举进攻驻防越南北部的中国军队。到1885年2月,法军连克山西、北宁、谅山、文渊(今同登)等地,兵锋直指  相似文献   

17.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1,(15):52-54
解放军首次渡海战役是哪一次?有人说是1950年4月国共内战历史上最后一场主要战役的海南岛战役,还有人说是1949年10月我军渡海作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金门战役。其实,我军真正的首次渡海战役,是鲜为人知的1949年8月解放山东长山列岛战役。担任这次战役总指挥的,就是赫赫有名、时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的许世友,并创造了我军陆军...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03,(6):50
1946年12月19日,法国对越南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在遭到越南人民的英勇抵抗后,他们不甘心失败,于1949年底大量增兵越南战场。焦急万分中,胡志明在越北的原始森林里,从仅有的一台小收音机广播中,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他欣喜异常,一方面致函周恩来总理,宣布"承认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一方面,他毅然作出决定,立即动身赴中国,到北京向毛泽东请求支援。当他赶到北京时,毛泽东恰巧刚刚离开北京,赴苏联莫斯科访问去了。胡志明在与刘少奇短暂会晤后,又马不停蹄,于1950年2月3日赶到莫斯科,去会见毛泽东,请求支持。毛泽东听完情况后,大手一挥,爽快地答复:"援助越南兄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已经商量定了,准备派出军事顾问团赴越协助作战,军援如数满  相似文献   

19.
越南是战火频发的地区。长期的战争造就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其中最有特点的要数号称越军精华的特工部队。特工部队在越南战争中,与强大的美军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丛林恶战,成为一支让美国人谈之色变的“丛林变色龙”。战火中成长的兵种越军特工部队的发展可追溯到越南抗法战争时期。为了机智勇敢、以少胜多地对法军开展突袭,越南共产党把各地武装组织起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不仅掀起了以解放区为主的土改运动,召开了两大会议,指挥了三大战役,还筹划了另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虽然是在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之后打响的,但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周密谋划部署和指挥作战准备却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