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美国海军对岸火力支援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海军的“作战需求报告”明确指出,海上对岸火力支援的目的是压制或摧毁敌方的反舰武器和防空系统,进而压制或阻断对方的进攻、防御和增援行动,以实现所谓早期介入、早期立足、扩大成果、进而展开决定性作战的“来自海上的作战机动”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认为,对岸火力支援在两栖作战的各个阶段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先头部队作战阶段,主要是实施火力杀伤,火力干扰、火力封锁,火力压制和火力欺骗,务必使先头部队登上海滩;在舰艇-目标机动阶段,主要是支援登陆部队,用密集的近程火力(拦阻火力和压制火力)对机动中的地面部队进行直接支  相似文献   

2.
由于认识到在过去20年中,有一场潜在的“对陆攻击革命”在形成之中,美海军于2000年冬天发表了《由海对陆攻击》,明确表明正在“继续发展海军可以凭借的一批武器、传感器、指挥与控制系统和军舰,以凭借其对向美国的盟国和美国的利益实施的军事侵略作出将其毁灭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正在努力使其对陆攻击的要求与所取得的几个主要计划的资金相一致。但对于美国海军所希望开发的新系列水面舰艇(LCS滨海战斗舰、DD(X)驱逐舰和CG(X)巡洋舰)来说,还存在纵深打击和海上火力支援方面的资金不足。LCS滨海战斗舰的使命集中在近岸反水雷战、反潜战和反敌方诸如高速艇或喷气式小艇这样小型平台“集群”攻击的三大任务上。然而,美国海军提出小型、经济上可承受的射程500海里、携带重200磅(90千克)战斗部的导弹,作为潜在武器。 尽管最近削减了其导弹设备,但对陆攻击仍将是较大型DD(X)和CG…  相似文献   

4.
杜朝平 《当代海军》2006,(12):36-39
随着海湾战争后各国海军战略的大调整,特别是海军逐步担负起近岸火力支援和对陆纵深攻击作战等新任务,欧美部分国家海军在加紧研制对陆攻击作战平台及对陆攻击导弹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大中口径舰炮。目前在舰炮发展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多种欧洲著名的陆战火炮被移植到海军舰艇上,此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舰艇的火力支援能力,亦成为目前世界海军装备发展的一道新风景。由于陆战火炮威力大,射程远,备弹多,反应快,且炮弹的价格较反舰或对陆攻击导弹低廉得多,因此这些火炮“下海”装备到舰艇上后,无疑将在未来局部战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对我海军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三、对陆攻击武器向高超音速方向发展美国海军迫切希望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作出迅速的响应,如对600千米外新发现的目标能在10分钟内予以摧毁。因此正着手发展高精度的高速武器系统以实施快速打击,并要求具有打击机动目标能力。除了即将装备超音速的中程战术对陆攻击导弹外,美国海军还在发展一种称为“高速打击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舰载或潜射巡航导弹成为了美军打击陆上目标的首选武器。最近美军又计划推出DD(X)“未来水面作战舰艇”的对地攻击型,以取代原计划研制的DD21。美军为何如此青眯于“由海向陆攻击”? 这一方面是因为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冷战时期,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在深海执行战略决战,夺取制海权;今天,海军更多地是在近岸水域支援两栖攻击部队或陆上快速反应部队执行维和、  相似文献   

7.
“作战网络”出台的背景 2002年6月,美海军作战部长维恩·克拉克上将在美海军战争学院作了一场题为《新世纪的作战概念》的报告,提出了“21世纪海上力量”概念,阐述了美海军未来的使命与任务、作战理论和力量建设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对美海军转型,以尽快适应美国对付21世纪地区性威胁和跨国恐怖活动威胁的需要。这一新构想是继《2020年海军构想》之后,关于美海军未来发展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21世纪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更有效地干预世界各类地区冲突,美国海军战略正从“海上”向“陆地”过渡,因而更加强调登陆作战部队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加快登陆舰艇的更新换代,力求建设并拥有一支新型登陆作战力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SAR(合成孔径雷达)探测识别并将目标定位,将目标的位置信息送给制导炸弹,通过制导炸弹精确打击目标,实现防区外精确打击或战略轰炸是远程轰炸的发展趋势。对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研发情况进行了描述,结合当前SAR的发展状况,对采用SAR图像进行目标识别定位,通过制导武器进行防区外武器投放精确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探讨,提出了基于SAR进行制导武器投放控制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海军的主要区域防御导弹正在不断发展,以适应应急陆上攻击任务和战区弹道导弹防御任务。本文介绍标准导弹产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空军自1947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一支能全球到达、全球作战的空中力量。当前,正值世纪之交,世界军事革命正在迅猛发展,各国军事力量不断增长。据美国预测,到21世纪,有些国家将具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现代技术,在一些军事高技术领域与美国竞争,并有能力在陆地、海上和空中与其交战。这将对美国构成严重的挑战。为继续保持高技术的优势,维持世界霸权地位,美空军根据美国国家战略利益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和作战环境,正在设计21世纪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舰炮武器系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改进信息技术和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变革和精确打击技术一体化结构的提升,实现以网络为中心联合作战方式的根本转变。如何打造信息化舰炮武器系统?最为关键的是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指挥控制体系、舰炮系统及弹药,提高舰炮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尤其是舰炮的远程火力支援能力。美国正在研制的AGS 155毫米舰炮系统就格外引人注目,针对其远程火力支援能力的有关技术运用,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然而,该武器系统也并非想象中的十全十美,一些缺陷仍然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1967年10月21日黄昏,在埃及塞得港外20千米处骄横跋扈游弋的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突遭“冥河”舰舰导弹攻击,倾刻间沉入了60米深的海底;4年后的12月4日,历史再次在巴基斯坦海军“开泊尔”号驱逐舰上演。而开创“以小搏大”这一海战史新纪元的正是有“海上轻骑兵”之称的导弹艇。它是一种以舰舰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舰艇。尽管存在适航性差、续航力较小和自卫能力偏弱等先天不足,但吨位小、航速高、灵活机动、攻击威力大、造价相对低廉等特点,使其仍然是遂行海上作战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反潜战在美国海军的海上作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海军对其海上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主要作战方式由在海上的远洋作战转变为从海上实施的联合作战,将主战场由远洋转变为沿海地带,这对美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所使用的反潜装备必须要能够在浅水及沿海区域环境噪声强烈、声学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有效地对付新一代“安静”型  相似文献   

15.
洪山 《国防》2006,(7):71-71
2006年4月12日,美国加州中国湖海军空战中心进行了世界上最小的、“发射后不管”的精确制导导弹发射试验。这种导弹命名为“销钉”(Spike),重仅2.4千克,长63.5厘米,直径5.7厘米。试验中,该导弹从1000米之外发射,命中一个2米长的目标(距致命性中心点仅20厘米),验证了该导弹发现和击中诸如小艇、直升机、小型装甲车等机动性目标和机枪掩体等固定目标的能力,而且对周围环境产生的附带损伤很小。该导弹和发射架采用商业现货的形式购买零部件,因此成本低,单价将不超过5000美元。该系统适于肩扛发射,或者遥控无人车发射,不需要组装或特殊维护。“…  相似文献   

16.
魏玉祥  何灵 《国防》2002,(5):37-37
2001年12月5日6时52分,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戴夫·拉潘中校一脸沮丧地宣布:美军遭遇了反恐战争以来最大的伤亡,3名美军士兵阵亡,20多人受伤。尤其让山姆大叔“心痛”的是:此次重创并不是塔利班的“功劳”,而是美军一向引以为自豪的“聪明炸弹”GBU—31自摆乌龙的“杰作”。据称,GBU—31联合制导攻击炸弹是美军目前最先进的精确制导炸弹之一,安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聪明”的自动寻的炸弹。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中心战概念的形成网络中心战概念的形成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海军未来作战使命的转变、以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冷战结束后,美海军进行了战略调整:一是缩小了兵力规模;二是将战略改为“由海向陆”。在兵力规模大大缩小的条件下,为了能在未来战场上占据主宰地位,美海军把赌注押在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特别是信息技术优势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介绍俄罗斯海军在两次国际防务展览会上展出的海军装备,评述俄海军的若干武器,包括导弹、电子对抗、潜艇、鱼雷和水雷。  相似文献   

19.
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斗机开发项目,投资2700多亿美元,研发10年之久,2006年首次公开亮相,被称为新世纪“全能战斗机”。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拟采购2443架,英国等8个参与开发国预计订2000-3000架。  相似文献   

20.
从DD-21到DD(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海军DD-21对地攻击驱逐舰发展计划将重新命名为DD(X)计划,该计划将发展一系列战舰,以满足未来各种作战需求。这个消息在美国的政界,军界和工业界激起轩然大波。DD-21驱逐舰为何更名?它将何去何从?这件事对美国的造船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界内人士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