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政工学刊》2005,(7):64-64
有位登山运动员一次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当他奋力爬到海拔6400米的高度时,因为体力不支,便停下来了。许多朋友知道他这一经历后,都替他惋惜。不少人说,如果他能咬紧牙关挺住,坚持一下,再攀登一点高度,就上去了。没想到这位运动员却不以为然,他平静地说:“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不遗憾。”  相似文献   

2.
语录体     
登山家登山是因为山在那里,我登山是因为使命在那里。——兰州军区某测绘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谈他和登山爱好者的不同。工作23年,他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200多座。工作标准敢立排头,廉洁自律敢拍胸脯,较真碰硬敢严规矩敬业奉献敢舍名利。——南京军区某摩步旅党委一班人的四敢精神。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人问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山。他意味深长地说:因为山在那里!山高人为峰,当我历经千辛万苦登上最高的山峰后,我以为我征服了高山,征服了一切,其实我发现我只是征服了我自己。这是《军旅英才》这本书给我的感悟。这本书集合了多彩的生活阅历,曲折跌宕的人生奋进过程,丰满各异的真实形象和血汗蒸腾的独特性格。每一位成功者都是一部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面对成绩,还是面对困难,我总会想起高考那一分之差,也会想起新兵紧急集合时那穿错的鞋子。1979年高考,我仅以一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去当兵吧,也许你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带着父亲的这句嘱托,我参军入了伍,也悄悄将考军校的梦想埋在了心底。刚入伍时,我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然而,新兵时的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却给我刚刚燃起的梦想泼了一盆凉水。  相似文献   

5.
话外音     
《兵团建设》2013,(9):54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弘一法师■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要不就只有碰死到墙上一条路可行了。——陈忠实■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  相似文献   

6.
登山(散文)     
春暖花开。大自然敞开秀美的胸怀。一天下午,厂武装部的几个同志约我一同去登山踏青。攀登的是位于厂区不远的楚荆山山脉的曾庙山。这座山海拔500多米,满山遍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笑话     
走丢 我5岁的女儿喜欢听故事。有一天,在超市里女儿走丢了。最后大家帮助我在附近一个公园里找到了她。我紧紧抱住女儿,生怕再失去她,并警告她,再走丢了就见不到妈妈了。 于是女儿认真地问:“那我会有个后妈,是吗?” “恐怕是的,孩子!” “那我就能去舞会,和王子跳舞了。”  相似文献   

8.
要问我最得意于什么,那就是"执著"二字。1955年1月,我出生在陕西渭北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共8人,我排行老三。在这一块并不富裕的土地上,祖辈们日日耕耘,播种着他们共同的梦想——希望日子能过得越来越好。"好好学习,走出农门。"耕读持家的祖训,成为小时候父母亲  相似文献   

9.
1981年的那个冬天,我被一辆大解放拉到了一个空旷的戈壁滩。那地方,大风一年从春刮到冬,满目荒凉,抬头就能看见巍巍祁连山顶上的皑皑白雪。我心里暗暗叫苦。最让我泄气的是新训结束后又到了一个成天舞弄钳子、扳手的修理连。下连那天的阳光很灿烂,可我心中的天空却一片阴沉和灰暗。“在这地方当兵没出息!”我是抱着练就一身过硬军事本领的来当兵的,成天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兵团建设》2006,(4):45-45
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临时工.去年我承包了50亩棉花地,净收入有5000元.今年我原本还想种那50亩地,却被告知那块地已经被连里的正式职工承包了。我想问问,像我这样的临时工,能继续承包原来的那块地吗?  相似文献   

11.
我不懂音乐,但我喜欢音乐里蕴含着的那说不清的情感。特别是看完《传歌人》这本书时,我的心仿佛要与那旋律一起跳动。往事历历在目。因为那歌声,是王洛宾老先生谱写的。那一曲曲牵动着千万人心灵的歌声,把我带回那烽火连天的年代。在那广袤千里的草原牧羊人的马背上,那被激烈地弹奏着都塔尔的琴弦上,那吹沙走石的黄土高坡上,那碧波荡漾的湖泊上,王洛宾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生活画面清晰地再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2.
刘娣     
正238魅力编号【这样的我】我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如今美梦成真,8年的坚守,三尺验证台成了我心灵深处最美的牵挂,国门前亲切的微笑和问候成了我展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军营和战友伴我成长,我幻想自己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鹰,而军营就是那蓝天,我也幻想自己是一条无忧无虑的鱼,而军营就是那潺潺小溪。  相似文献   

13.
1996年的夏天,我在宽甸大山深处的一片红色营房里。我那时的军衔是列兵,职务是某部“红四连”战士。那是一个普通的夏天,营房周围是跟我一样茂盛生长着的庄稼。连队开拔到另外一处山里夏训后,我因为营救导员直接点名,跟一个河北老兵一起在营区留守。留守,除了看管连队那一排空了的营房外,更主要的是看护属于我们营的那一大片苞谷。我跟河北老兵的分工明确:老兵在家,管连队圈里那群嗷嗷叫的猪和菜地里那几畦嫩生生的小菜;我上山,看护那片苞谷。山,其实是万千大山中一块矮了好半截的大土丘,在军事地图上叫高地,是我们营  相似文献   

14.
无悔的选择     
1961年7月,我报名参军被批准应征入伍,从此就与武装工作有了缘份。1968年3月,我脱下军装,被安置到乐山嘉乐纸厂。在那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电话     
八一那一天父亲给我打了电话。这是我入伍以来第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手在颤抖,心在加速,嗓子中好像卡了一个又干又硬的馒头。.“节日快乐。小子,你出息了。”这是我隔着听简听见父亲说的第一句话,那是我当三年兵刚转了士官的第一年。自从我懂事的那时起,父亲就是一直冷冰冰的模样。明朗坚硬的轮廓,拉碴的胡须,不爱说话的嘴,高高的个,风一样  相似文献   

16.
张翼 《环球军事》2013,(15):52-53
2013年6月21日,在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准备之后,我和妻子终于登上了飞往夏威夷的飞机,开始了我们浪漫的蜜月之旅。选择夏威夷作为蜜月之地,从表面上看,是充分满足老婆对夏威夷蓝天白云、绿草树影、碧海金沙的向往之心,其实在我内心深处还隐藏不能被老婆察觉的“小九九”。那就是作为一个资深军事迷,能在拍好老婆马屁,享受浪漫蜜月的同时,又能到美军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感受一下“超霸”的风范,参观一下珍珠港纪念馆,这种心情那可真是一个美啊!  相似文献   

17.
年味     
自打18岁穿上绿军装离开吕梁山,我就很少能有机会回家过年,但故乡那浓浓的年味犹如一杯醇酒,越品越香。  相似文献   

18.
我摄故我在     
我航校毕业分配在内蒙古赤峰的一支部队,在那里一飞就是八年。在那里成的家,孩子也是在那里出生的。我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熟悉夜晚地面那每一个灯光地标。在那片蓝天上留下了事业的航迹,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释放的力量     
仿佛听到那震天价的吼声,冲破了无声的画面,在耳边形成冲击波——“好哇!太棒了!”被声音的巨响淹没。我在静中读一幅照片,而我被一种热烈的气氛冲击着。很少有什么能冲击我们审视的眼睛,很少有什么能撩拨沉稳平静心灵的惊奇,只是那个时刻空  相似文献   

20.
回家的感觉     
陈皓 《云南国防》2000,(6):48-48
我己有七年军营生活了,当我每月领取工资时,总会想起我中学时代校园生活的情景,也从那微薄的工资中总能深切地体会到“一元钱其实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