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遵义会议简介 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会议揭发和批评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批评博古在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辩护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后,无论是党的瓦窑堡会议还是洛川会议,张闻天都有多方面的理论贡献,学界对此有较多论述。但对张闻天在1937年洛川会议前后关于持久抗战战略的思考,学界关注较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兵文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 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 胡锦涛同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徐才厚同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增补陈炳德、乔清晨、张定发、靖志远同志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调整充实后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席:胡锦涛 副主席:郭伯雄 曹刚川 徐才厚 委员:梁光烈 李继耐 廖锡龙 陈炳德 乔清晨 张定发 靖志远 (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文章、发出的指示和为中央起草的决议不仅为我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意见,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军事思想,从而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党我军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指导革命战争的胜利进行,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志新 《国防》2006,(8):83-85
1976年,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接连不断的苦难已经将中国人的神经折磨得有些麻木了。因此,这年7月13日南京《新华日报》在第三版右下角登出的一条消息,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条消息全文如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张闻天同志,因长期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在江苏无锡病故。张闻天同志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终年七十六岁。”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追悼这位三年前去世的伟人。追悼会由陈云主持,邓小平致悼词。邓小平高度评价“张闻天同志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延安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为全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提供了条件。为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经验,系统地阐明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划清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及军事路线和“左”、右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界线,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及毛泽东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为了适应领导抗日战争这一历史重任的要求,中共中央在根据地掀起了学习马列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著作的翻译和研究也开始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7.
焦红 《军事历史》2001,(5):50-54
20世纪50年代的对台军事斗争是在美国军事介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与美、蒋智与勇的较量。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以独特的战略思维视角,恢宏的斗争气魄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作出了一个个令世人震惊而又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战略决策,导演了一幕幕世界军事斗争史上罕见的战争活剧,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这些战略决策渗透着毛泽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临危不乱、纵横捭阖的气度,反映出毛泽东独特的战略思维视角。从战略决策角度,寻找一代伟人战略决策思维特点,总结对台、对美斗争经验,不仅是对过去…  相似文献   

8.
《华北民兵》2004,(10):1-1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过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和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决定胡锦涛同志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刚刚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一  相似文献   

9.
孙伟 《军事史林》2013,(8):9-13
当今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而其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共中央军事部。迄今为止,学界对于共产国际与中央军事部的关系、中央军事部的历任部长及成立时间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央军事部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时代特征,并对推动中共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开始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并为中央红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着手进行军事经济等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举棋不定和军事经济准备的酝酿及实施,时间为1934年5月到8月底。此阶段的军事经济准备,既是出于中央红军主力必要时撤离中央苏区的需要,更是出于用武力继续捍卫中央苏区的需要。第二阶段是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和军事经济准备的紧急部署与展开,时间为1934年9月初到10月中下旬。此阶段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实施突围转移,并秘密部署与展开军事经济准备的相关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及为此所进行的军事经济准备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刘开华,董兆昕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其中尤为卓著的是他对遵义会议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红军长征初期,张闻天首先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提...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要闻盛事     
要闻盛事江泽民参加军事科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3月18日在参加军事科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活动时强调,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正处在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事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事...  相似文献   

14.
1978年8月3日,我担任了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的值班员.总参作战部作战值班室,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作战值班室,负责全军全国有关重大军事方面问题的下情上达和紧急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也是中共中央军委[1]的诞生地和成长地.自1925年10月中央军事运动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一直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离开上海迁往江西瑞金,党的早期军委机关一直跟随党中央在上海活动(1927年4、5月间曾随中共中央迁往武汉,同年9、10月间又迁回上海).中央军委在沪期间,始终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推动革命浪潮积蓄革命力量,不断探索革命道路,建设革命武装,而对农村军事斗争的指导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总结土地革命时期的战争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理论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共中央发起成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会。毛泽东主持研究会,组织编辑《抗日战争丛书》,传播了中共持久抗战战略和游击战战术;编译《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广泛译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宣传推广了八路军抗战经验和战术战法;召集军事理论报告会,探讨了军事战略理论。上述活动,围绕中共中央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带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研究会的编辑出版和理论研讨活动,推动了中共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阐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本文试就张闻天在长征中的两点贡献做一论述。 贡献之一: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为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自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到皖南事变发生后的1个月间,中共中央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对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采取了适当的应对措施,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完整,军事措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中共中央从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攻势防御战略到皖南事变前夕采取的拖延方针,再到皖南事变之后军事守势方针的确立,都受到共产国际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军事工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军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三线建设、军转民、扭亏振兴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62年,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利用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困难局面,妄图大规模"反攻大陆"。毛泽东主席及中共中央及时准确判断敌情,施以凌厉宣传攻势,示形部署重兵,并以对美谈判作配合,成功实施了军事威慑,不战而屈人之兵,使蒋介石窜犯大陆的冒险计划最终胎死腹中。研究这一军事威慑的成功战例,对人民解放军制止和遏制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