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遏制战争思想是其军事指导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应对战争威胁、维护国家安全、营造和平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放在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以改革开放为重要界标,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是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形成及完善时期;进入新时期之后,是对其丰富和拓展时期。两个阶段紧密衔接,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共遏制战争思想的发展过程,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共军事指导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
我党历来重视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认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集中体现在遏制战争、不惧战争恐吓,顺应时代潮流、谋求和平发展,做好打仗准备、赢得有利战略态势等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理论,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作为主要决策者,在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中,表现出高超的指导艺术。本文从把握战机、控制战局和适时结束战争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战略指导艺术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对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正确的战争与和平观:科学判断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一贯立场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努力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国面临的各种战争威胁,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关系中国的最终统一,牵动着12亿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动摇。解决台湾问题无非是和战两种方式,和平方式较之战争方式更有利于海峡两岸人民的福祉和亚太的和平稳定,但和平方式能否实现统一的目的,却最终取决于台湾当局有无和平统一的愿望和诚意。5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选择上,虽然经历了一个以武力为主、和战并用到和平方式为主的变化,但从未承诺过对台放弃使用武力。武力解放台湾方针作为解放战争的继续,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自然…  相似文献   

6.
50年前,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中国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一起,胜利地进行了打败美国侵略者的斗争。在国内,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这次战争,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捍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维护了世界和平,是一座辉耀日月的历史丰碑。   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它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的时候,美国当局将一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在美国侵略朝鲜与台湾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被迫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新中国经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考验,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在国际国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 中国人民不愿打仗,中国人民希望和平、热爱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49年 10月 1日成立后,即决心治理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战争破坏的已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到 1950年 6月,全国除大陆的西藏和沿海的台湾等部分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以下简称为“军战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受挫、恢复、繁荣的过程,以下分三个阶段进行探讨。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66年5月这一阶段的军战史研究在民主革命时期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为:首先,党和政府重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必须重视研究和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次革命战争经验①。1949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全军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在总参谋部的直接…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浅析●韩龙文史成群陈亚峰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的,对毛泽东局部战争战略指导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对我们把握局部战争的战争指导规律和我国局部战争的特点,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以...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毛泽东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散见于他的一些讲话、报告、与外宾会谈及党和国家的一些文件中,概括起来,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1957年1月,毛泽东就苏联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第四版中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这两个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这一观点指出,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联系,否认了转化。毛泽东认为,战争与和平之间存在着同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指导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局部战争中,有意识地从战略目标的选择、战争手段的运用、战争节奏的控制、战争进程的把握、战争范围和时间的伸缩等方面对战争规模和强度进行限制和约束,有效地控制了战局,防止了战争的扩大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政治上、外交上明确提出并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同时,在军事上,不仅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战略对象、战争样式和敌我力量对比的分析,及时调整这一军事战略方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无极县郭庄红旗民兵营从战争中走来,如同一面火红的旗帜,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有着骄人的业绩:战争年代,踊跃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曾被华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命名为"支前模范排",并荣立集体一等功。新中国成立后,坚持劳武结合,民兵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为国防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创造了许多堪称楷模、脍炙  相似文献   

14.
叶剑英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是国内外闻名的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在中央军委工作,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制订战略,运筹帷幄。他既善于运用战略决策,指导战争全局,又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丰富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运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致力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 的战略依托.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导了抗美援朝战争后方基地建设和应对反侵略战争准备的三线建设,使人民战争战略基地思想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体系.但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相联系,在军事领域中获得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是同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主题相联系,代表了党和军队在军事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则主要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联系,代表了党和军队在军事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70年代末开始,世界大势趋向缓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军和平时期建设、军事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侧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是明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我军历次作战中的战略战术邓礼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人民战争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根据战争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域和性质,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战略战术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的领导集体的海洋安全思想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海洋安全观。本文探索性地研究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及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海洋安全观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战略主张和时代特征,总结和概括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在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军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能,为保卫祖国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我军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由一支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具有一定现代化程度的强大军队。历史表明,我们的军队无愧为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建设实现了三次伟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毛泽东国防科技思想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认真研究毛泽东国防科技思想的发展,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