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卢胜君 《国防》2012,(10):55-56
一、体制意识——由陆缘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社会管理体制运作依赖人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的海洋思想仍是陆缘主导下的农耕思想,与外向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只有转变陆缘为主的农耕思想,树立海缘为主的思想体制,海洋意识发展才会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 一是培育蓝色领海的思想.蓝色领海即蓝色国土.从地球空间海洋与陆地分布看,海洋是看不见泥土的大地,陆地是看不见蓝水的海洋.黄色领土意识是中国人民的天然情结.人们常以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自豪,认为国土就是国家管辖的陆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几乎把海洋、海防、海权、海军看为同义词,蓝色领土观念较为贫乏,致使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过程中较少考虑海洋因素,对海底资源、海洋水产、海洋运输、海区管辖等也较为忽视,海洋意识和海上力量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陆地领土与海洋领土均是国土,国土区分颜色.  相似文献   

2.
阅读     
《现代舰船》2011,(7):58
《谁来保卫中国海岛》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10月我国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就有7000多个,小于500平方米的岩礁近万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万岛之国"。近年来,我国沿海开发利用海岛已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潮。但其过程中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不少地方对无居民海岛的生态功能和国防功能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薄弱,开发秩序混乱,致使海岛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周边海域(包括海岛)一直很不安宁,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我国海域被分割、海岛被侵占、海洋资源被非法掠夺的情况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大型深水装备被海洋油气业界称为“流动的国土”,是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利器”在南中国海领海争议正烈之际,“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的南海开钻,现实与象征意义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战略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和海洋防卫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25日正式服役,中国国家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国土,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海洋领土主权被侵犯的挑战。中国首艘航母股役可谓是正当其时。中国拥有并继续发展航母,对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地区以至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军的摇篮     
借问将星何处多,知者遥指荣成市。 在13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能诞生130多位将军,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们那纯朴憨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诚实淳朴的性格,博大宽厚的胸怀和永往直前的精神,已经流淌于子孙后代的血脉,塑造成荣成人的基本素质。 海洋观·海防观·国防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1998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海洋年”。蔚蓝的海洋,流动的国土,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陆上国土,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向来维系国家的安危。素有“海洋东面险要之区”之称的荣成,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按照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省、市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赋予的"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加强海洋知识宣传普及"的试点任务,立足区情实际,大力推进海洋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着力强化全民蓝色国土意识,有力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创新发展。有关做法被国家、总政和南京军区转发推广。该区专门成立海洋国防教育领导工作小组,形成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海洋,重视蓝色国土,海潮出版社组织军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精心编撰的《海洋与军事》大型系列丛书,在人民海军成立55周年前夕,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该丛书包括《中华民族与海洋》、《海洋世界大观  相似文献   

9.
自古属于中国东海的钓鱼岛,几乎已被日本"实际控制"20多年了。随着日本越来越严密的海上防守,我国政府已难以在钓鱼岛海域继续实施"搁置争议,各自开发"外交策略。按照国际惯例,一国在"无行为争议"的情况下,占取某处领土50年以上,该国则被视为领主国。针对钓鱼岛这样复杂而沉重的海洋国土权益问题,在国家没有武装干预的情况下,如何在钓鱼岛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10.
邱克楠  刘便发 《国防》2008,(9):69-70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洋国土广阔,海防安全在国家安全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海防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海防侦察情报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轻舟 《当代海军》2004,(9):60-63
6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说,日本政府已经决定于7月上旬派出海洋调查船只,前往东海海域的“日中中间线”日方一侧开展海底资源的调查工作。而日方所说的“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实际上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分析家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海底资源之争将成为历史问题、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之后,又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105.9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宣传主题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海洋,既可以是一道护国的屏障,也可以是一条使国家遭难的通道。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将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将明显增加,提高海上防卫力量,保卫本国的海洋利益已成为海洋国家国策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国周边海洋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是一古航海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大国,世界海洋上有中华民族的广泛权益,由于近代中国的衰落,海军龟缩在沿海和内地,军舰远离了大洋。李白在1200多年前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中国海军走向海洋的步伐有点晚,但随着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潘必将会扬帆大洋,再创辉煌。1984年,中国潘J121船参加了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第一次悬挂五星红旗和全一军旗跨越大洋、访问外国港口。在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断港码头,中国海军军人  相似文献   

13.
展华云 《当代海军》2007,(11):34-35
文化需要传承,精神需要积淀。一个人没有精神难成大器,一个民族没有精神难以持久,一个没有精神的军队从骨子里就是群乌合之众。精神是最强的支柱,是向上的力量,是前进的风帆,是不屈的信念,大到国之命运,小至个人行止,都可以从精神上找到根源。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她是意识、风貌和特征的综合体现,集心理、观念、习俗、信仰、规范等于一体。从这个角度看海洋精神,海洋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海洋精神就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从海洋精神方面来说,中国还不具备海洋大国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陆地三面与阿拉伯国家为邻,另一面临海,沿地中海东岸有较长的海岸线和多个港口,那是以色列与欧美国家联系的主要门户。海洋也是以色列的生命线,以色列政府一直重视海洋国土的防卫问题。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曾说:“如果我们无法控制周边的海域,以色列就将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市。如同我们必须化沙漠为绿洲一样,我们也必须征服海洋。”海上利器:“海豚”充当守卫神潜艇是海军重要武备,但以色列海军潜艇战力的发展并不快。在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海军装备的还是几艘役龄很长的维克斯540型柴电潜艇。它们性能落伍,无力承担以色列海军封锁东地中海海域、  相似文献   

16.
事件     
《环球军事》2013,(7):4-4
中国国家海洋局重组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并设立多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此举将推进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终结我国海洋维权“九龙治海”局面。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国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意在更好地推动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11,(10):78-78
南沙群岛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南沙官兵用生命和忠诚,日复一日地坚守在祖国最南端,把浓浓的爱国情怀书写在南海的天水之间,忠实履行着保卫祖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强国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整体力量提升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彰显.中国在漫长而艰难的海洋强国之路上,需要牢记马汉并超越马汉,确立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海洋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各种挑战;不落"法治陷阱",积极进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积极推进中国海洋基本法的制定工作;谋外线,力争上游;重实力、非强力,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海洋综合实力、海洋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19.
加速推进国家海防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强  车琥  王健 《国防》2010,(5):13-15
海防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防御外敌入侵、保持社会稳定,在沿海地区和海疆实施的防卫与管理活动。它标志着国家的兴衰、体现着国力的强弱、影响着边民的富庶、决定着权益斗争的胜负。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海洋国土广阔,海防安全在国家安全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海洋安全意识伴随海洋文化和海洋环境不断变化发展而萌生形成,促进了古代海洋军事活动开展、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防务体系筹划,对国家发展和陆权的巩固产生重要影响。但同时,中国古代海洋安全意识建立在封建王朝自我封闭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忽视国家整体安全和长远发展、被动性继承海洋安全文化遗产、忽视海洋经济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