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杨斌 《国防科技》2010,31(1):52-54
无人侦察机在作战中广泛应用,成为情报获取的重要手段,战场威胁增大。反无人侦察机作战是战场反侦察和防空作战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反无人侦察机的现实意义,针对其工作特点分析了反无人侦察机作战中存在的难点和突破口,确立了"杀伤"、"致盲"、"瘫痪"的反无人侦察机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化的战场空间,继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之后,各国海军都在加紧研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式无人武器——水面无人舰艇(USV),使其能够担负情报搜集、反潜和反舰作战及外围警戒等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水面无人舰艇将会成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有人/无人协同实施战场侦察充分应用系统提供的技术优势,结合有人/无人协同行动,在战场侦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随着智能化的到来,陆军有人/无人协同实施战场侦察中内涵深刻,它运用前沿技术,具有新的特点及方式,未来将在战场上发挥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无人战车迅猛发展,现已初具雏形。本文重点论述了无人战车将驰骋在未来地面战场上,成为侦察监视的“多面手”、排雷破障的“敢死队”和地面攻击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5.
无人侦察机凭借其特有的优越性,使其成为重要的空中侦察装备,并渐渐成为侦察卫星和有人侦察机的重要补充和增强手段.以HLA(High Level Arehiteeture)为框架、采用目前流行的商业软件MultiGen Cteator和Vega开发三维视景,构建出以无人侦察机执行侦察任务为背景的虚拟战场环境,借此对无人侦察机的战场生存能力进行评估.对仿真系统结构进行简要阐述,并对仿真数据收集和使用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战争即将进入智能化时代,无人装备将成为未来战场主角.地空无人平台协同应用是未来战场的必然趋势.基于未来战场复杂作战环境需求,针对地空无人平台协同作战应用进行研究.合理分析协同作战应用的必然性;从协同侦察感知、协同指挥控制、协同支援保障、协同防御警戒4个领域进行作战应用研究,并分析其技术基础及可行性;列出地空协同运用存在的难点并给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为陆军作战、编制及装备体系的论证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与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型无人机种——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无人机将一改在战场上仅仅充当辅助角色的状况,除了执行空中侦察、战场监视和毁伤评估等作战支援任务外,还能执行压制敌防空系统、对地攻击,甚至对空作战等主要作战任务。无人作战飞机不仅能在未来战场上与有人战斗机并肩作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替代后者,成为未来空中作战的主力航空武器装备之一。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将引起未来空中作战的组织编制、条例条令、作战原则、战术思想乃至装备采购策略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徐峰 《现代军事》2015,(2):80-84
无人地面车辆可以用于执行多种任务,这一点已是毫无疑问。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已经通过严酷的实战证明了一系列无人地面车辆系统的实用性,并突显了军用机器人在现代战场上的优势与弱点。美军已有多种型号的无人地面车辆投入战场,被用户群体和军队指挥机关广泛接受。目前,已经部署的美军无人地面系统正在逐步从战场撤出,未来的战场需求也尚在拟制当中。因此,这些武器装备的未来走向,正处于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迄今为止,美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率分析法的无人攻击机作战效能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防空战场上无人攻击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空中威胁。无人攻击机作战过程可分为飞行、突防、攻击三个阶段,运用概率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阶段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其作战效能表达式,为进一步进行无人攻击机作战效能分析提供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未来高强度火力对抗的战场环境下,具备无人协同、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及效能倍增的军事智能无人作战能力,是新时代军队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首先分析了当前智能无人作战的发展现状,然后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研判,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战场态势预判与博弈对抗中的应用,最后为智能无人作战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苏娇娆 《国防科技》2023,(3):96-101
无人集群技术已成为多国军事技术发展的新高地,而无人集群自组织协作是影响其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合理的任务分工才能使无人集群发挥数量优势,从而自组织协作完成复杂作战任务。重点分析无人集群自适应任务分工研究的价值;国外在低成本无人机集群、地面无人平台集群、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和异构跨域无人集群自适应任务分工研究上的主要进展和特点;无人集群集中式、协商式、分布式3种典型自适应任务分工模式的内涵,并总结未来无人集群在战场环境自组织信息交互和自适应协商决策任务分工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及在军事保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战场的无人化趋势日趋明显,各类无人装备在侦测、打击及保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中无人水面舰艇因本身技术复杂,发展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无人装备技术成熟程度较低,目前仍然以试研试用为主,战场实战应用较少。通过梳理国外现有的有/无人协同项目,设想中大型无人水面舰艇在有/无人编队中的作用,构建未来远洋作战有人舰与中大型无人水面舰艇编队协同新模式,并分析该模式在实战中的能力优势,同时提出了未来实战应用所面临的核心关键技术,为未来海上作战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虚拟战场态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初步探讨了虚拟战场态势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了二维战场态势和三维战场态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并研究了战场地理信息显示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争手段加快向自主适应的方向发展,未来战争将呈现出高度自主化的显著特征。新型全自主武器成为未来战场上的主角,战场编组具备自主适应能力,更加灵活、富有弹性,具有群体自主协同的多样化作战能力,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样式,未来战争将向自主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防》1999,(12)
在现代局部战争中,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频繁出现。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场,都有它们的身影。 追根探源 无人机的问世可追溯到1917年。那时,英国率先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但用它来执行军事任务的设想却一直未能实现。30年代,英国和苏联的无人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条件下战场的电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立足高技术战争特点,全面分析了现代战场电磁环境的构成;通过列举数据和图表,较详细地阐述了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电磁环境,以及它们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本世纪初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机器人逐渐进入战场助现代战争一臂之力。它们或帮助士兵侦察可疑地区,或排除危险的爆炸装置,甚至携带武器参与进攻。随着信息化军队的形成,用于作战的无人机和无人车辆等装备将大大增加。美军在今年的国防预算中增加了用于“无人操作”武器装备的研制。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发机器人技术,大力发展本国的“无人操作”武器装备。未来的战争将有可能逐渐成为机器人之间的战争——当然,这不是近期的事。为了解公共安全领域的警用机器人,我们采访了负责反恐排爆机器人测试评估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陈晓东大校。他认为,我国的警用机器人具有可靠的移动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载荷来完成多种任务。无论是应用于工业、公共安全、反恐斗争还是军事行动,机器人都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浩 《环球军事》2009,(11):52-53
随着无人作战系统在战场上作用的日渐提升,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制各种无人作战单元,从侦察、运输再到攻击,无人作战系统的数量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9.
谢苏明 《现代军事》2015,(3):103-104
近年来,美国及西方国家军用无人系统发展迅速,在多场局部战争中大量使用,展现出不可或缺的独特优势,成为战争形态演变的重要推手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重点。美国国防部自2000年起,先后发布了6份无人系统发展路线图,尤其是2013年12月发布的《2013~2038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系统描述了空中、海上、地面无人系统发展趋势与特点,对未来25年美国军用无人系统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具体构想。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在推动无人系统发展运用上的战略举措,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参与战争的方式,开启了战争走向无人化战场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姜放然  王长林 《国防》2004,(10):53-55
无人化兵器一经投入战场使用,就因其出色的表现让世人刮目相看。随着大量新技术在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应用,由高技术打造成的无人化兵器的性能更加优越,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世界各国军队纷纷调整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加紧研发无人化兵器,以抢占无人空间的制高点。一、无人化兵器大显身手空中无人化兵器主要是无人机。无人机在战场上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情报侦察。这是无人机投入战场使用的最初目的,也是无人机最主要的任务。美军在越南战场首次使用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就是用来对越南北方上空进行侦察的。在以后的战争中,无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