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海洋法对建立世界海洋新制度、维护海洋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海上边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深刻影响。为应对这种影响,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出海船舶的许可和查验措施,健全海上航行船舶的监控识别制度,增加海上巡航监管的力度,及时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
吴刚 《环球军事》2013,(2):14-15
越南宣布于去年6月通过的《越南海洋法》在今年1月1日“生效”,这部法律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强调“发挥越南全民族的力量,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卫越南在海域、岛屿和群岛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对于这部严重违背了历史法理事实、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精神的《越南海洋法》,在它的背后,又透露出了越南在海洋问题上的哪些非法的意图?越南制定海洋法的立法构想酝酿已久,早在1998年就已列入国会的立法计划。2007年1月,越南讨论通过了“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旨在到2020年建设成“海洋强国”。《越南海洋法》的出台,是越南加紧推进既定海上战略的重要步骤和必然结果。对越南而言,《越南海洋法》是一部综合性、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在以往越南海洋立法基础上对保卫其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更为系统的规定,并着重对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管理和保护等作出全面规定。该法将越南2020年海洋战略纳为主要内容,将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则、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3.
海峡的法律地位及其通行制度,是国际海洋法中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加深,海上运输及控制海上战略通道愈显重要,加之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日益增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因此,了解海峡特别是“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法律地位,掌握海峡通行的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扩大我海上活动范围、捍卫我海洋主权、维护我海洋权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峡的含义和分类海峡是位于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一条狭窄的天然水道。从地理概念上说,海峡就是海洋的一部分,但与海洋相比,要狭窄的多。具体地说,海峡  相似文献   

4.
于昕 《当代海军》2002,(5):41-4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结束了近代海洋法上“领海以外即是公海”的传统划分,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根据《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划定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管辖区域,占海洋总面积的36%,公海面积大大缩小。据此,沿海国纷纷宣布扩大本国的管辖海域,从而引起一场席卷全球的“海上圈地运动”。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已经来临,开发海洋、建设海洋成为时代的潮流,围绕着海洋利用、海域划界、岛屿归属等产生的国际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多。本刊将陆续刊登一组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凝  王永波  柴立丹 《国防》2016,(8):43-45
中国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领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祖宗留给华夏后人的家产。中国政府坚定维护南海权益的决心谁也无法撼动。菲律宾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就是一出闹剧,既无法律效力又让海洋法蒙尘,必须揭露其非法行径。  相似文献   

6.
出版: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6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国家实践》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在按照历史发展的主线概括海洋法的形成,发展和编纂,特别是在《公约》的产生,修正和生效的基础上,介绍了以《公约》及其《执行协定》为基本框架的国际海洋法基本制度及其影响。第二部分共3章,对所选择国家的海洋法实践进行了重点阐述,尤其对这些国家在《公约》生效后的海洋法实践特征及规律加以概括和提炼。第三部分用四章的篇幅讨论我国的海洋  相似文献   

7.
出版: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7月高之国等编著的《国际海洋法问题研究》选收了2007年以来在中国海洋法学会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和提交的部分优秀论文,深入研究了国际海洋法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探索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试图解决我  相似文献   

8.
李杰 《环球军事》2012,(11):12-1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部影响新世纪世界格局的海洋法典。从1973年12月3日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始,到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牙买加蒙特哥湾签字,整整持续了10年时间。此次当今世界上会期最长的“马拉松”式国际会议,是联大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也是国际法编纂史上所拟公约条文最多的一次大会。从总体上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硕果累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就是其最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个濒海国家,按照国际海洋法规定,我国有主权的海洋区域近48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的1/2。由于世界范围的战略性竞争已伸向海洋,军事活动的领域已由陆地扩展到海洋,争夺海洋已成为国际争端的热点。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海洋资源、海域划界以及岛屿归属上存在着争议和悬而未决的问题,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维护我海洋权益,必须重视海上威慑力量建设。本文就如何做好民船战备动员,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这部《公约》是在1973年12月到1982年12月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它是调整国际间海洋权益问题、涉及各国利益的一部国际法。根据《公约》规定,各濒海国可以拥有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  相似文献   

11.
A comprehensive maritime interdiction strategy to attack the insurgent's logistic system was a key element in the defeat of the Tamil Tigers. The campaign of maritime interdiction required the Sri Lankan Navy (SLN) to attack LTTE arms smuggling, sea piracy, and maritime terrorism. The SLN degraded the insurgency's robust maritime logistical network while also devising tactics to engage the maritime insurgents who reacted with swarm and suicide boat tactics. The efforts of the SLN forced the Tamil Tigers to confront the government's final land offensives with diminished resources, thus collapsing a three decades’ old insurgency in a matter of months.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海上人、财、物的流动急剧增加,海上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海上抢劫、盗窃、偷渡及贩枪贩毒等犯罪活动呈多发态势,这严重破坏了海上的生产作业秩序,危害了海上治安秩序的稳定。研究海上犯罪案件的特,点,有助于公安边防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侦查方略,有力地打击海上犯罪,以创造安全、有序的海上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联合编队的作战行动方案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任务模型。在基本作战样式基础上,针对联合编队任务特点,设计了一种联合编队作战行动方案的建模方法。该模型包含对海攻击和对空防御等5种基本作战样式,结合规划和调度两方面的特点,提供了资源和系统状态的描述机制。实例证明建模方案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丰富了作战行动方案的建模理论,对联合编队作战系统的研究、决策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舆论战作为信息时代一种独立而重要的作战样式,是一种渗透力、攻击力、威慑力很强的特殊武器,是海上维权斗争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开展海上雏权斗争舆论战的紧迫性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海上维权斗争舆论战的特点,探索了开展海上维权斗争舆论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应用于海上搜救可以大大提高搜救速度和成功率。针对水面舰船和直升机的使用特点,分析了在海上搜救中实施舰机协同的必要性,研究了直升机在水面舰船协同下实施海上搜寻的搜寻方式,建立了直升机与舰船协同机动的数学模型,对实际的海上搜寻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警智库建设对加快海警力量建设发展,提高海警力量的应对能力和加强海上安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国家海上安全战略,对我国海警智库建设的动因、功能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两栖装甲装备海上抢救,是装备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和装备、器材的局限性,对两栖装甲装备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材料、新技术在两栖装甲装备海上抢救中的应用,使抢救作业方便、快捷、安全成为现实.从部队的需求、新技术的先进性和充分的试验数据,阐述了新材料的特点和在两栖装甲装备水上抢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Policies to counter the threat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 have, for the most part, been modeled on strategies originally devised to counter the danger of nuclear proliferation. While useful in countering a traditional CBN (chemical/biological/nuclear)/WMD threat, current counter-proliferation and non-proliferation regimes ar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maritime terrorism. Maritime terrorism represents a new category of threat; one that partially overlaps with conventional WMD, but for which – due to the scope and nature of the maritime industry – traditional counter-proliferation policies may be inadequate and even inappropriate.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means by which maritime shipping can be used as WMD and discusses the policies implemented to deal with these threats, in light of the challenges presented to traditional conceptualizations of WMD and counter-prolifer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9.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建设强大海上军事力量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装备体系建设新模式。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的特点,在研究中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海上军事力量装备成体系建设的新模式,并讨论了海上军事力量装备成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