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贫是福     
纵观古今,多少志士仁人视富贵为浮云,“德润身,富润屋”,清贫为福。难怪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见到韩宣子因为自己  相似文献   

2.
近读《叔向贺贫》一文,颇多感慨。叔向贺的对象是晋国重臣韩起,韩起虽位居高官,但心里总是不平衡,觉得"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他很羡慕那些利用职权巧取豪夺、聚敛财富、奢侈堕落的权贵,觉得自己当官不发财,整日忧心忡忡。叔向却上门祝贺,他举出栾武子、鹆昭子作为借鉴,两相对比,对“骄纵奢侈,贪欲无艺”行为进行批评,说明了忧德不忧贫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喻立 《国防科技》2002,(5):92-93
春秋时期,群雄四起,争霸天下。韩国、魏国、赵国是在动乱中新出现的三个国家,受到了晋国的千般凌辱。为了摆脱势力较强的晋国的威胁和控制,以及保护各自的利益,几经曲折,三个后起国家的统治集团终于携手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晋国统治者,演出了一场震惊中国历史的“三家分晋”之战。这其中灭晋起决定作用的乃是决堤放水之策。  相似文献   

4.
被庐之法     
春秋战国时晋文公所修订的治国治军的法律。被庐,晋国地名,据《左传·鲁僖公二十七年》载:冬,晋文公到被庐打猎,并检阅部队,由此建立三军之制,修订了晋国始祖唐叔以来的治国治军的法律,即形成“被庐之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夫晋国将守唐叔所受之法度,  相似文献   

5.
赵荣 《华北民兵》2005,(11):57-57
山西省侯马是老一辈无产阶组长革命家彭真的故乡,它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称“新田”,是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春秋“五霸”晋国的都城。在侯马出土的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晋国遗址”、“侯马盟书”、“铸铜遗址”、“晋侯鼎”、“空首布币”等文物曾轰动海内外。其中,晋国宫城的建筑风格被吏称为“新田”模式,“侯马盟书”被评为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6.
官贫,可贺!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06,(10):29-29
改革开放以来,“穷光荣”的说教,大概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了,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争取自己经济条件的改善,甚至先富起来,成为人们广泛共识。但是,有一种“富”,却是国人绝对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官员贪污受贿而富。道理很简单,官员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这是人民授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许为个人致富。官员的生活,只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而不许先富起来。所以官贫,不论古今,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好事。记述春秋时期一个故事的《叔向贺贫》,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年轻时读《叔向贺贫》,只看做是文人的游戏之笔,没有留下深刻印…  相似文献   

7.
孙机  杨萍 《军事史林》2014,(9):55-56
车战在古代曾盛极一时,西周、春秋时的许多战役,都以车战为主要的战斗形式,而且规模很大。公元前632年,晋、楚间的城濮之战,晋国出动战车七百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前607年,郑、宋间的大棘之战中,郑国一次就俘虏了宋国的战车“四百六十乘”(《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晚期,各国军备激增,这时晋国的战车达四千乘,  相似文献   

8.
假途伐虢     
张慧 《国防》2010,(2):76-77
假途伐虢,典出于《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要进攻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与虢国联兵抗晋,晋国虽强,也难以轻易得手。晋国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以名马和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军通过。  相似文献   

9.
居危亦思危     
苏俊 《政工学刊》2009,(4):58-58
春秋时期,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自知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不想得罪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和贵重的珠宝。收到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  相似文献   

10.
无德万事休     
《资治通鉴演义》第一回便是:“乱纲纪三家分晋,错建嗣智瑶丧国。”介绍的是春秋末期晋国有赵、魏、韩、智四大家族,智姓家族首领智宣子准备指定他的儿子智瑶为继承人,就跟他的族人智果商量。智果说:“智瑶不如庶子智宵。”智宣子说:“智宵才智上不如智瑶。”智果说:“智瑶有五项超人的优点,只有一项缺点。他一表人材,精于骑射,通晓各种技艺,强毅果敢,智巧过人,但他贪婪不仁。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我们的智氏家族一定会大难临头。”智宣子不以为然。智宣子去世以后,智瑶继位,由于他贪婪不仁,梦想吞并韩、魏、赵三家,最终却…  相似文献   

11.
假途伐虢,典出于<左传·僖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吞并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要进攻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与虢国联兵抗晋,晋国虽强,也难以轻易得手.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晋文公联合秦国一举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光凭武力很难粉碎秦晋的合围。于是郑国大夫烛之武想了个“伐交”的退兵之策。他以摇山撼岳之舌,向秦穆公陈述了攻郑于秦不利的缘由,并以当年晋国假道虞国灭了虢又灭了虞的教训,提醒秦国不要重蹈复辙。说得秦穆公进退两难。烛之武乘机许愿说,秦国如果向东发展,郑国可以为泰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放弃秦晋联盟,从郑国都城撤回军队。  相似文献   

13.
<正>三、浑天说浑天说,也经过了古代很多人的探索与传承。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曾提及:“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环,即圆)有天球的意思。西汉末年的天文学家杨雄,在解说《天问》时,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记载。他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此处涉及三个人:落下闳(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构建了“浑天说”,  相似文献   

14.
战国晋阳之战简析任力春秋末年,晋国的六卿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由奴隶主贵族蜕变为新兴的地主阶级。他们在晋国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分别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了初步的封建改革。在后来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六卿中的智氏、赵氏、魏氏、韩氏集团联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出现了间谍活动,故有“用间始于夏之少康”之说。而专职谍报人员到春秋时期才出现。据《左传》记载,晋国军队中设置的“候正”或“候奄”,就是专门搜集情报的。到了汉代,军队中出现了专门进行侦察活动的骑兵,叫“侯骑”。还设有一般谍报人员,叫“候者”或“斥候”,同时设立了专门管理侦察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代,晋国魏舒把车兵改为步兵,即所谓“毁车以为行”(《左传·昭公元年》),此举使晋国在大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取得了大捷。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宰相房琯在陈涛(陈涛斜,今陕西咸阳市东)平安史之乱,搬用一千多年前车战战法,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这两次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创新则胜,墨守陈规必败。春秋时代是车战时代,同时又是徒兵由附属车兵向独立的步兵兵种演变的时代。因此,提高机动作战能力,将车兵改为步兵,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公元前541年,晋国的中行穆子(荀吴)在大原打败了无终和各部狄人,就是由于重视了徒兵的缘故。筹划作战时,魏舒建议说:他们是徒兵,我们是车兵,两军相  相似文献   

17.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大棋局的一大发展趋势,但它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认清多极化演进中的曲折性,就需要深入研究美国。”没有—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我曾经问一位朋友:“你怎样认识美国?”这位朋友脱口而出:“‘山姆大叔’又可爱又  相似文献   

18.
一支身着玫瑰红套装的靓丽方队,正昂首挺胸,向天安门走来。 这是被誉为“首都民兵之花”的独特方阵:平均年龄21.2岁,清一色的窈窕淑女,个顶个的青春靓丽。14个徒步方队中“压轴”登场的女民兵方队,是代表全国数百万民兵受阅的唯一一支民兵方队。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工作中,从上到下各级都立了不少规矩,订了不少措施,几个不准,朗朗上口,可见决心之大,信心之足。但是,“立规矩”与“守规矩”有时不太协调,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立规矩”是对下面而言的,哪有自己往头上套紧箍咒的,甚至认为规矩定了是应付上级检查和群众耳目的,这种做法损害了干部的形象,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罗援 《环球军事》2011,(21):1-1
在人类近代史上有两个普遍被看好但尚未被证实的预言: 一个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以洞察世界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指出:“所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海权问题也…昔日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