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贯穿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一条主线,其具有的强大向心力和感召力,为民族地区工作凝聚了人心与力量,稳定了民族地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团结了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主体力量。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强化政治保证、增强文化认同、夯实物质基础、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着力,不断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道德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革。把握当代道德教育的现实走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和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无疑对加强和改进军校道德教育会有诸多裨益。(一 )应对信息化、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等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当代道德教育呈现出以下五种新的走向。其一 ,弘扬和培育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激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动力源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级各类学校都重视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注重民族文化传统 ,寻找自己的“根” ,已经成为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平 《兵团建设》2012,(23):34-35
就文化而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更全面的认识。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而璀璨的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  相似文献   

4.
杨丽坤 《政工学刊》2010,(12):12-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的有效途径。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后,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盛的精神支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必然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助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之时,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和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国家独立和解放的力量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百姓幸福安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汪金玉 《国防》2012,(6):23-27
一、充分认识把握民兵文化的地位作用,增强推进民兵文化繁荣发展的使命责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依归,也是一个群体、一项事业发展进步的精神基因.民兵文化作为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对于民兵自身质量建设、国防软实力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和升华,是推动民族繁衍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弘扬.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从而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一、对自强精神的高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邓小平为了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指引中国人民走向民族自强之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邓小平深知,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迅速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从中华民族的这一根本利益出发,把进一步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自然和精神两个家园,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精神归属所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支撑和身份归属的标志,是维系民族共同生命的最根本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和捍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途径,当代军人必须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工程中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这场伟大而神圣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以其彪炳千古的功绩,载入了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史册,还以其特殊的功绩,作用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一、民族精神从复苏到弘扬“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早在1938年5月、七七事变一周年前夕,毛泽东就曾断言,作为正义的革命的战争,抗日战争具有很大的改造力量,“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中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场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抗日战争的浩大风涛,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得长期沉沦、窒息的民族精神得以复苏,得以发扬光大,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2.
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均成为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军队要抓住国家调整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利用传统节日搞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激发官兵爱国情怀、提升官兵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军营、培养高尚情趣等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使传统节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刘浩 《政工学刊》2005,(9):17-19
民族精神对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酵母和内在基因,也是军队战斗精神不断升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整合过程中,经过系统地提炼和升华、丰富和更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本民族特有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它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人们为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有着自己悠久历史的国家和民族,几乎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传统。国防思想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又比较集中的反映和体现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苍桑五千年的荣耀和屈辱,昌盛和衰败昭示着古代传统国防思想的优长与缺陷。 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辽河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相似文献   

15.
战争文化视阈从更广阔的时空观揭示了战争归根结底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矛盾冲突的反映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观念和思潮的聚焦。比较东西方战争文化 ,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殖民性和扩张性 ,借鉴吸收西方军事发展的有益成份 ,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战争文化资源中挖掘出富有时代内涵的民族精神 ,塑造富有时代特征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观念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种力量,是精神。根系汉阳兵工厂的中国兵器江麓集团,1958年从湘西大山深处走出,扎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故里湖南湘潭这片红色沃土。传承着民族工业崛起的血脉,坚守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沐浴着"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荣光,铸就了江麓"服务现代国防、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担当与社会责任。一代代江麓人如一颗颗燎原的火种,将人民兵工的不朽精神和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传下来。  相似文献   

17.
军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孕育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时期,深入学习航天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对于推动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0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航天精神孕育而生;航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反过来又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航天精神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  相似文献   

18.
华夏民族在征服自然、创新社会、演绎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也创造了恢宏绚丽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温雅畅融、弘萃通远的文化传统对于当代大学生彰显民族文化理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振奋民族雄起精神等皆大有裨益。为此,高校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将是德育施教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生机和活力离不开文化的滋润与影响,一支军队的作风和士气也离不开文化的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植根于华夏大地之中,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活水源头,也是人民军队的士气和精神之源。生肖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源远流长,距今大约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生肖也称为属相,或称为相属,简称属。按照汉字的解释,“生”指“出生”,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前进的动力。所以,作为如此强大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地加强文化建设。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