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童远忠 《军事历史研究》2005,195(2):100-103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朝统治阶级在治边理念方面开始向近代化转型,新疆设省之议进入清朝统治者的视野,晚清治边理念转变是新疆防务建设全面展开的前提。1884年新疆建省,成为晚清新疆防务建设全面展开的保证,使晚清新疆防务建设达到顶峰。刘锦棠出任新疆巡抚,是新疆建省后防务建设得以全面展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晚清军事,以对太平天国用兵费时最长、战争最烈.在这场战争中出力最大、对清朝有再造之功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因胡林翼早逝,也有把曾、左、李三人与稍后的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期的治军思想及其实践朱连军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他从在老家做塾师起步,一直做到晚清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曾对19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军事尚实质,忌虚浮”(《左文襄公全集·奏稿》...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西征与西北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军事历史》2001,(6):29-32
左宗棠是晚清赫赫有名的疆吏。1867年他挥师进陕,随后又平定陕甘回民之乱,收复新疆。左宗棠西征无疑是有功的,不仅有效的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而且客观上对西北进行了初步开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的近代化进程。一、巩固国防受嘉道年间研究西北史地风气的影响和经世实学传统的启迪,左宗棠早年潜心从事史地学的工作,抄录《畿辅通志》及《西域图志》、各省直通志,列出山川、关隘、驿道、远近各门,分别抄录为数十巨册。在纵观国际局势和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他对西北边疆的地位表示出重视和担忧,并精辟地论述了保卫和开…  相似文献   

5.
刘继贤 《军事历史》2021,(3):122-124
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编写的《天地正气左宗棠》一书即将出版,研究会的同志盛情邀我写一篇序言.研究和宣传左宗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为此我乐于执笔作序.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发表关于左宗棠的谈话时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要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功的人,都应该给予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王老的讲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目前对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继林则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捍卫者";"对祖国疆土贡献最大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和践行者"等等.这些评价是客观公正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6.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 ( 1 875— 1 878)是一次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在清庭腐败、国势羸弱的情况下 ,左宗棠“引边荒艰巨为己任”① ,依靠其高超的军事斗争谋略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 ,不仅有力地痛击了俄、英侵略者及其支持下的阿古柏匪帮 ,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外国殖民势力的奴役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统一 ,而且创造了劳师远征、出奇制胜的战争范例。这一时期 ,左宗棠富于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治军思想 ,在晚清时代居于十分突出的位置。一、励行“精兵”政策 ,裁汰冗员 ,整军经武收复新疆 ,面对的敌人是英国侵略者支持下的极其凶悍的…  相似文献   

7.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施渡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奕、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以“练兵”、“制器”为中心的“自强”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翻译外国军事著作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此拓宽了西方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民国时期重工业比清末强还是弱?为什么清末能自产军舰到民国反倒不能了?是的,民国时期的重工业确实比清末还要弱。原因很简单,因为民国时期中国的国内外局势变得比清末更加混乱了。其实,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清政府自身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以图振兴。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地方有志汉臣为首的洋务派官员,在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9.
4.民国时期金陵制造局生产的手枪 金陵制造局前身是金陵机器局。金陵机器局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兴建,次年竣工,现地址为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厂址。晚清时期,金陵机器局与同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局、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以及1867年创办的天津机器局齐名,是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四大兵工企业之一,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工厂,其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火药、水雷等。工厂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后勤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5~1878年(清光绪元年~四年),清王朝钦差大臣左宗棠统率清军收复新疆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特色、闪烁光彩的篇章。左宗棠依靠其高超的军事斗争谋略,不仅收复了失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创造了劳师远征、出奇制胜的军事斗争范例。左宗棠进军新疆最精采处,则在于对后勤保障的谋划与运筹。探讨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后勤方略,对于当今加强边防建设,搞好平时后勤建设和战时保障,特别是搞好应付边境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晚清台湾军事变革与大陆军事变革息息相关。笔者认为 :“御外侮”的台湾防务观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动因 ;“师夷技求自强”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主线 ;台湾社会的综合开发是晚清台湾军事变革的基础。晚清台湾军事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并在日后的抗日保台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废除科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变革和以“编练新军”为主题的军事变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将晚清教育改革和军事改革分别作为学术论题进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可观的学术成果。然而,将晚清教育改革与军事改革当作互为环境、相互推挽的互动系统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本文以晚清教育领域和军事领域两大变革的演进为线索,以现有的史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晚清教育变革与军事变革之间的关系,力图揭示两者之间带有规律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晚清著名人物左宗棠(1812--1885),曾伙同曾国藩、李鸿章等血腥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有着历史的污迹。但是,当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尖锐并成为主要矛盾时,他能够把对封建君主的忠诚扩展为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坚决主张抗击外国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这是值得称道的。他排除种种阻力,克服重重困难,指挥清军完成了收复新疆的壮举,粉碎了英、俄肢解中国领土的阴谋。他继承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倡导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对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  相似文献   

14.
赵枫 《军事历史研究》2004,2(2):118-125
晚清陆军军礼史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 ,伴随着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的展开 ,晚清陆军军礼经历了一个向近代化嬗变的过程。整个过程显示了被动性、曲折性、前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军事教育史是军事学、历史学及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正如沈渭滨教授指出的,“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研究,不仅关乎军事领域的变革,而且直接与上层建筑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汇乃至社会价值体系等诸多方面相连,是一项有深度、有意义的工作”,但我国史学界对于晚清军事教育史的研究并不够;此书之前,20世纪90年代,虽有南京大学史全生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但晚清军事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篇幅及内容略显单薄,因此,苏州市职业大学王建华教授的专著《半世雄图:晚清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则有了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正如书中指出,“中国的军事教育现代化在中国教育史乃至整个中国现代化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中国晚清的军事进步,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厘清晚清政治、军事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为切入点,研究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晚清军事变革财力保障的弊端;以史为鉴,认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财力保障应当实现全面融入、协调适应与持续推进,实现军事财力保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凤苞、徐建寅主持购买铁甲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9年后,晚清海防形势日益严峻,清政府撇开赫德,委派李凤苞、徐建寅主持购买铁甲舰;李凤苞、徐建寅主持购买铁甲舰的曲折过程及其中复杂的人事关系折射出晚清海军建设的艰辛。  相似文献   

18.
正晚清军事近代化道路曲折,进展缓慢,自始至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清晰道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内在制度层面上的阻滞、观念认知上的欠缺,也有外在国际环境局促等方面的原因,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塑了晚清军事近代化的残局。对晚清军事近代化的反思,学术界已  相似文献   

19.
1875年5月3日,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并且表示“不为遥制”。至此,左宗棠争取到了收复新疆的最高指挥权,拉开了用兵新疆的序幕。 收复新疆这场战争,在战略上如何指导呢?从左宗棠历年的奏折与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筹画,到正式受命之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20.
王雁 《军事历史》2003,(1):55-5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清王朝,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晚清”。此时的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晚清政府不惜动用大量军费以发展军事经济,特别是兴起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但最终未能摆脱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晚清政府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军事经济这一视角加以分析认识。一、社会制度落后,统治阶级腐朽,从根本上窒息了军事经济的发展封建制度的本性,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晚清国势日趋衰微,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处于落后状态,社会危机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