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人老薛     
听说贾樟柯整了部片子叫《三峡好人》,我还没来得及观看,不过我想说说我们新闻系11队好人老薛。军校四年,我就和老薛有过整四年的金钱往来,乍一  相似文献   

2.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如今40万民兵掀起“服务大三峡、建设大三峡、保卫大三峡”的岗位练兵活动,成为三峡建设中的一支劲旅。下面是宜昌市民兵工作“日记”中的几则“短波”。  相似文献   

3.
《国防》1998,(1)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中,活跃着一支精干的水兵队伍,他们就是被称之为“海底愚公”的北海舰队炸礁队。这支在万里海疆南征北战屡建功勋的队伍,承担了三峡导流航道疏通任务,他们以一流的质量被三峡工程指挥部领导誉为“三峡工地的一面红旗”。  相似文献   

4.
“纵有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三峡的山峻,那雄奇的伟岸,柱地擎天的大山,铸就了巴山人如钢似铁的脊梁和博大胸怀;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三峡的水险,那吐纳万古,奔腾不息的江水,孕育了巴山人雄视天下不屈不挠的豪迈气慨。 湖北省秭归县人武部“一班人”,挺起大山一般的脊梁,用自己的心血和双手,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地上,10年艰苦创业,铸就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长江三峡地区处于魏、蜀、吴三国交界地带,三国对其争夺十分激烈。蜀汉失去三峡下游地区,被迫困守巴蜀。吴国夺取三峡下游后,以西陵、建平为国之西藩,构筑西部防线,但由于后期对三峡上游地区争夺的失利,注定了其被晋所并。魏国曾企图攻下这一地区以切断吴、蜀之联系,但没有成功。灭蜀之后,晋国得以占据长江上游,编练水军、大造战舰,终成破竹之势,扫荡东吴。这一成功的战略亦为后世借鉴,隋灭陈、唐平萧铣,皆取顺流而下之战略。南宋夔门防线的构筑,成功阻止蒙军顺江而下,也逐步稳固了四川战区的局势。  相似文献   

6.
“三峡天下壮,诸君乘船游”。当你乘坐江轮,饱览三峡胜景的时候,请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不畏风雪严寒,不怕风吹浪打,日夜坚守在沿江两岸,千方百计保障轮船畅通的航道民兵。劈波斩浪护航线“众水江涪万,瞿塘多一门。”全川之水汇于门下,挤爆瞿塘,夺路争流,激起汹涌的浪涛,发出雷鸣般的怒吼。在这里行船如  相似文献   

7.
跨世纪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在庆祝大江截流成功之余,透过恢宏壮阔的建设场面,探寻三峡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足迹,对各地民兵组织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推进自身的调整改革,将会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这座按照国防惯例和全方位市场机制建设和经营的现代化工程,对于每个建设者无疑都是一场考验。地处坝区、库区的宜昌军分区,面对全新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猛烈撞击,从深化民兵工作改革中找出路。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205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3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米~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的"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位列其中。三峡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3个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装机左岸设14台,右岸设12台,共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它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今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全长2309米,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总工期长达18年(1992年~...  相似文献   

9.
朋友,你看到大江截流那一幕壮观的场面了吗?你了解那些为世纪工程而甘洒热血的建设者吗?也许你还不曾知道,在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的工地上,有一支身穿“海魂衫”的青年突击队,他们就是被誉为“海底愚公”的海军北海舰队炸礁队,也是我军唯一的奋战在三峡建设工地的成建制部队。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和优质优良的工程,受到广泛赞誉。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贺恭称:“海军炸礁队是战斗在三峡工地风口浪尖上的一面红旗”。  相似文献   

10.
从军事角度看,三峡对于长江中游和上游而言,彼此具有唇齿相依的依赖关系,长江三峡自东汉到隋朝统一,有历史可考的最早的军事浮桥是东汉公孙述所建荆门虎牙军事浮桥,此当为中华“长江第一桥”。三国末期,东吴在西陵峡口建有军事索桥,为目前可考的长江最早的军事索桥。南北朝和隋初在三峡东面西陵峡口也多次建有锁江索桥。从军事战术上看,长江军事桥梁需要攻防矛盾相平衡,水陆军事结合运用,水攻(舟战)火攻相机妙用结合,彼此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1992年4月3日,这是一个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将在万里长江兴建三峡大坝。这一喜讯,通过电波,传遍了世界,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峡工程,规模恢宏。地处坝区、库区的宜昌军分区,抓住机遇,积极动员组织全市民兵服务三峡工程建设,仅5年多的时间,就以民兵团、营、连成建制完成“民兵工程”130项,创利税3.1亿元。协助搬迁安置移民3628户12388人,为移民建房23万平方米,承担移民土建工程54项。时刻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每次到三峡视察,目睹沸腾的工地上,处处是“民兵是三峡建设的生力军”、“民兵服务三峡突击队”、“优质民兵工程”  相似文献   

12.
奔腾的长江跃出三峡后,变得开阔平缓。在江北,有一个小山村,沿江而居,盛产沙湾柑橘。它就是湖北省枝江市白洋镇万福垴村。今年盛夏,这个小山村感动了三峡上下、长江两岸:村民兵连长李清明,为本村两个绝症少女日夜奔走,历时两年多,筹款12万多元,帮助她们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得到医治,并使她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万县市天城区人武部党委认为,基层民兵之家的发展,既靠建设,更靠管理。部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并会同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武部及基层民兵连讨论研究,确定了重在管好人,以“家”为依托,致富留人的管理办法,并通过试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新时期加强民兵动态管理的办法。 一是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培训制度,请销假制度;二是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民兵学习教育制度和科普实用技术培训的落实;三是在抓好爱国、爱我三峡、兴我天城教育的同时,认真落实好“两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使民兵掌握1—2项致富技术,;四是在全区范围内推广“1122”管理办法,即;一书(外出务工申请书),一表(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14.
新春时节,一场名为《三峡恋》的大型文艺晚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体育场 激情上演,3000多名演职人员、2万多名现场观众随着音乐掀起场内互动高潮。热闹喧嚣中,160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悄然挺立在寒风中,默默守护着这份喜庆祥和。  相似文献   

15.
6月15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顺利实现试通航。作为永久船闸人字门液压启闭机成套设备总承包商——中南光学仪器厂的职工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次第实现“三花”绽放的花季里,世界将瞩目中国三峡。五级船闸的安全运行,既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是国人的自豪。奋勇拼搏誓夺标进军三峡,不是少数人的梦想,多少个企业的职工为它睡不着觉。工厂集中了液压机械研究专业方面的业务骨干,以第二标段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誓师夺标。第二标段是永久船闸人字门液压启闭机制造合同。三峡永久船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提升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终于在1992年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一锤定音。 然而,是谁为选择三斗坪坝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至今却鲜为人知。 一 选择三峡工程坝址始于30年代。当时,美国和前苏联专家到三峡考察后,都将坝址圈定在南津关地段。  相似文献   

17.
重庆奉节县城"古木轩"内陈设典雅,古色古香。这里既有简洁明快、线条优雅的明式家具,又有富丽厚重的清式家具,还有天趣盎然的根艺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这里的陈列品都是用珍贵的三峡阴沉木制成的。轩主刘国君,土生土长的三峡汉子,他是奉节县永安镇人。刘国君从小长在长江边,豪爽爱武,多次被各级评为优秀民兵和优秀民兵连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万州区有25万因三峡工程建设需搬迁的移民,是三峡移民任务中最重的地区。近年来,我们把参加库区移民工程,作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着眼"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迁移目标,满腔热情做工作。为三峡移民这一世纪工程的圆满完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兵》2013,(7):8-9
湖北省宜昌市从6月上旬起,湖北省宜昌军分区在三峡大学等4所高校校园网,连续开展为期一周的网络“见面会”,吸引了2.6万次的点击率。这是该市兵役机关针对在校大学生外出实习创业多、暑期返乡学生多的实际,采取的征兵宣传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名闻遐迩的三峡,位于长江西陵峡的三斗坪,距宜昌市38公里。三峡工程主要是指在西陵峡段修筑一座大坝,切断长江,利用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绵延600公里的大峡谷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水库,这将是世界上首例切断大江大河干流、并拟建的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