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满足JPEG2000遥感图像实时压缩设备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机制的“零时间”数据搬移策略。通过对EBC算法结构进行拆分,并采用EDMA方式进行数据搬移,使得算法运算与数据搬移过程完全并行,搬移时间等效为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数据搬移策略后,编码效率可以提升到100%,EBC算法实现的总时间可缩短46%以上。该搬移机制已成功应用于JPEG2000星载遥感图像实时压缩系统中,系统的实时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遥感影像作为地理空间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报分析与作战指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漫游和压缩存储的问题,在借鉴瓦片金字塔数据模型基础上定义了XML标准的通用数据模型,并采用三缓存交替工作机制调度数据,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遥感影像压缩处理系统,实现了对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的正常浏览并有效节约了硬盘资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域字典学习方法的图像双重稀疏表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有效地结构化字典生成算法以及图像双重稀疏表示方法.在Rubinstein等提出的图像双重稀疏表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小波零树结构,将同一空间位置对应的同方向跨尺度小波基函数的线性组合作为新的基函数,并通过K-SVD学习算法得到线性组合系数,由此得到了一种更加切合图像方向特征的结构化字典学习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图像分解与重构算法.遥感图像M项逼近实验以及压缩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结构化字典比已有的字典具有更好的图像稀疏表示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探空火箭的应用要求,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多路实时图像采集和压缩系统,介绍了系统实现的方案以及采用的两种关键技术。系统采用了基于ARM和FPGA的嵌入式系统架构,以专用的压缩芯片作为图像处理单元,通过采用提高摄像头分时复用的可靠性和优化压缩比控制方案两条技术途径,解决了图像低功耗、实时压缩等问题。系统电路结构精简,集成度高,灵活性强。实际测试表明:系统性能可靠,具有轻小型、低成本、低功耗等特点,在空间环境垂直探测实验中,系统拍摄到火箭箭头与发动机分离、电场探测伸杆展开等重要画面,使用边缘强度评价法对所得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图像清晰度满足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JPEG2000遥感图像实时压缩设备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机制的"零时间"数据搬移策略.通过对EBC算法结构进行拆分,并采用EDMA方式进行数据搬移,使得算法运算与数据搬移过程完全并行,搬移时间等效为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数据搬移策略后,编码效率可以提升到100%.EBc算法实现的总时间可缩短46%以上.该搬移机制已成功应用于JPEG2000星载遥感图像实时压缩系统中,系统的实时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目标检测模型压缩问题,基于卷积核剪枝理论,设计了卷积通道剪枝的方案,对YOLOv3模型进行精简压缩.提出卷积通道的概念并将BN层系数作为卷积通道的评估因子,使用L1正则化将评估因子稀疏化,将评估因子值较小的卷积通道剔除,再对各卷积层中的参数进行微调,从而达到模型压缩的目的.使用该方法对自制的典型遥感目标检测数据集进行目标检测实验,在剔除90%参数的情况下,测试精度下降率在10%以内.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较小的精度损失为代价,节省大部分的储存空间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7.
噪声图像压缩编码的小波变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研究小波变换域噪声图像的压缩编码方法,以实现在小波变换域同时达到对图像噪声的去除与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并且使两者均获得较好的效果。最后给出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EZW算法的实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小波零树 ,即EZW图像编码算法由于其优越的压缩性能 ,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根据EZW算法的基本原理 ,可优化出编码实例并得出相应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多分辨率分析角度分析图像分割概念,研究已有的图像分割方法,阐述基于二进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原理,采取由粗到细的控制策略,有效地选取最优分割阈值,从而实现对TM遥感影像的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复杂遥感影像分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小波变换具有优良的时频局部特性,但由于其尺度是按二进制变化的,存在“高频低分辨”这一缺陷.正交小波包分析能够将信号(图像)频带进行多层次划分,对多分辨分析没有细分的高频部分进一步分解,从而提高了频率分辨率,能有效地提取特定的频率成分.推导了小波包分析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基于正交小波包分析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正交小波包分析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块分类的快速分形图像压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形图像压缩编码时间长的问题 ,提出基于块分类的分形图像压缩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相对于经典的Jacquin分形图像压缩算法 ,压缩比得到提高 ,压缩时间提高近 10 0倍。  相似文献   

12.
ISDT算法的数据压缩处理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程数据的实时压缩和趋势提取可以显著提高过程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传统的SDT数据压缩算法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今过程控制的要求,无法获得满意的压缩结果.针对SDT算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DT数据压缩算法,并进行了两种算法的性能对比.对合成数据仿真计算的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SDT算法的过程数据压缩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更好地满足了现今过程控制中实时数据处理和趋势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脉冲压缩雷达对目标回波具有很高的压缩比(增益),而对不匹配的干扰信号则压缩比很小.为了提高干扰的有效功率,提出一种与脉压雷达目标信号相仿的线性调频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即匹配干扰),经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匹配干扰信号在不同的对准频偏情况下,进入雷达的有效干扰功率.通过仿真,结果证实这种匹配干扰可很大程度地提高进入雷达的有效干扰功率,但有效干扰功率会随对准频偏的加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方面,短肢剪力墙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缺少系统的研究,有关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轴压比对抗剪性能的影响分析还很不完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用以判断构件大、小偏压状态的界限轴压比,得到了为保证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具有一定延性的轴压比限值。  相似文献   

15.
发动机汽缸压缩压力是检测发动机机密封性的重要参数.发动机密封性降低,会造成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下降及废气排放指标恶化,因此对各缸压缩压力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现提出一种利用曲轴瞬时转速,进行不解体检测坦克发动机汽缸压缩压力的方法.通过实车测量获得缸压及转速的特征参数,利用灰色理论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发动机转速脉动与汽缸压缩压力的数学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缸内压缩压力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热力蒸汽压缩式海水淡化系统热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热力蒸汽压缩式海水淡化装置的分析,建立起其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一般蒸汽直接加热式真空海水淡化系统比较,采用热力蒸汽压缩式海水淡化系统,其能耗明显降低.此外,对不同的蒸发温度下的工作蒸汽耗量进行了模拟计算,所得结论对热力蒸汽压缩式海水淡化系统的设计与使用管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类空气标准Dual循环的不可逆模型 ,考虑压缩过程和做功冲程的有限时间特性和循环的摩擦损失对其性能的影响 ,推导出功率、效率与压缩比关系的解析式 .结合数值算例 ,所得的功率效率曲线与实际热机特性相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预测器的高光谱图像无损压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压缩是高光谱图像处理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分析高光谱数据相关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方向可选的多预测器数据压缩框架。将新的框架应用于单波段和多波段的预测压缩方案,分别得到复杂性不同的两种无损压缩流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Hamilton原理得出轴向压力作用下圆柱壳位移增量的动力学方程,推导了方程的解析解。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轴向压力作用下圆柱壳的临界屈曲压力随壳体长度变化的曲线,讨论了壳体几何参数(L,h)变化和轴向力幅值变化对振动频率影响的变化曲线。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圆柱壳的临界屈曲压力与失稳模态紧密相关;圆柱壳的自振频率随壳体的长度增加而下降,随壳体的厚度增加而提高;圆柱壳的自振频率和最低频率随轴向压力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防务技术》2020,16(1):35-42
Ballistic impact induces complex stress states on fiber-based armor systems. During impact fibers undergo multiaxial loading which includes axial tension, axial compression, transverse compression, and transverse shear. Transverse compression induced by the projectile leads to permanent deformation and fibrillation of fibers resulting in degradation of material tensile strength. Previous work (Sockalingam et al. Textile Res. J 2018) has shown a reduction of 20% i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Dyneema® SK76 single fibers subjected to 77% nominal transverse compressive strain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quasi-static transverse compression on Dyneema® SK-76 yarns, unconstrained in the lateral direction, indicate an average of 4% reduction in tensile strength of yarns compressed to 77% nominal strains. In this work we us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technique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in residual tensile strength between single fibers and yarns observed in laterally unconstrained transverse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Finite element study of the transverse compression response of single fibers and yarns indicate that local strains developed in fibers within the yarn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local strains developed in single fibers subjected to a given nominal strain and may explain the less reduction in strength observed in ya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