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军事》2008,(9):18-18
由美国防部领导、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负责实施的生物燃料技术研究项目最近取得进展。今年5月份,该项目的承包商之一——瑞典生物燃料公司成功完成了100%以谷物为原料生产的JP-8燃料的试验,并称试验结果已经达到军用要求。该生物燃料目前已交付空军燃料部,以接受进一步的验证。美军生物燃料技术研究项目的目标是:用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JP-8燃料取代美军目前使用的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JP-8燃料。  相似文献   

2.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HEPJet)和2种进口高速氧燃气火焰喷涂设备 (HVOF:JP-5000和DJ-2700)制备WC-Co涂层,进行了孔隙率、显微硬度、结合强度及30°和90°攻角的冲蚀磨损对比试验,用XRD分析了粉末和涂层的相结构,用 SEM分析了粉末和涂层的表面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3种工艺制备的WC-Co涂层与粉末的相结构类似,均无明显氧化、失碳;超音速等离子喷涂WC-Co涂层综合性能与JP-5000相当,要优于DJ-2700。  相似文献   

3.
非致命激光武器是采用低能激光使目标暂时丧失战斗力的一种战术武器,通过对影响非致命激光武器综合效能关键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非致命激光武器的综合效能评价核心指标体系,提出了非致命激光武器综合效能的评估方法,采用最优传递矩阵改进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对非致命激光武器的综合效能进行了评估,为非致命激光武器的研发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电击武器非致命效能的评估方法,分析了影响电击武器非致命效能的关键因素,建立了电击武器非致命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将模糊评判法应用到电击武器非致命效能评估中,确定了模糊评判矩阵,建立了评估模型。比较了3种不同类型电击武器的非致命效能,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为电击武器的发展应用提供了辅助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非致命防暴动能弹作战效能的评估法,分析了非致命防暴动能弹的技术性能,建立了以非致命性为核心指标的防暴动能弹效能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集对分析法应用到了非致命防暴动能弹的效能评估中,对3种防暴动能弹进行了效能评估。为非致命防暴动能弹的研发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非致命动能弹药应用广泛,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常常发生过度伤害的问题,研发新一代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很有必要。为了揭示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致伤机理,评估其对人体的冲击损伤,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传统型非致命动能弹与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以相同速度冲击靶标以及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以不同速度冲击靶标所获得的数据,深入分析复合型非致命动能弹冲击能量耗散特性,为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非致命动能弹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致命防暴弹作战效能评估的问题,运用模糊理论进行了探索。首先,立足于非致命防暴弹的本质特性,提出了其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给指标体系的各因素分配权重,应用模糊理论区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确定模糊评判矩阵。最后,引入打分法,用加权平均算法来量化作战效能。并通过实例分析给出的非致命防暴弹作战效能的分数值,比较了两种型号种类的非致命防暴弹作战效能的优劣,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致命微波武器效能评估问题,通过分析影响非致命微波武器效能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非致命微波武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非致命微波武器效能的评估方法。采用一致性排序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分配权重,并将Vague集应用到效能评估中,利用加权贴近度表征非致命微波武器效能的评估值。得到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为国内非致命微波武器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爆炸式催泪弹非致命效应各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对爆炸式催泪弹非致命效应评价的方法,建立了以非致命效应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未确知测度数学模型应用到非致命效应的效能评估中,对爆炸式催泪弹的非致命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估。为爆炸式催泪弹的科学使用及优化改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致命弹药安全管理评估方面的空白,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从宏观上对非致命弹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影响非致命弹药安全管理水平的因素,建立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分别建立不同指标间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确定隶属函数、权重值,最后得出定量评判结果,确定非致命弹药安全管理系统等级,对非致命弹药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勤 《现代军事》2008,(5):47-52
未来信息化战争,导弹是致命的威胁,卫星是致命弱点。一国要想赢得战场主动,既需要具备防御对方导弹的能力,又需要干扰乃至摧毁敌方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在美国五角大楼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与国防部联合非致命武器局宣布,目前已有一种革命性的非致命定向能技术,能对750米外的敌军实施非致命杀伤,这项技术称之谓主动拒止技术。海军陆战队时报评论说,主动拒止技术可能是自原子弹以来武器技术中最大的突破。现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快两年了,但是伊拉克境内的冲突与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最近一些国外媒体报导,为稳定局势,美国正准备于今年秋季把这种武器投入伊拉克使用。  相似文献   

13.
2001年3月在美国五角大楼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与国防部联合非致命武器局宣布,目前已有一种革命性的非致命定向能技术,能对750米外的敌军实施非致命杀伤,这项技术称之谓主动拒止技术。海军陆战队时报评论说,主动拒止技术可能是自原子弹以来武器技术中最大的突破。现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快两年了,但是伊拉克境内的冲突与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最近一些国外媒体报导,为稳定局势,美国正准备于今年秋季把这种武器投入伊拉克使用。主动拒止技术(Active Denial Technology)是美国定向能武器计划的高功率微波技术中的一种。它利用一束…  相似文献   

14.
声学在非致命武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定义为:指那些设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使人员或器材丧失行为或工作能力的同时,将对人员的致命性,永久性伤害以及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的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技术原理作用于有机目标或武器,使有生目标暂时受抑制或丧失抵抗力,不致命、不致残、不造成永久性伤害; 或使武器装备失效、失能、失灵, 人机无法有机有效结合的武器装备。 近年来,非致命声学武器发展迅速,主要有非致命次声武器、非致命强噪声武器和非致命超声武器,这些武器在反恐怖袭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激光器的构成及分类,指出不同种类激光器的优缺点,通过分析激光炫目损伤因子,找出非致命激光波长覆盖范围和激光器输出功率,并将常用激光器主要性能进行比对,得出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是适合非致命激光武器的激光源.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非致命防暴弹的缺陷及动能布袋弹的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8mm动能布袋弹研制的必要性。设计的新型弹丸和弹托,能获得较高弹丸出口速度和精度,利用防暴弹低伸弹道方程计算了弹丸各点的速度和比动能,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速基本相符,证实了方程指导设计的可行性。其中所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设计思想和计算公式对其他非致命弹种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舰艇近区安全防卫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舰艇近区安全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外舰艇近区自卫装备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具有综合利用观瞄设备和声纳,并集合各种致命和非致命武器特点的舰艇近区安全防卫系统的构想。系统配备的观瞄设备用于探测地面、水上及低空近临目标,而声纳用于探测水下目标,如蛙人,无人水下航行器等。在打击方面,系统配备了可以歼灭目标的致命武器以及用于驱逐目标的非致命武器。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舰艇近区安全,近区安全防卫系统,非致命武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报纸杂志介绍无人驾驶飞机(UAV)的文章铺天盖地、俯拾皆是。客观地讲,无人驾驶飞机确实是一种理想的空中武器,利用它侦察军事情报,评估战场毁伤,并且无需己方飞行员承担任何风险。但正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样,无人驾驶飞机同样存在先天不足和致命的弱点。 性能缺陷——无人机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下蛙人对近岸水域构成的严重非对称威胁,对于水中目标威胁评估是实现技术防御的基础。基于水下非致命主动拒止防御系统技术方案,应用勾股模糊集理论对水中目标进行威胁评估,设计了分段型隶属函数对目标属性进行勾股模糊化处理,通过离差法确定动态属性权重,结合TOPSIS理论,通过勾股模糊集距离测度进行威胁度排序;在该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非致命主动拒止防御系统发现、预警、拒止时机的设定方法,架构了系统决策流程图;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方法和系统决策时机设置的合理性、优越性,为非致命主动拒止防御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问答     
问:为什么科学家关注禽流感? 答:禽流感病毒可能变异成一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引起传染性很强的致命性疾病。 问:这种情况如何发生? 答:已经感染人流感病毒的人可能在患者体内重新组合,产生一种随时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杂交病毒。 问:为什么会如此严重? 答:由此产生的病毒很有可能是人类以前从未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