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沙老礁长     
他刚从大海中走来,带着海的腥味、海的咸味。大海没有忘记馈赠给这个儿子,一副黝黑发亮的面庞。南沙守备部队政委周华告诉我:“他叫周建明,是南沙最老的礁长了,也是南沙现任礁长中唯一参加过建礁、守礁的礁长,堪称一代海骄”。至今,周建明已守礁11次,1130天,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2.
南沙,一片汪洋。只有退大潮的时候,才有一部分黑黪黪的礁石露出海面。守礁官兵居住和生存的礁堡,就坐落在这些礁石上。浩淼的南沙海域共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江苏省或4个河北省的面积。这里海沟遍布,最深处达5300多米,平均水深2210多米。  相似文献   

3.
礁石(诗)     
礁石(诗)邴建平你没有枝叶却能绽放美丽的花朵你没有喉舌却能唱出豪迈的壮歌都在与大海狂吻的瞬间礁石(诗)@邴建平...  相似文献   

4.
“南沙守礁王”毕振刚在共和国距离太阳最近的南沙礁盘上,火热、荒凉……海上一涨潮,礁盘都被淹没在海水中,无影无踪;退潮后,也只有几块礁石露出水涧,在浩瀚无垠的海面上若隐若现。然而,自从礁上建起了国际海洋观测站,一批批战士就来到这里战风斗浪、艰苦创业,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海军乃至全军熟知的“南沙精神”,是一代代南沙守礁官兵在占礁、守礁、建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南  相似文献   

6.
涛涛汪洋是文化灵感的源泉——南沙的对联 很少有机会,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南沙的文化。但我坚信南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新芽。 南沙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南沙的对联。南沙人把对联叫着礁联。 踏上南沙的礁土,礁联是每个上礁人见到的第一个风景:白墙上镌刻的红字,或美观工整,或清秀大方,或苍劲有力,与巍峨的礁堡、威武的水兵和蓝色的大海溶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当你读完南沙的每一幅礁联,你对南沙自然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敬仰。  相似文献   

7.
立业在南沙奉献为祖国──南沙守礁部队道德建设纪事张万华,傅良仕我们南沙守礁部队是1991年6月正式扩编织建的。三年多来,在祖国最南端的这片海洋国土上,官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礁建礁,保卫着祖国的南大门。守礁官兵的奉献得到了最好的报答,祖国和人民给了...  相似文献   

8.
提起海军,人们会自然想起浩瀚的大海上水兵驾驶战舰驰骋的英姿。然而,或许有人还不知道,在远离大海和战舰的东北边陲的黑土地上,有那么一群海军官兵,他们没有南沙守礁官兵那么响亮的名声,却有着同样的奉献精神。他们铸剑为犁,默默垦荒种地36个春秋,为海军部队提...  相似文献   

9.
你曾是军人     
崔红清 《国防》2008,(5):84-84
你曾是军人你说,你是鸭绿江畔的一缕曙光用锃亮的钢枪保卫着祖国的每寸领土绿树成荫的马路上你,英姿飒爽,势不可挡披着征尘披着霞光你,依然用爱神一般的举动护卫着多少人进入梦乡你曾是军人你说,你是西沙群岛绿洲上的一名水手用猎鹰般的眼睛巡视着若明若暗的礁石波涛汹涌的大海  相似文献   

10.
表情     
《带上种子上礁》南沙守礁官兵每次上礁都要带上土、种子和花草,让它们在遥远的礁堡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东门礁指导员缪照明端着一盆辣椒苗,面对镜头他下决心似地说:上礁后,我一定把它养好,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岛上我可以吃到家乡的辣椒了!  相似文献   

11.
南沙的信     
“钱在礁上是纸,信在礁上是金。”驻守在南沙群岛的海军守礁官兵特别盼信。信,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快餐。信是一种感情的寄托。每隔近百天时间,当补给船缓缓从祖国大陆驶来的时候,望眼欲穿的守礁官  相似文献   

12.
南沙最鄙视的东西 :眼泪。笑傲艰辛与苦难 ,是守礁人最惊心动魄的故事 ,也 是他们寻常而又平凡的风采 南沙没有眼泪 !新兵李钢上礁前就牢牢记住了礁长叶彪的这句口头禅 ,表示一定要做一个军营男子汉 ,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没想到 ,在上南沙的船上 ,他就偷偷地开始流泪了。大海无风三尺浪。东北季风使大海怒涛翻卷 ,涌浪翻滚 ,运输船被滔滔涌浪猛烈地摇晃着、推搡着 ,经受着地震一般的“海震”。船上大多数人都晕船了。从没坐过船的李钢晕得痛不欲生。他偷偷地哭了。正好被礁长看到了 ,轻声对他说 :“浪再大也在船底下…  相似文献   

13.
南海舰队把弘扬南沙精神,作为“服从大局,支持改革”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引导官兵自觉爱国奉献,在南海建功立业。十年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苦创业和团结协作”的南沙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守礁官兵和轮流在南沙执行任务的舰艇部队。舰队党委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保持南沙精神的优势和活力,就要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使其既适应时代变化,又符合青年官兵的特点。(一)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不断发扬光大南沙精神。守礁官兵通过独特的文化活动,培养爱国奉献热情。各个岛礁都有反映本礁特色的“礁联”、“礁歌…  相似文献   

14.
在海军南沙某守礁部队,有这么一条叫做"黑虎"的"功勋狗":10年间,3次上南沙守礁,3次协助战士抓获歹徒,3次被冠名"荣誉南沙卫士"。为此,官兵们亲切地叫它"无言战友"。  相似文献   

15.
38021部队担负着南沙守备任务,部队长年驻守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党委根据这一特点,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强化官兵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官兵为祖国的利益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圆满完成守卫南沙的光荣使命.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知礁爱礁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官兵强烈的职业使命意识第一,结合官兵思想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教育中针对不少官兵对爱国主义是军人的重要道德规范缺乏认识的实际,在讲好专题课的同时,还组织播放《伟大的军队,光荣的战士》系列录相片和《林则徐》、《英雄儿女》等爱国主义影片,激发官兵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增强守礁卫国的历史责任感.第二,引导官兵知礁爱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教育时,始终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富有南沙特色的知礁爱礁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熟悉海洋国土”、“祖国在我心中”、“我与主权碑’等活动.通过这些现实的教育,使大家明确南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沙的历史,浓缩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从中体会到守卫南沙岛礁的  相似文献   

16.
海军油画家张建林创作的《祖国南海——灯塔》,由九幅不同场景的灯塔画面组成。画中场景,有的宛如月夜中奏响柔美沉寂的小夜曲,有的仿佛海燕在狂风暴雨中搏击翱翔……画作将巍然耸立的灯塔拟人化,以南海特殊的气候和光影作渲染,展现了守礁官兵不畏艰苦、英勇守卫祖国万里海疆的精神风貌。张建林的作品色彩斑斓、笔触粗犷,大海的味道扑面而来,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怕是一支一年内两次受到胡锦涛主席检阅的光荣部队;这是一支在南沙守礁、建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功勋部队;多次执行抢险救灾、联合军演、索马里海域护航等重大任务的英雄部队。30年前,为了未来海战的需要,中国海军陆战队某旅在海南龙洲河畔诞生。  相似文献   

18.
南沙守备部队针对部队常年处于分散状态,人员流动性大、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难的实际,积极探索散中抓建的方法路子,确保了建礁守礁使命任务圆满完成和部队安全稳定,部队全面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抓根本,做到人散心齐。  相似文献   

19.
壮丽的南沙     
本刊记者刘胜俊亲自前往南沙采访守礁官兵,调查南沙风情,真实地记录了南沙旖旎风光,写成这部脍炙人口的佳作,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那美丽富饶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沙风景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提起西沙、南沙,人们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片绚丽多彩的蔚蓝,和那群威武刚毅、日夜坚守着祖国南大门的水兵。然而,那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却是十分艰苦的。西沙、南沙有太阳海之称,这里的高温、高湿、高盐穿心透骨,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守岛、守礁卫士们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