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在筹办北洋海军过程中,因海军基地选择在旅顺口,引起了中外人士的议论。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肤浅的评析。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直接担负拱卫京畿的任务,因而较之南洋、福建、广东海军更为重要。清廷特别关注和优先发展北洋海军,并委直隶总督李鸿章筹办北洋三省海防,创办近代海军。中法战争后,设立海军衙门,统率全国海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前的1894年5月7日到27日,李鸿章、定安两人作为钦差大臣对北洋海军进行20多天的校阅。这是北洋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阅,同时又是甲午战前的最后一次校阅。与此同时,由于有南洋和广东两支海军参与,它也是一次大规模联合校阅活动。对此次校阅过程的考察,有助于分析北洋海军平日训练的成效,也能更好理解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抵御侵略,加强海防,建立了北洋海军,并致力于海军基地建设,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北洋海军基地建设开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它不仅和北洋舰队一起,在沿海重要口岸形成了壁垒森严的防御体系,而且为后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后勤保障能力,也为后来的中国海军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北洋海军基地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北洋海军后来在甲午海战中惨遭失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方莹(1889—1965),字琇若,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人,出生于海军世家,他的伯父方伯谦,是晚清北洋海军的著名将领;父亲方仲恒也曾在晚清海军中任职,参加过辛亥武昌起义;哥哥方椿、堂哥方沅都曾  相似文献   

5.
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海军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历史也有10余年了。10余年来,我总是力求使学员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北洋海军不单是败在海上,而是败在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上。历史上,以大陆疆域和海洋疆域为界的不同民族,对海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海洋视为通往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世界眼光聚焦中国海军,从世界军事变革、军事理论准备、军队体制编制、战斗力诸要素等角度,史论结合地剖析了北洋海军成的经验、败的教训,进而总结出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转型建设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北洋海军——近代中国的一个全新军种。表面看来,它是封建落后的中华帝国分娩而出的产物,而骨子里却是真正的欧洲海军血统。北洋海军人才济济的军官队伍,首屈一指的铁甲舰、巡洋舰、鱼雷艇以及武器装备,固若金汤的炮垒、设施先进的海军基地,内容完备、擘画详尽的《北洋海军章程》,无一不是从西方学习、购进、借鉴、吸收而来,尽萃西方近代军事文明之精华。对此,研究者多有专论问世。那么,作为北洋海军国际交往活动与海上军事行动的重要手段的旗帜,其渊源变化又如何呢?是全盘照搬欧洲模式,还是中西合璧?在此,笔者不揣简陋,依据零散史料作粗略的扒梳,以求初步明晰其发展变化脉络。不确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8.
周辉 《当代海军》2001,(12):46-46
20世纪初,在黄海之滨的烟台市芝罘区东郊,一座由北洋海军兴建的烟台海军学堂拔地而起。从此,这里便成为我国近、现代海军专业人才的摇篮之一。著名的“中山”舰舰长李之龙、“重庆”号舰长邓兆祥、“永丰”舰舰长欧阳格,均毕业于该校。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17日,是中日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日,以现代眼光来回眸这场大海战,有许多东西值得深思。纸糊老虎只为摆设李鸿章曾洋洋自得:“就渤海门户而言,已有深固不摇之势。”“北洋海军可以雄视一切。”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李鸿章才说了实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或可敷衍一时。”  相似文献   

10.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 ,决定其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和哲学思辨传统的区别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特点 ,并从根本上对各国海军运用理论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以“和”为最高价值取向 ,它决定了甲午战争前后北洋海军建设和运用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历史局限性是导致北洋海军败殁的重要原因 ,但中华民族善良平和的民族特性不应因此而埋没其光辉 ,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优秀一面也同样不应当被埋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在以一种中国式的战略文化逻辑 ,引导自己的“和平崛起” ,引导世界的共同安全。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传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辉煌 ,即使是在反思北洋海军覆殁的命运时 ,也不应当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这批炮舰于  相似文献   

12.
许华 《军事历史》2016,(5):53-57
120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及其后续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结合海权理论,从政治、经济、工业技术和海军海防战略等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失败结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后勤是战斗力,打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打后勤。特别是海军作战能力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后勤力量,与之有着升降相随的依赖关系,离开后勤支援,舰队无疑是堆废铁,所以各国海军建设,无不以后勤为重点,连清朝政府也不例外。综观清代全国军队,可以发现北洋海军的后勤建设颇具领先性,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系清朝政府于1910年由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统制萨镇冰赴日考察时,耗资68万日元(当时1日元相当于1两白银),在日本三菱船厂订造的,1913年交船。该舰长62米,  相似文献   

15.
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全军覆没,中国近代发展西式海军的努力遭到了空前打击,一度跌入深渊。甲午战争后,当时中国北方沿海的威海、旅顺等重要军港都被日本侵占,事实上不再具备在北方布置海防的条件,而且中日《马关条约》勒索的2亿多两白银赔款,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濒临破产,无从拨出大笔资金来重建海军。直到俄、德、法三国出面干涉还辽,清政  相似文献   

16.
1 8 74年 ,日侵台事件引发了清廷的海防大筹议。不久后 ,北洋海军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1 879年 ,日废琉球的刺激 ,使清廷真正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清廷也终于决心购置铁甲船 ,切实筹建海防。北洋海军也因此得以较大发展。而 1 886年的长崎事件 ,使日本深受刺激 ,其国内迅速掀起海洋扩张热 ,大力扩张海军。同期的北洋舰队在实力上仍然保持了对日本海军的优势 ,但其发展步幅已开始落后于日本。 1 891年 ,北洋舰队应邀访日。又一次深受刺激的日本 ,举国上下以超过北洋舰队为目标 ,倾全力大治海军。日本海军实力迅速增强并在甲午海战中歼灭北洋舰队。  相似文献   

17.
军事观念的革新是北洋海军创建发展的思想前提。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其武器装备和海防建设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北洋海军集中展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军制变革、作战方式革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同时也暴露了甲午战前中国军事变革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8.
让甲午告诉年轻一代刘永路古今纵横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意义上的海军陆战队制度进入中国,始于清代洋务运动时期,首见于北洋海军,甲午之役后,清廷重建海军,依旧建立了海军陆战队。民国肇始,从清末海军脱胎而来的民国海军,大量制度沿袭清季,1914年12月以海军部警卫队为基础,编练成海军陆战队,后逐渐扩充,规模至2旅。此时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服装制度,与清末新建海军时代并无多少不同,均与舰上官兵相近。抗战胜利后,1946年海军陆战队一度改并入陆军,1947年在福建马尾重建,至1949年扩编为2个陆战师,后随国  相似文献   

20.
1894年夏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海陆军双双战败。次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割地赔款,民族自尊心遭到空前的打击。在战争中,作为中国海军主力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多灾多难的中国海军建设,陷入了更加艰难的窘境。由于财政括据,军费有限,根本无力恢复海军。但在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这十余年间,清廷上下仍作了不少工作,尤其在海防思想方面的长进,不可忽视。(一)甲午战后关于重建海军的几种主张1895年3月12日,威海之战结束不久,清廷就发布上谕,撤销海军衙门,北洋海军也从编制序列上取销。在此情况下,海军建设首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