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陆军部又奏定《陆军任职期内暂行加衔办法》,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军队的“加衔”制度,直到国民党军队“转进”台湾后才取消,施行时间长达半个世纪.所谓“加衔”即一种荣誉性质的临时军衔——佩戴上一级军衔的标志、享受上一级军衔的(部分)待遇,待条件具备再正式晋升为上一级军衔.“加衔”与西方临时军衔的不同在于,加衔除因犯罪、错误不会被取消(褫夺),而临时军衔一旦失去临时担任的高级(相对于本职)军职则临时军衔即行取消.  相似文献   

2.
读了《军事历史》1991年第6期王天成的文章《美国规定不设元帅军衔》,我对该文有不同看法。实际上,美国并没有“规定”不设元帅军衔,而只是如何翻译的问题。第二世界大战后期的1944年底,美国正式在上将衔之上设置了最高一级军衔,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元帅。40多年来,我国一直将这一级军衔译为“五星上将”,这是不准确的。第一,美军被译为“五星上将”衔的英文正式衔称,分别为“General of the Army”(被译为“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irForce”(“空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被译为“海军五星上将”),其实,它们的字面上都没有“五星上将”的意思。只是由于这一级军衔的识别标志是五颗星徽,在美国也有口语称其为“五星将军”的,英文为“Five—StarGeneral”。应该指出,General一词,既表示“上将”,也有“将军”的意思。但在这里是将军的泛称,而不表示上将。如“Lieutenant Gen-eral”(中将)、“Major General”(少将)。美军  相似文献   

3.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1914年投笔从戎.抗日期间,率部抗战,屡建殊勋.张自忠1935年4月9日授任陆军中将,时任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9年5月2日晋任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1936年以后,中国军队将官军衔等级设置为少将、中将(含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其中,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属于准二级上将,实际仍然是陆军中将,只是具有优先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的资格,佩戴上将的军衔标志,起初享受陆军中将的最高额薪俸,后来享受陆军二级上将的薪俸.  相似文献   

4.
谈到新四军实行军衔制,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佩带中将军衔的叶挺。在新四军组建之初,作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序列内的部队,国民政府也曾给新四军的高层军官授予了军衔。但当时考虑到我军现实,并未普遍实行和佩带军衔。大多数授了衔的军官,本人不仅知道,而且在干部档案中也有记载。  相似文献   

5.
军事纵横     
元帅是最高军衔,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设有这个军衔,有的如前苏联还设有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和大元帅等。然而,在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的美国、拥有20O多万军人的庞大军队中却没有元帅之衔。 原来,在二战结束后,作  相似文献   

6.
苏联军兵种主帅是苏联武装力量的高级军官军衔.主帅军衔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兵种、专业兵和空军的元帅.它是苏联的元帅军衔中的第三个级别,低于苏联大元帅、苏联元帅和苏联海军元帅,高于军兵种元帅.其区分为空军主帅、炮兵主帅、装甲坦克兵主帅、工程兵主帅和通信兵主帅.在苏联,没有海军主帅衔的设置.1984年,苏联取消了装甲坦克兵主帅军衔.苏联是世界上设置主帅军衔的唯一国家,它解体后主帅军衔在世界上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十大元帅”及“十大将”的统帅形象和英豪风范,令人啧啧称叹、高山仰止。或许“十”总与军事至高级别帅才结缘,作为美国军队最高级别军衔的“五星上将”历史上也仅授予过十位(美国法律规定五星上将必须产生干战时,因此十大五星上将基本是在二战中授予的,除了潘兴和布莱德雷,但他们也是身经百战赫赫战功所造就的)。虽称“上将”,含金量胜同“元帅”。1944年,时任美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以“元帅”读音与其名“马歇尔”相同而显得滑稽为由,拒受“元帅”军衔。在马歇尔主动让衔的高风亮节被大加赞赏、广为传唱之际,美国军史也不无遗憾地与“元帅”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8.
军衔制,是民国军衔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是中国发明的,而是引进西方的,由“西欧式军衔”转化而来。军衔制,是包括各级军官、官佐,又包括全体士兵的军人等级体系。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武装力量现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的职务、军事素质或专业素养、资历贡献以及所属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衔称,用以表明其身份地位,待遇及荣誉的一种称号。  相似文献   

9.
王逸峰 《军事史林》2010,(11):19-26
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目前世界上设大校军衔的国家,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以外,还有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摩洛哥王国。”但是,笔者在其他论著中也看到有的研究人员将有些国家的准将军衔写作“大校(准将)”或者“准将(大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笔者专门请教了若干研究军制军衔的专家,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张建基撰文指出:中华民国时期的军官军衔除正常等级外还有加衔和增衔。北洋政府自中将以下各级军官,经批准都可以加衔,如陆军上校可以加陆军少将衔。南京国民政府沿袭北洋政府的做法,但不是全  相似文献   

11.
刘岩 《军事史林》2010,(1):3-10
我军在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后的初期,作为“国民革命军”的成员,曾两度部署评定军衔,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而不了了之。建国初期,朱德总司令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之一的刘少奇,主张不经过评定“军队级别”而直接实行军衔制。最后按照军委总干部管理部报告毛主席同意的意见,决定先评级后评衔。  相似文献   

12.
大元帅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最早的大元帅是作为荣誉称号授予本国或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家。1569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将大元帅称号授予其弟昂茹公爵。以后,世界各国被授予大元帅军衔的共约30人。在俄国,第一个获得大元帅封号的是17世纪末在亚速城下战绩辉煌的A·C·舍因督军。1719年俄国陆军条令正式规定:大元帅为俄军最高军衔。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1945年6月22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决定设苏联大元帅军衔,次日将这一军衔授予斯大林。  相似文献   

13.
读者信箱     
编辑同志: 一些预备役部队的预任军官受衔后,受虚荣心的支配,不分场合、不分时机、不按规定,长期佩戴肩章,并将肩牌上有预备役标志的“Y”摘下。从而造成现役军官与预备役军官混淆不清,个别预备役军官戴上军衔后,走村串寨,军容不整、作风不严,损害了军人形象,更甚者影响了军民关系。特借贵刊一角,呼吁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预备役军官佩戴军衔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军事史林》2008,(8):14-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周年的时候,在华夏的武阶史上产生了有史以来的十大元帅。现在十位元帅虽然都已作古,但是人们总是念念不忘那段历史,谈论元帅的著述以及传说层出不穷。概括起来看?读者对元帅军衔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元帅军衔的设置是借鉴了谁的经验,二是十位元帅产生的内幕,三是还有没有原本准备授元帅衔而没有授成的。现在对于上述三点疑问,根据正式史料的记载整理出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提起元帅,人们都知道它是最高统帅的头衔,但元帅的来历及其在世界上的发展情况,多数青年朋友就未必知道了,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元帅作为最高军衔称号,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法国军队。1559年至1560年,法兰西斯二世首次授予4名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称号,至19世纪拿破仑一世,法国先后有44人被授予这一衔称。16世纪以后,元帅军衔相继为许多国家所采用,计有:17世纪的奥地利、俄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日本,20世纪的印度、波兰、芬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对于军队来说,军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外国军队的了解以及中外军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对其军衔制度和军衔设置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军衔的翻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军衔,是指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表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政治和专业素质、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衔称.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民国军事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其中,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在大陆期间的军衔等级最高者是1945年晋任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的胡宗南.但是,有的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运用不同史料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罗奇是在大陆期间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最高军衔获得者.  相似文献   

18.
马沈 《环球军事》2008,(13):60-61
在1955年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052名将领中,90%以上出自上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长期以来似乎有一种说法,红军将领都是“土包子”、“大老粗”,既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军事学术水平。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将军让衔     
将军让衔千帆舟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隆重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典礼。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共和国的将军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在几十年的征战中建立了累累功勋,面对这一殊荣...  相似文献   

20.
唐河县认真做好评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他们一是建立了组织机构;二是周密部署;三是拨专款;四是严格要求,加大责任。各有关单位和参评的预备役军官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按照评授预备役军官军衔的范围,严格掌握评衔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